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48部分

第248部分(1 / 2)

>

“合约是一回事,要落实合约的成果,难度还是很大的,爱卿不用过谦,朕是明白的。”朱由检还在回想老挝的事,当初与大城订立合约时,朱由检根本没打算收回老挝,他现在的精力,还是在北方,如果普蒂不能帮着收回老挝,短时间内,大明根本没有用兵的计划。

“能为陛下分忧,分担陛下劳神之万一,乃是臣子的本份。”在朱由检面前,李腾芳还不敢居功至伟,朱由检个人的功绩好像逆天了,谁敢和他比?

“哈哈哈……”朱由检一阵大笑,“李爱卿出使大城,功绩卓著,但有一件事错了。”

“错了?”李腾芳一惊,他实在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臣愚钝,恳请陛下指正。”

“爱卿不是替朕分忧,而是为大明服务,大明的利益,才是你我君臣的共同目标。”朱由检心道,征服建奴和南琉球,在关外立省,永久消除北方的边患,朕的功绩已经罄竹难书,哪里在乎收回缅甸?自己是在为大明打开印度洋的出海口,为将来的贸易和军事布局,提供更多的选择,“收回缅甸、老挝,朕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利益,国土越大,国家的事务就会越多,朕只会更加忙碌而已。”

“臣明白了,大明的利益高于一切。”李腾芳第一次感觉到,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口号。

“明白就好。”朱由检轻轻呷口香茗,“爱卿在缅甸停留多日,可有治理缅甸的策略?沐启元他们都是军人,只会军事占领,如果要治理好缅甸,还是要靠你们这些文臣。”

“陛下,要治缅甸,必先治人。”李腾芳学着朱由检的样子,轻呷起香茗,见朱由检正在注视着自己,这才大着胆子往下说,“现在的缅甸,人口不足百万,但汉人已经超过五十万,主要是掸人、孟人归化所致,应该将这股势头,继续发展下去。”

第422章主政缅甸

朱由检向李腾芳投去赞赏的目光,他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了,“爱卿说得不错,有什么想法,继续说,朕在听着呢!”

“掸人、孟人,甚至缅人归化为汉人,其实不难,他们与汉人生活方式完全相同,上次是军队在登记,他们因为要诱导外族归化为汉人,所以设定了一定的条件,如果将条件逐渐放宽,也许所有的孟人、掸人都归化为汉人了,这样又能促进缅人的归化。”

朱由检微微头,这李腾芳在缅甸的时间不长,了解得还很透彻,是块材料,“爱卿说说,怎样才能加快异族的汉化?”

“给汉人设定一些特殊的权利,比如,同样在工厂做工,汉人的酬劳高些,分配土地的时候,汉人可以多分些,另外,地方官府,也要让当地的汉人加入,这些都能吸引异族早日归化为汉人。”李腾芳在东吁的时候,看到汉人的登记人口,已经超过一半,当时就有了新的想法,在军队登记的基础上,还能加快异族的归化。

“爱卿这需要更正一下。”朱由检打断了李腾芳的话,“重用汉人不错,汉人是大明最可信赖的族群,归化孟人、掸人也是当务之急,但是对于缅人,也不要过于打击,应该让他们有转变的时间,今后,他们都是我大明的百姓,现在缅人没有了权贵,即使反对大明,没有威望高的领头人,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陛下英明!”李腾芳这才明白,沐启元他们在东吁大肆捕杀权贵,原来是朱由检的布局,也许朱由检下过什么密旨也说不定。

“不过,爱卿说得也有道理,孟人和掸人对大明的认同感高一些,可以作为先行归化的目标,缅人对大明还有一些抗拒心理,可以给他们设置一些生活上的障碍,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操之过急。”

“陛下说得是,臣受教了。”李腾芳向朱由检拱手行礼,以示敬佩,“不过,还有近三十万缅人,真要全部归化,那要等到猴年马月?”

