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之前曾经通缉过的羽良景秀,如今试图靠近您,很可能是有对您不利的想法。因此,我才想出利用秀吉夫fù的首级,将景秀引出来“……,如今一条庚桥周边已经遍布暗桩,只要景秀在附近出现,就一定无法逃脱我们的追捕,那么父亲大人也就免于这一重威胁了!”景政低头回答。
“胡闹!我身边那么多shì卫,又是大庭广众之下,他一个浪人,能够有什么威胁?”我不以为然的呵斥道,“虽然你顶着大目付的职司,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为东征上野国作好准备。治安和安全方面的事情,有京都所司代和服部正成等其余目付负责,你何必不务正业,越俎代庖,来操这个闲心?”
面对我的呵斥,景政自然不敢抗辩。可是他也稍稍别过头去,而且一言不发的保持着沉默,显然是心里不以为然。
“兄长请息怒”,秀景在一旁劝道,“景政此举虽然失之严酷,却也事出有因,毕竟兄长的安全非同小可,留着这个人总是个隐患…………不仅如此,听说他还曾经拜访过德川三河守,或许真的有所图谋也说不定。”
“秀景啊,你对这个孩子,就如此的看不惯?”我摇了摇头,“他拜访三河守,不过是冲着昔日一同在甲斐、摄津作战的情份罢了,这有什么要紧的?我不是说过,任由他如何行止吗,就算出仕于德川家又如何1”,…你说他和德川家有所图谋,先不说他没有什么动机,德川三河守难道也会跟着他胡闹吗?作为一个饱经世事、极识时务的人,三河守不会图谋这种毫无把握、动辄有覆顶巨灾的不智之事。”
“但是景秀不愿投入本家,这证明他对本家还是有戒意的。既然如此,兄长何必还如此纵容?”秀景不以为然的继续劝谏我,甚至又提起了家中的那个忌讳,“而且,作为双生子,他本来就不该出世、不该留在这个世间的。”
“你这句话,不妨和秀兴说说,问问他是什么想法。”我颇为感慨的说道,又不由自主的想起年初的事情。
当时,景秀前来泉州见我,我让秀兴出面迎接他,等到初步说服景秀,便问景秀对秀兴的印象,景秀很坦白的告诉我:“是个很热情的人,一路上屡次向我示好,这实在过于天真了些,毕竟两家之间形势是那么的微妙。”而我则回答他道:“你不觉得,在这样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样的天真显得非常可亲可贵吗?而且天下即将平定,之后众人各安其位,也不需要那种勾心斗角的本事,否则反而会成为祸乱的源头。”
正由于珍视这种天真和热情,我才会收宇喜多宣家为养子,给他连枝家的地位,又分别将海津和冬津(本来是明津,但景重过世,明津的夫婿要继承上川家)委托给秀兴和他照顾。
秀景还想说什么,却被我挥手止住:“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必再生枝节。景政,你迅速将秀吉夫fù的首级送还东福寺安葬,然后前往你兄长信景处协助他。”
“是”,景政勉强应道,“好叫父亲大人得知,出征所需的物资和军粮,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父亲大人和兄长下令,便可以即时出征。”
“你做得很好,看来倒是我小看你了”,我点了点头,微笑着安慰他,“你能够在奉公之余,还关注我的安全,我感到很高兴……不过,你想想,以景秀的心智,会这么容易上当么?你这样作践秀吉夫fù的遗体,即使他原先无意和本家作对,恐怕也会因此对本家和主持此事的你感到不满啊!”@。
第一百五十八章:秋意渐浓(下)
“岂止是景秀不满,他身边迈有三四名武士,其中三人的身份已经明确,分别是美浓加藤光泰,堀秀政亲弟、南近江除封的豪族多贺秀种,以及加藤光泰的义弟、转封到北近江的一柳弥三右卫门(加藤光吉)……尽管您已经下令既往不咎,允许他们重新出仕,他们却宁愿跟随景秀这个浪人,这实在不可纵容。”景政趁机分辩瓿“任何没落的势力,总会有少数家臣为之守节,这也是难得的忠诚之意,何必强求他们屈从呢?”我微微叹息一声,想起了小夏的祖父,“天下哪有至清的水?哪有无瑕的玉?目付组的任务,是监察各地大名,至于民间之事,完全可以放松些。身为当政者,应该具有相当的度量,能够容许不同的意见和一定程度的怨言…………须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天下间对本家有意见甚至怨言的人并不在少数,你不可能杜绝,因此多几个这样不愿屈服的浪人也无所谓。如果你压制得太紧,只会把人逼上绝路,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所谓,川雍而溃,伤人必多”人也是那样的。”景政还没有回答,秀景已经严肃的躬身下拜道:“兄长的金玉良言,臣下一定牢记于心。”
