>命运的宣判,“这里是大明的吕宋省。”
“在南面,是南海舰队新收复的土地,苏拉威西岛和香料群岛,在它们的西南,是一个巨大的岛屿,叫做婆罗洲,大明的典籍也曾称为渤泥,将成为大明的一个自治省,而这里,叫做麻六甲,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屯兵之所,也是大明舰船进入西洋的必经通道,后来被葡萄牙人占领,现在,它终于回到大明的怀抱……”
为了让大臣们不至于太过惊诧,朱由检偷换了大量的概念,比如,在麻六甲水道,郑和当年只是建立里贸易货栈,为防海盗骚扰,留驻了一些士兵,但这时候经过马刺加国同意的,需要交纳场地费,实际上连军事基地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大明的国土了。
比如婆罗洲,在不同的时期,大明的典籍称呼也不相同,乃是因为岛上建立了不同的国家,虽然这些影响力大的国家,都是大明的藩属国,但大明的商人、军人基本没有染指这些岛屿,只是岛上的国家遣使入京朝贡,大明的皇帝,恐怕连这些岛屿究竟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而苏拉威西岛、香料群岛,都是西夷来到这里后给予的命名,至于它们以前叫什么,朱由检不知道,三院十部的大臣们就更没听说过了,它们连大明的藩属地都不是,八杆子都打不出关系。
“陛下,南洋要设立行省吗?如果设立行省,臣也好先做准备。”人事部部长王永光对这些岛屿不太感兴趣,他已经在做准备,一旦设立新的行省,就必然需要新的官员,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大明在边疆新设了太多的行省,朝中的官员有些不够用了。
朱由检没有回答王永光的问题,而是让地图在大臣们手中过了一遍,地图上用红线圈起的三块土地十分醒目,但地图上没有比例尺,谁也不知道这三块土地到底有多大。
待所有的官员都看了一遍,朱由检咳嗽一声,制止了朝堂的议论,“既然回到大明,当然要设立行省。”朱由检用一个“回”字,想要打消大臣们的疑虑。
“陛下,究竟需要设立几个行省?如果设立一个行省,这些岛屿之间的距离,似乎太远了……”李春烨最明白朱由检的心思,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曾经对他展望过大明的未来,现在正朝着这些目标一步步迈进,有些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正如朱由检所说的,大明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缘故,而让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相反,每一次对外战争,大明都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银子又转化为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也就是说,每一次对外战争,不仅能开疆,还能促进国内的繁华与进步。
“首先是苏拉威西岛与香料群岛。”朱由检原本打算将这些地方划入吕宋省,后来考虑到这儿距离吕宋太远,又没有陆路相通,管理多有不变,而且吕宋省本身的归化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根本无力在新收复的土地上开始汉化事宜,还是单独设立行省妥当,“众卿不要看岛屿的形状不好看,但土地的面积,可以比得上整个河北省。”
“整个河北省?”不知谁小声说了句,就有人重新拿起地图,恨不得将眼珠子都投放到地图上。
“朕打算在此设立一个新的行省。”朱由检正色道,“王爱卿,可有掌管这个新省的合适人选?”