“哈哈,爱卿不用着急,按照实际人口计算,缅人应该不止三十万吧?他们不是已经开始接受归化了吗?”朱由检心想,缅人有数十万,比纯汉人的人口多得多,能用数十年完成归化就不错了。

“陛下说得是。”李腾芳想了想,“不过,这些缅人主要是慑于明军的威严,才主动归化为汉人的,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真正有几分愿意归化。”

“这个好办,朝廷已经印制了大量的汉语教材,将来在缅甸兴办汉语学校,七到十岁的孩子,必须进校园学习汉话汉字,成人除农忙外,也要学习汉话,对于汉话说得好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不出三年,缅甸的土地上,就会到处是汉人的声音。”

朱由检不知道在哪听说过,要同化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割裂它的历史,现在识得东吁文字的权贵已经被诛杀一空,只要让缅人学习汉话,就会彻底割裂他们的过去,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根的,加上大明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缅人想不被同化都难。

“陛下,这恐怕需要一大笔资金,兴办学校、奖励汉话说得好的人,都需要银子。”征服东吁,没有为大明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好处,却需要大明配上一笔巨额的银子,李腾芳想不通,大明内地,还有好些百姓吃不饱饭呢。

“大城不是给了五十万两银子吗?再说十月份还有五十万两,明年、后年还有二十五万两,这些银子,花上一半,应该够了吧?”朱由检早就考虑好了,所以他没有将银子运送京师,而是直接留在白古城。

“够了,够了,即使加上官员的俸禄,这两年都用不掉——————将来没有了大城的银子,应该向百姓征税了吧?”李腾芳心内暗暗吃惊,原来朱由检早就盘算好了,一环套一环,战争还没开始,就将未来的治理想好了,真正的运筹帷幄。

李腾芳对朱由检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朱由检不喜欢跪拜之礼,他都准备礼膜拜了,要是在战争之前,有人跟他说起这样的话,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圣心难测。

“这些银子,当然不能全部用于建造学堂,朕还打算修建一条水泥大道,从普洱、孟连进入缅甸,或者从大理、腾越直接连到阿瓦,再沿着锡当河或者伊洛瓦底江一路向南,直到大光。”在朱由检的心目中,虽然现在的大光,只是海边的一座渔村,但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将来完全可以在大光建立军民两用的码头,既能作为海军的母港,又能作为商业城市,连接缅甸南北的这条水泥大道,将来就是大明与印度洋的通道。

“陛下,这条大道对缅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这条大道几乎穿过缅甸所有富饶的河谷,实在是太长了,要想完全筑成,至少要数年时间。”李腾芳被朱由检说得热血沸腾了,他现在是内阁的副部长,每天都是坐在公堂,面对永远处理不完的文书,直至终老。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空气中的一粒尘埃,终有一天会落到地面,无论早落和迟落,都会湮灭在大地上的灰尘之中,绝对不会砸起历史的浪花。

除非……

“数年?不可能。”朱由检露出惊异的目光,他都准备在大光建立海军母港了,这么可能等到数年之后?“沐启元的手上有近十万战俘,还可以用银子征召当地的百姓,只要测绘好地形,可以从多地同时开工,缅甸不像关外,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修路,最多一年,这条路就可以完工。”

朱由检还打算修建一条从缅甸、经马来半岛、直至麻六甲的陆上大道,这才是他吃下大城的“诱饵”、非得要占据马来半岛北部的原因,不过,这条路才是太长了,需要大量的银子和时间,暂时还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收益。

最关键的事,大明还没有占据麻六甲。

只能等了,将来可以一段一段修筑,免得一次投资太大,最好能找到替大明出钱的主。

李腾芳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是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分段同时修筑呢?但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陛下,如此,臣有一个建议。”

朱由检微微一笑:“不妨说说看,爱卿出使了大城、缅甸,现在可是对缅甸最为了解的大明文官。”

“陛下,臣的想法,和刚才的治人一脉相承,在缅甸,对汉人和其它族人实行差别对待,现在缅甸刚刚经历了全国性的战火,很多百姓都缺少粮食,凡是汉人,或者归化为汉人的人,或者进入学堂学习汉话的人,可以获得修路做工的机会,也就得到大明的粮食补助。”

“粮食补助?这个主意不错,民以食为天,爱卿是说,用粮食引诱异族归化?”朱由检暗暗赞叹,这个李腾芳,公堂虽然坐得多了,脑子还没有僵化。

“是,陛下,对大明没有敌意的掸人、孟人,也可以适当允许他们修路,但是缅人,除非他们同意归化为汉人,否则一律不许参与修路,为了生存,臣相信,一定有许多缅人主动要求归化。”李腾芳不知道,为什么与朱由检一席话,自己生出了这些连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念头。

“不错,只要真正归化为汉人,就可以获得与汉人同等的机会,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加上汉人在缅甸已经占据主流……”朱由检也没想到,他本来以为,既然缅甸已经归属大明,所有的百姓应该一律平等,没想象到李腾芳所说的差别对待,就像后世的准入制度,还可以加快缅甸的汉化。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