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师,如果老挝回归大明,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对我国会不会是一种威胁?”李腾芳走后,帕拉塞觉得普蒂说服老挝的做法,深为不妥。
“陛下,如果大明要对大城不利,现在就可以从西、北两面用兵,我大城能抵抗多久?”普蒂反问了一句,他虽然与李腾芳据理力争,但内心明白,大明不能为敌,只能依靠。最好是以合约的形式稳定下来,万一惹恼了大明,想找个帮手都找不到。
“……”帕拉塞无语,普蒂的担心不错,但大明真的对大城没有异心吗?
“陛下,纵观汉民族的历史,他们极少对外侵略扩张,倒是东吁,立国以来,对外入侵不断,连大明都不放在眼里,两厢比较,大明虽然更强,但国家更为理性,就如这次的老挝,大明完全可以军事征伐,现在他们却宁愿减少五十万的抚恤金,让我们前往劝说。”普蒂早就研究过汉民族的历史,这才主张与大明缔结合约。
“……”
“连老挝都不愿用兵的国家,难道他们会轻易对我大城用兵吗?”普蒂去过北京,他早就向往大明的富足,“大明的土地足够大,所以他们的朝廷并主张往对外用兵,增加不必要的土地,除非你惹恼了它。”
“嗯。”帕拉塞微微头,他心内明白,大明要是对大城用兵,大城也没什么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大明交好,在大明的羽翼下才能安生,最好能确认一下,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国师前去老挝,劝说有几成把握?”
“如果臣空手去劝说,一成把握都没有。”普蒂对老挝这个近邻还是比较了解的,帕武吧玉瓦拉王、迫提善王、帕萌抠王为了王位争夺不休,谁愿意放弃国王的权力,归顺大明?“不过,要想让迫提善王他们就范,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帕拉塞虽然是大城的国王,哪里比得上普蒂的来谋深算?
“陈兵边境,各个击破。”普蒂的手段,是让三人都失去担任国王的希望,一旦对权力绝望了,他们才有可能回归大明,去大明做安乐王爷,当然普蒂的手段是和大城以及大城背后大明的实力相关的,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免谈。
普蒂用什么手段,李腾芳就不管了,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朱由检的期望,至于免去的五十万两抚恤金,也是朱由检的意思,明军的伤亡毕竟很少,再说普蒂劝说老挝回归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李腾芳用五十万两银子的期望值,买下了大城王朝的怨愤。
无论普蒂的劝说能否成功,大明都是赢家。
李腾芳暂时离开大城,去了原来东吁王朝的土地上游山玩水,实际上,他是在考察民情,大明实现了对东吁军事上的占领,但百姓是否接受大明,那是另外一回事。
战争以前,东吁王朝的人口估计有一百五十万,因为他隆屡次对外入侵外邦,加上派遣刺客入京刺杀朱由检,引来了大明的报复,十万明军大举进入东吁,所有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东吁的本土,战争让东吁人口急剧减少,现在东吁的土地上,人口不足百万,减少了三成以上。
大明对东吁士兵和权贵的屠杀、东吁溃兵的祸害、大城军队对东吁百姓的报复,是东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战乱中疾病、饥饿、逃亡,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自从缅人在东吁立国后,历代君主都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北面与大明、东面与大城、东北与澜沧,以及曾经的素可泰王国,因此,东吁的一百五十万人口中,成分复杂,民族众多。
以人口的数量计算,缅人最多,大约占到六成,近九十万;掸人和孟人各有二十万左右,汉人超过十万。
掸人主要聚集在东吁王朝的东北部,以前的阿瓦王朝就是掸人建立的;孟人主要分布在东吁王朝的东南部,他们曾经在此建立了以白古为国都的白古王朝。
但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被东吁王朝灭国,掸人和孟人都与缅人有很深的隔阂。
汉人除了居住在几个较大的城市外,零星分布在东吁的全境,凡是有商机的地方,就有汉人的身影。
李腾芳发现,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各个民族对大明的态度差别很大。
