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原先的财产依然归自己,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俸禄,苏米丹的眼中闪现出攫取的光芒,他已经想象着马六甲城的美轮美奂了,“郑师座,要怎样才能为大明立功?”
郑兴心中鄙视,嘴上却是完全替苏米丹着想,“为大明立功,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大明杀敌立功,开疆守土,苏头以前打过仗吗?”
苏米丹立刻黑着脸,他低下头小声地回答道:“这个……没有。”
“没打过仗也没关系,还有一种方法为大明立功。”郑兴这才亮出他的本意,“苏头只要向附近村落的百姓,宣传大明的仁德,让他们归为汉人,加入大明即可。”
“归为汉人?加入大明?”苏米丹轻声念叨着,他似乎明白了郑兴的意思。
“对,就像你们一样,归为汉人,加入大明。”郑兴进一步解释道:“如果附近的村落全部加入大明,到时候大家都是自己人,再也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杀戮,就是百姓之间有些争执,也可以由地方官府裁决,绝对不会损害各方的合法利益。”
苏米丹脸色不变,眼珠又是乱转,他在心里盘算开了,这这种事对自己只有好处,却不需要任何成本,他横下心,干了,“郑师座,我同意协助大明,归化附近的百姓。”
郑兴暗自高兴,“苏头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记着,每归化一个村落,我们会为苏头记上一份功劳,到时候论功行赏。”
苏米丹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陆战队的参谋们,开始走村串户,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为当地百姓归化为汉人,立下不灭的功绩。
即使不看在苏米丹份上,也看在东吁士兵的畜生份上,或者明军的救世主份上,附近的百姓都被东吁士兵害惨了,听说可以得到明军的保护,他们纷纷归化为汉人,几乎每一个村落,接受明军的都会超过七成。
陆战队占据的实际疆域,正缓慢向北方推进。
郑兴一直待在军营,坐等苏米丹将周围数十个村落的百姓,全部收编为汉人。
郑芝龙派来的传令兵终于到达了,他告诉郑兴:陆战第四师第十旅的余部,很快就会赶来与他汇合,大约三天之后,第十一旅也会全数赶到。
如果郑兴觉得需要,郑芝龙甚至用海军士兵镇守麻六甲城,而将第十二旅派遣过来。
一天之后,出使北方的侦讯也回来了,他带回了驻守缅甸的陆军传过来的讯息。
东吁吉伦海残部,原本有士兵万余人,考虑到疾病、受伤、逃亡,现在有一万士兵就不出了,根本不是谣传的数万士兵。
侦讯还告诉郑兴,为了配合海军,彻底剿灭这股东吁余孽,陆军将立即出发,从北方开始围歼他们。
郑兴想了想,东吁士兵才一万,而他即将有六千士兵,六千对一万,加上陆军的帮助,应该足够了,也就没有让郑芝龙将陆战第十一旅派驻过来。
陆战队开始北上,在大军没有到达之前,郑兴一直很小心,他不希望过早遇上东吁军的主力。
在一个叫做甘榜达马的村落,郑兴再次遇上了东吁士兵。
甘榜达马的东面是彭亨河,东吁士兵大概是准备渡河,看到明军,他们立刻紧张起来。
郑兴也看出,还是东吁军的先锋,上次被郑兴他们打惨了,伤亡接近六百,所以看到蓝衣蓝帽的陆战队,他们立刻慌乱起来,有些人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但郑兴没有给东吁军逃跑的机会,他的身边现在已经聚集了八百士兵,比东吁的士兵还多,无论是早日结束满刺加的战斗,还是让附近的百姓见识明军的战斗力,他都不允许东吁军安全撤退。
郑兴让陆战队立刻摆出防守阵型,士兵分作三排,期待东吁军再次飞蛾投火。
东吁军远远观看,就是不上明军的当。
郑兴见东吁军没有发动进攻,他也没辙了,妈的,燧发枪虽然好用,但装填弹药太慢,实在不适合进攻,还不如马刀。
想到这,郑兴突然眼前一亮,他向传令兵耳语几句,然后向士兵们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明军端着燧发枪,整出三列横队开始出击,速度越来越快,先是步行,调整好步伐,然后快步走,最后是小跑。
在整个进攻的过程中,明军一直保持着三列横队的步伐。
东吁士兵看得痴了,这明军,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进攻方式?