第453章香料群岛
“这……”王永光实在没做好准备,在今天的朝会,朱由检突然抛出南洋,大臣们事先根本不知道这些新的土地,刚才王永光已经预感到朱由检要设立新的行省,他已经在考虑官员的问题,但对于具体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论。
朱由检稍有不悦,正想给这个新的行省取个名字,这时,从后排站出一位官员启奏道:“陛下,王大人,臣愿去南洋,做个知府,为陛下在此守土。”
朱由检抬头一看,说话的乃是人事部广东司司长张定,在三院十部的官员中,张定的品级较低,只能站在后排,“张爱卿,说说你的想法。”
“回陛下,要想安定新的行省,不外有三种策略。”张定只是一个人事部的官员,品级较低,有没有什么政治背景,知道自己升职极其不易,加上四十岁了,年龄偏大,已经很难有所作为,他早就盘算过,只有剑走偏锋,为大明立下奇功,方能入得陛下的法眼,朱由检一贯重视军功,但他不是军人,军功与他无缘,只好在朱由检非常重视的边疆上下足功夫,南海舰队出征南洋,他就搜集有关南洋的各种资料,就是期望将来能去新收复的边疆地区任职。
“张爱卿说说看,到底是哪三种策略?”朱由检打量着其貌不扬的张定。
“其一,岛上现在汉人不多,汉话也不是主流,暂时必须依靠军队做后盾,或怀柔,或高压,让当地的异族百姓先感受到大明的存在,然后再疏导民心。”张定不知道朱由检和三院十部的大臣们是否同意自己的意见,他的心中惴惴不安。
“这里是新收复的土地,民心暂时不附,当然离不开军队的支持。”李春烨第一个出言支持张定。
“先示威,再施恩,张爱卿说得不错。”朱由检微微颔首,“爱卿还有哪两条措施?”
“其二,重新分配岛上的良田,荷兰人只重视商业开发,当地的百姓必然遭到荷兰人的欺凌,如果重新分配土地,大明必然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拥护——凡是不接纳大明的百姓,可以少分土地。”张定不知道岛上是否进入农耕社会,但岛上肯定不是游牧状况,土地应该是当地百姓的最爱。
“嗯,顺应大明的百姓就会有饭吃,甚至会脱贫致富,爱卿所言甚是,还有第三呢?”
“其三,向岛上移民,增加汉人的数量,以汉人的行为,为整个岛屿树立规范,推广大明律法……”在朱由检的鼓励下,张定说得更加流畅了,开始时的担心早就一扫而空。
朱由检正要说话,突然一个人抢着说:“陛下,还应该在岛上推广圣人之言,让这些化外之人早日接受圣人的教诲。”不用看,一定是教育部长孔贞运,他才不管谁去管理这些岛屿,他只是觉得,凡是大明土地上的百姓,一定要接受圣人的教诲,“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圣言”。
“哈哈,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朱由检龙心大悦,“张爱卿能说出施政方略,说明是一个有心人,既然爱卿有意替朕分忧,也别知府了,就当个省长吧!”
“省长?”张定一时呆住了,这是连升三级,难道这样的好事真的落到自己头上?“陛下……”
“张省长,还不叩头谢恩?”王永光早就看出朱由检对张定的兴趣,他盘算了下,张定担任省长,恰好去掉他的一道难题。
“臣……臣谢主隆恩!”张定顿时醒悟过来,当堂向朱由检叩头谢恩。
“起来吧,张爱卿。”朱由检双眼含笑,“爱卿刚才说得不错,岛上的百姓长期受到西洋人的欺凌,爱卿去了这些岛屿,应该以怀柔为主,他们虽非我族,却已经是大明的百姓了。”
张定匍匐在地,“臣一定铭记陛下的教诲。”然后才起身,依然立在朝臣的中后排。
“当然,光怀柔也不行。”朱由检面色一凜,“先是葡萄牙,现在是荷兰,将这些岛屿当做他们发财的工具,大明赶走这些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初期可能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但如果有人不领情,必须坚决采取果断的措施。”
张定向朱由检拱了拱手,“敢问陛下,如果当地百姓不服教化,臣该如何去处?”
朱由检想了想,看来还是要直接讲明了,反正现在还没有联合国,别人不会来干涉大明的内政,“或者消灭,或者让他们离开这些岛屿,如果他们选择离开,我大明所有的土地,都不会接纳他们。”
“臣明白了。”张定突然想起,大明在关外的各省,似乎就是这么做的。
“张爱卿,朕必须先行说明,大明暂时无力向这些岛屿移民,一切,只能靠爱卿自己了。”朱由检心想,现在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特别是婆罗洲,只能暂时委屈张定了,不过大明人口庞大,如果百姓自愿移民南洋,朝廷绝对不会反对。
“陛下,臣能否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当地百姓归化为汉人?”张定心道,陛下可以不给移民,但必须要给予宽松的政策。
“张爱卿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