汉人是全力支持大明在各地建立的临时官府,不少人还在临时官府中担任各类临时的管理人员,令李腾芳赶到惊讶的是,最新的人口登记,汉人已经超过五十万人,不知道明军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的。
掸人由于和云南的傣人同源,又曾经生活在大明的木邦宣慰司和孟养宣慰司,与汉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汉人建立的临时官府,认同感也是很高,大部分掸人在明军的诱导下,都是以汉人的身份登记的,现在的掸人,已经不足四万。
生活东南沿海一带的孟人,早在白古王朝时代,就和大明有海上的联系,特别是郑和的船队,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比较崇尚大明的实力和文化,与斯文多礼的汉人也相处得来,对明军占据东吁,虽然说不上欢迎,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大部分都是转化为汉人,现在的登记的孟人,大约是八万。
缅人是东吁王朝的主体民族,几乎所有的高官、将领、巨富都是缅人,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他们的损失最大,军队覆没、权贵被屠,死的基本上都是缅人,加上害怕明军继续屠杀和其他民族的报复,很多人想尽办法登记为汉人,即使不能登记为汉人,也要想办法登记为掸人或者孟人。
战争过后,原来近百万人口的缅人,急剧下降到不足三十万,成为东吁地区列在汉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
李腾飞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初步了解到东吁的现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对策,再次来到大城后,按照约定,他求见了普蒂,询问有关老挝的事情,没想到普蒂还真的搞定了老挝。
第419章大局已定
澜沧王朝被东吁征服之后,国家还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因为距离东吁的统治中心太远,东吁人没有一口吞下,他隆暂时扶植亲近东吁的国王,而没有让澜沧王朝彻底灭国。
由于东吁扶植的国王与百姓心目中的国王不一致,澜沧王国出现了分裂和战乱。
先是帕武吧玉瓦拉王在大臣们的支持下,夺取王位,成为澜沧王国新的国王,不久之后,拥有兵权和众多支持者的王叔迫提善王,依靠武力,将帕武吧玉瓦拉王赶出国都万象,自立为王。
退居北部川铜的帕武吧玉瓦拉王,并不甘心失去王位,对迫提善王和万象依然虎视眈眈。
而在澜沧王朝原来的国都琅勃拉邦,帕武吧玉瓦拉王的弟弟帕盟抠王也对迫提善王夺取王位极度不满,他自立为王,已经和帕武吧玉瓦拉王相互联合,隐隐有武力解决问题的动向。
迫提善王虽然占据国都,但他面对帕武吧玉瓦拉王和帕盟抠王兄弟联手,真要发生战争,他肯定要落于下风,普蒂的到来,给迫提善王带来一丝和谈的希望。
但普蒂不是来帮助迫提善王统一澜沧王国,而是劝说他归属大明的。
“什么?归属大明?”迫提善王几乎要跳起来,“我澜沧王国是独立的国家,就是东吁入侵的时候,也没完全丧失独立,现在东吁已灭,怎么么可能归属大明?”他脸色苍白,要不是听说大城陈兵边境,他都准备将普蒂轰出去。
“贤王觉得,你能抵挡两位侄子的南北夹击吗?”普蒂微笑着,他并不在意迫提善王的白眼,实力,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迫提善王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自己的实力,真要发生战争,他获胜的希望,不会超过两成,这是内战,一旦战事不利,部下难免会出卖自己。
普蒂见迫提善王出现动摇,直接上了猛药:“贤王在攻打帕武吧玉瓦拉王的时候,造成他最宠爱的王妃死于战乱,万一贤王战败,帕武吧玉瓦拉王和帕盟抠王兄弟会绕过贤王性命吗?”
“这……这两个兔崽子……”迫提善王翕动着嘴唇,再也说不出话来。
“即使不是为了妃子的事,他们兄弟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吗?”普蒂一步步诱导着,就像迫提善王已经战败似的,“当年你留下帕武吧玉瓦拉王,这个祸患,现在贤王看到了吧?”
“国师。”迫提善王抬起有些失神的双眼,但他还不死心,“大城能否助本王一臂之力?如果能够一统澜沧,本王必有厚报,金银、土地、美女,国师只要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