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190部分

第190部分(1 / 2)

>

“立功,只要大长老为大明立功了,就会得到额外奖励的蒸馏酒,到时候大长老不但得到的蒸馏酒比其他的长老多,就是与大首领比较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那我要做些什么?”

“现在还不知道,为大明立功的方式很多,需要大长老帮助的时候,大长老不要推脱——————大长老帮助我们,我们才能帮助大长老得到更多的蒸馏酒。”吴小枝压低声音,“其他长老也会为大明立功,要是被其他长老抢去了功劳,大长老就得不到额外的蒸馏酒了。”

“好,一言为定,我一定全力帮助大明。”大长老伸出右手掌。

“一言为定。”吴小枝也伸出右手,在虎成的右手掌上重重地击打了一下。

虎成回去的时候,吴小枝送了他两坛蒸馏酒,虎成千恩万谢去了。

大首领与五大长老都一致同意归化为汉人,部落其他的人,自然没有反对的权利,洪承畴一面让史可法派出文官,一面开始归化事宜。

首先是登记人口,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用汉名登记,再让他们记住自己的汉名发音。

洪承畴给他们赐姓赵、钱、孙、李、蒋、沈、韩、杨。

大首领父随女姓,洪承畴给他赐名李庄,五大长老也是各有其名,那个叫虎成的,取名蒋庆,其他四名长老,分别叫赵石、钱阳、孙古、杨卫。

接下来是组建家庭,这是最难的工作,布里亚特人实行的是走婚制,除大首领外,所有的人都没有固定的配偶,适龄男女如果看对眼了,晚上就住在一起,白天则回到各自的组别,从事渔猎和采集。

走婚制没有时间限制,合则聚,不合则分,短的不过一夜,长的可能达到数年。

女人一旦要生孩子,就会回到母亲的身边,孩子出生后,由女人独自照看,孩子长到会吃饭的年龄,部落会给他分出一份食物,至于孩子的父亲是谁,连女人自己都搞不清,也从来没有人试图搞清孩子的父亲是谁。

走婚制非常适合布里亚特人现在的状况,他们除了劳动工具,根本没有私产,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由部落抚养,孩子的母亲代为照看,等到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要随母亲采集食物了。

第324章果蔬营

进入农耕社会后,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私产,走婚制难以保证穷人能得到女人的垂青,所以洪承畴准备强行打破部落,组建像汉人那样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

组建新的家庭,必然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但布里亚特人连文字都没有,他们维持部落秩序,靠的是习惯传承,洪承畴只得按照汉人的方式,给他们制定了最简易的规则: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必须完婚,组建新的家庭,男子十六岁以下、女子十四岁以下暂时没有完婚的,随母亲生活。

李庄原来是部落的大首领,洪承畴允许他挑选四名女子,可能是考虑到李芊芊与洪承畴的关系,李芊芊年近四十的母亲,被他第一个挑中,随后他还挑选了一名三十岁的熟女,外加两名十五六岁的美貌女子。

然后是五大长老,每人挑选了两名女子。

待他们挑选完毕,就是普通的部落男女了。

他们暂时实行一夫一妻制,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由明军为他们制定配偶。

由于这是第一次组建独立的家庭,如果男女双方四人都同意,这两个家庭可以交换女人,但必须到县衙备案,以后不得反悔。

这样一共组建了五百多个家庭,由于男少女多,尚有二百三十名女人无法婚配,这些女人是最后剩下的,都是些年轻的女人,暂时交给明军管辖。

第三件事,是分配土地。

按照大明的惯例,男丁不论老幼,都分给三十亩土地,女子没有土地,她们必须依靠各自的家庭生活。

这五百户余户居民,其中一百多户生活在贝东城内,他们在城内都有房子,土地在城外最靠近城墙的地方,另外四百户,分做四个村落,散居在色格楞河东岸、乌达河南岸,距离贝东城的距离,都不超过百里。