“那么就这样吧!”,我点,了点头,离开了二条城的正厅,这件由景政闹出来的风bō,自然也就在此画上了句号。
然而,仿佛是应了“多事之秋”这句成语一般,事情还没过两天,另外一起风bō又发生了。这次的事发地点,是在小夏和简妮特所住的鹿苑寺大书院,事情则起因于简妮特的嫉妒心。
自八月初小夏搬到京都以来,我huā费了大量时间陪她,赏赐和用度也格外丰厚看到这种情形,一向jiāo惯自夹的简妮特免不了心怀怨忿而九月初一的茶会上,小夏和我同席居于上位,同样身为侧室的她只能同景义坐在下首的第二列,到了第二场的公卿聚会,她甚至都没有获得参加的资格,这更让她感到愤愤不平。
十一日的中午,京都的所有活动结束,没有参与中枢事务的各地大名们纷纷返回领国。临行之前除了拜别各自的主君以外,周景名下的胜贺野、叶山、秋山、本山等万石以上支藩家老景义名下的吉冈、臼杵、田原、田北等支藩家老,分别来到鹿苑寺,向各自主家的大御台辞别。为了接待众人,小夏老实不客气的占据了大书院的正厅,只把偏厅留给了简妮特使用,这一下简妮特终于爆发了,当着众家老的面和小
夏大吵了起来,口无遮拦的大揭景重阵亡、身首异处的伤疤。小夏起初还不信,不甘示弱的还嘴,后来却捂着头似乎慢慢想起来了一些,脸sè越来越白,直至昏厥在正厅之中。
得到这个消息,我急匆匆的放下政务,和周景从二条城赶回鹿苑寺。寺中气氛极为紧张,众多shì女在左书院的走廊间奔走不暇急匆匆的捧着水盆、香炉、〖药〗品等进出于小夏所居的正房,显然是明子已经请来了大夫;两家的家老们都坐在厅内,一言不发的低垂着头,简妮特同样也在,她搂着景义脸上满是惊慌,大概是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xìng。
见到我和周景大踏步走进厅内,家老们的头垂得更低了简妮特却抬起头,可怜兮兮的望着我。我狠狠的瞪了她一眼也顾不上教训她,径直往小夏的正房而去。正房的外面和外间,跪shì着不少shì女,里间倒是非常清静,只有明子、御年寄阿若随shì,另外还有两位上了年纪的僧装大夫,正是京都第一名医曲直濑虽知苦斋道三(〖日〗本医学中兴之祖)和他的弟子、奉敕担任从五位下施药院使(施药院由奈良时代光明皇后创建)的丹bō全宗。
我轻轻走到榻榻米边坐下,仔细的打量着小夏的面容。她双眼紧闭,脸sè依然十分苍白,然而神情却还平静,不知道是因为室中正燃着的宁神香,还是已经由大夫诊治过了……我望向两位大夫,小声问道:“两位大师,御前的情况如何?”,
“回公方殿,御前目前已经无恙,晚间醒来,应该就没事了。便是御前曾患的失忆之症,大概也可以完全康复。”曲直濑道三回答说。
“是吗?那我就放心了”我微微吐出一口气,“感谢两位大师妙手回春啊!”,
“说到感谢,老衲倒不敢居功”,曲直濑道三微微一笑,“方才老衲已经问过两位,得知御前晕倒,乃是因为和另一位御前的争执……,不瞒公方殿,那才是失忆之症康复的引子。”,
“大师何出此言?”,我惊讶的问道。
“这是汉医之中,攻邪,的法子,起于中土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子和”,”曲直濑道三解释道,“御前曾经受过惊厥,醒来后惊气仍在,只是暗藏于内,遂使气机受阻,部分脉络封闭隔绝,表面上看来倒是无甚大碍,仅在睡梦中会见得端倪。前一会因为争执之故,将这股惊气引了出来,如此才有了彻底痊愈的契机……当然,适当的调理和开导也是必要的。”“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前一两天,我还在和景政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呢,却没有想到,治疗这种心理疾病,何尝不是堵不如疏?于是我微微自责道,“看来倒是我自误了!若非有今日之事,我还会继续严密封锁消息,以图避免御前受惊呢!”,
“公方殿此举,也走出于爱护之意…………而且,正因为有这段时间的雍养,御前的气血才能如此充盈,可以承受这种“以邪破邪”,的疗法,因此完全不用如此自责。”曲直濑道三安慰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