第441章国恨家仇
就在东吁士兵发愣的当口,明军已经飞奔到面前,没办法,东吁士兵想要逃跑,也是来不及了,他们只得转过身,向明军发起了冲击,他们依然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军忘记了这句话,当东吁士兵开始出击的时候,他们却是停止进攻,临时当道建立了防守阵型,第一排士兵蹲着,第二排、第三排士兵站着,在地面上静静等待着东吁士兵。
东吁士兵一旦决定进攻,他们就像是一群下山的猛虎,将善于奔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现在想要收脚,也是不可能了。
他们也没打算收脚,明军都是步兵,也许他们的一次冲锋,就能将明军的阵地冲破,要是摊上肉搏,他们一定不会输于明军,运气不可能总是出现在明军的一方。
“砰。”
“砰。”
“砰。”
……
明军开始射击了,他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是依靠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实力。
跑在最前面的近百东吁兵应声而倒,几乎是擦着枪声摔倒的,在后面的东吁士兵反应过来之前,第二排枪手已经射击了,又是近百东吁士兵的伤亡。
东吁士兵毕竟不是没有脑子的猛虎,在大量的伤亡面前,他们终于发现,前面不是猎物,而是陷阱,明军就是躲在陷阱后面的猎人,随时可能给出一刀,结束他们的生命。
没有撤退的号令,东吁士兵也是自动放慢了脚步,但还是有一些士兵进入了燧发枪的射程,第三排士兵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迅速将燧发枪的子弹射出去。
陆战队才完成一波射击,东吁士兵再次伤亡近半,现在只有两百余士兵了,他们的统领一看势头不对,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追!”郑兴同样下达了军令。
第一排枪手已经装弹完毕,自然是端起燧发枪追击,而后面的两排枪手,因为来不及装弹,他们都是迅速丢掉燧发枪,一面追击,一面拔出腰间的弯刀。
虎啸猿啼,狼吼鼠鸣。
战场上到处都是奔跑的双腿,但发出的却是不同的声音,明军气势如虹,似猛虎,似野狼,而逃亡的东吁士兵,发出的却是猿鼠惊恐不已的悲鸣。
在追击的最前线,明军的第一排士兵不时放上几枪,增加一些恐怖的气氛,但后面两排的明军士兵,已经放弃了燧发枪,他们奔跑的速度更快,渐渐有赶超第一排士兵的趋势。
现在的明军,已经不是整列追赶,谁的速度快,谁就有可能斩将立功。
东吁士兵溃败入山倒,即使明军追击到他们的身后,他们也没有胆子回身作战,好些东吁士兵都是被明军从背后砍杀的。
追击了一个多时辰,落在后面的东吁士兵渐渐被明军杀尽,尚有一百余名东吁士兵逐渐拉开与明军的距离,郑兴见追赶无望,这才放弃了追击,让东吁士兵逃跑了。
明军赶紧休息了一会,士兵们趁机喝水吃干粮,有些士兵落地后,疲惫得都不想起来了。
郑兴将八百明军分成两拨,速度快、体力好的四百士兵,继续沿河向北追击,而其余的四百士兵,则是打扫战场,收拢伤兵,集中起来。
这一次陆战队没有杀死伤残的战俘,他们押着这些连走路都困难的战俘,向附近的百姓巡展,百姓们能不能饶过这些曾经残害过他们的东吁士兵,明军并不参与,要打要杀,悉听尊便,假如百姓仁慈,明军才会帮助他们一下,找个隐蔽的地偷偷杀死这些伤兵,免得他们在临死之前还要忍受伤痛的折磨。
傍晚时分,明军在瓜拉亚托追上了正在休息的东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