每个村落都有一名户长,城内的户长是蒋庆,城外的四名户长,就是另外四大长老赵石、钱阳、孙古和杨卫,至于原来的大首领李庄,洪承畴准备将来让他去县衙任职。

贝东城附近开始解冻,就要进入播种期,洪承畴虽然有种子,却没有耕作的农具,只好向赤塔求援。

史可法将亨九县令马如来调到贝东,暂时接任贝东县令,另外从学校的教员中重新任命亨九县令。

马如来带着赤塔牧民匀出的三百套农具,昼夜不停赶至贝东任职。

农具不足,只好两户合用一套,轮流使用,布里亚特人,不,现在应该称他们为汉人,但他们还不会使用农具,也不通播种之术,明军士兵只好手把手教他们。

县衙对这些新归化的汉人,政策非常宽松,农闲时节他们可以自由捕鱼、狩猎和采集,这些副业都不需要纳税。

大明的律法,跟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农业税,必须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缴纳,洪承畴不是不敢给他们减税免税,主要是这里距离北京太远,粮食运输多有不便,如果能从百姓的手中征收一些粮食,可以减轻运输的压力。

四月末的时候,春小麦、土豆、红薯、玉米都种植完毕,除了偶尔的田间管理,百姓都闲了下来,一直到秋季收割才会忙碌,这段时间,百姓继续从事他们原来的捕鱼狩猎,以填补粮食的不足。

洪承畴也是松了一口气,只要秋季获得丰收,百姓习惯了农业耕作,而且粮食产量大大高于渔猎和采集,他们就不会再留念以前的生活方式了。

对于暂时接受明军管制的那二百三十名年轻的女人,几名团长纷纷以士兵的名义,找过洪承畴。

洪承畴怎么会不明白他们的心思?但僧多粥少,他也有些蛋疼。

最后,洪承畴根据参谋们的建议,召开由参谋、团长们参加的秘密会议,专门讨论这些女人的处置方法。

“军座,这些女人暂时无法婚配,放在军营中还要浪费我们宝贵的粮食,不如让弟兄们乐乐,也算是物有所值。”

洪承畴也有这样的心思,这才默许这些女人暂时留在军营,但是,她们放在军营中,士兵们难免眼馋,要是放久了,恐怕要坏事,“你们都同意这种方案吗?”

众人都是头,洪承畴目测一遍,竟然没有一名与会者反对,惊人的意见一致,这是充分讨论的结果,既然他们都同意,那应该就是对的。

“可是,弟兄们有四千多人……”

“军座,可以限制士兵的次数。”

洪承畴微微头,这也是个办法,“刘参谋,都说你精于算计,你给计算一下,士兵每个月几次合适?”

刘参谋没有动笔,他飞快第算出答案:“军座,士兵每月一次。”

洪承畴不解:“你这个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

刘参谋的脑子果然转得飞快:“军座你看,士兵每月一次,四千多士兵,就是四千多人次,二百三十名女人,以每月三十天计算,接近六千九百人次,扣除她们月事的时间,不会少于四千次,正好吻合。”

“哈哈……”

“刘参谋,你怎么将这些女人的月事都算好了?”

……

“别闹,这是秘密军事会议。”洪承畴打断军官们的调笑,“刘参谋,这样算得太满,万一女人伤病了,怎么办?”

刘参谋抓抓自己的头发:“这个……属下倒是没考虑到,要不,让士兵们三月两次?”

“而且,这种算法,士兵们每人都一样,不利于激发士兵们为大明守土开疆的积极性。”洪承畴摇摇头,“士兵还是每月一次,不过,让这些女人,每夜接待两名士兵,这样就会空出数千次。”

“军座的意思,这空出的数千次,用于奖励士兵?”

“对,确切地说,士兵每月一次,女人每夜接待士兵不得超过两人,暂时这样决定,以后出现人数变化时,再适当调整。”

“军座,士兵人数众多,要是一窝蜂齐上,怎么办?”

洪承畴也没遇上这样的事情,他想了一会:“士兵每月发一张月票,参谋编排出一定的顺序,再根据女人的身体状况,确定士兵每天使用月票的人数,告诉士兵,月票每月只有一张,用过就没有了,必须等到下个月,才会重新发放。”

“这样最好,就不会出现冲突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