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庶也高兴地点着头道:“是呀。如果士元不是急着来配合我们,他把整个交州占下来都有可能。真难为他了,南有周瑜争抢、北有诸葛亮进攻,都被他应付自如。庶佩服他的就是能取舍有度、收放自如。”
刘嘉又笑道:“哈哈,确实!士元两次放手都使敌人的锐气一下消于无形了。周瑜捏劲拳头本来要与士元大干一番,嘿,士元不理你。那些地方让你去拿,看你是要跟我斗还是去抢地盘。周瑜还真的不敢不派兵去拿,否则什么戏都没有了。可一去拿,兵一分散,他的锐气就没有了,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强有力的进攻就难了。”
庞统放诸葛亮进来也是类似方法,诸葛亮比周瑜还要后援无力得多,就那一万多兵,庞统大方地把二个地方城池给他后,他就有点撑了。几下分兵,进攻势头无形中被抑制。
消除了周瑜、诸葛亮的锐气,庞统就能够专心致志来益州。
刘嘉又加了一句道:“忍也有忍的好处,只是不知道当我们消灭了张鲁、杜季盟军的时候,周瑜、诸葛亮他们拿了这些新的地盘是退好?还是守好呢?哈哈……”
法正没有参与说笑,而是说道:“据细作报告,刘备诸葛亮他们正在招兵买马,而且把大部队一直摆在樊口、夏口不动,似乎诸葛亮的胃口还不止这些。难道他们还真的等士元的部队过来后再进攻长沙不成?”
刘嘉道:“不会吧?他们占领樊口、夏口后,留下守城的,能进攻长沙的才八九千人,就算诸葛亮强行征兵,抽调其他地方的部队来,也最多最多组成二万人的进攻部队。而我们在长沙有六千多人守城,江陵有水军随时可以给长沙支援,他们敢打长沙?而且诸葛亮这么抽调部队绝对只能是短期行为,久了不但北方的曹操会有想法,就是建业的孙权也未必那么老实?”
法正道:“正也奇怪。但正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这个诸葛亮不简单。要是其他人,凭刘备那些实力,他是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妄想去攻长沙了。但现在的他好象胸有成竹似的。难道他有什么可以依仗的兵力或者有什么特殊的进攻手段不成?”
刘嘉道:“也许是想偷袭士元的部队,阻止他们来益州吧?”
徐庶道:“诸葛亮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让他在樊口喊几句狠话可以,但想他冲出来与士元死拼绝对不可能。他们是战胜不了士元的,因为我们的部队在荆州内部到处都有人支援,他们没有。而且士元手里就有二万五千人马,诸葛亮在士元到达长沙附近时最多凑到一万二千左右的人马。庶想他们龟缩在那里只有二种可能:一是做做样子,给他们的盟友孙权一个交代;二是就是刚才孝直所言,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手段或暗藏的兵力。第一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做做样子,孙权未必就高兴了。第二种可能性很大,但是这个特殊的手段是什么呢?或者他们暗藏的兵力从何而来?”
三人议论了一阵,但还是想不出使人信服的东西,都只感到诸葛亮的行为确实有点奇怪。
刘嘉最后用感叹结束了三人的议论,他道:“难道那个刘备真有那么好,值得诸葛亮如此死心踏地地追随?”
徐庶道:“呵呵,估计是他们意气相投吧。”
攻和守的战斗经常在绵竹城下城上重演着。但由于守军准备充分,所以张杜联军虽然攻的英勇,十天过去,但进攻者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刘嘉两处地方到目前来看都还是固若金汤。
到后来,进攻的间隙就越来越长了,往往要休息五六天,攻方才组织一次大的进攻,不过由于攻方攻城器械越来越多,所以守军的伤亡开始慢慢增加起来。
刘嘉见已方士气正旺,又有点不放心在江油关制造火药的马谡,在绵竹又守了十多天后,就带着张松辞别徐庶、法正等人,在鄂焕护卫下离开绵竹朝江油镇而去。
第108回 《洪水淹绵城1》
此时的江油镇到处都是工地,几乎所有的俘虏和城里的男子都被强迫起来修筑城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砍伐树木的、挑土的、采石的人群。刘嘉“发明”的太守车——也就是架子车——可以上被这些人充分利用起来了:一台架子车上码上三四筐土块或者石头,有的人还把两台甚至三台架子车配合起来使用,一根大的木头就这么被架子车们运着往工地上送,运送速度比过去仅仅靠人扛肩挑效率高多了。
城墙基本以老城墙为基础,新的城墙把旧城墙包含在里面。江油镇虽然是一个小镇,但益州把它和江油关做为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来看待的,因此这里建有不算高大但也算不低的城墙。
新建的城墙从外往里看,最外层是一堵麻石墙,都是一块块的不规则的麻石垒的,因为时间来不及,无法采到条石的刘嘉他们就只能这么应付了。紧接着麻石墙后面就是沙石层,再接着就是一层木栅栏起加强和固定作用,最后就是泥土堤。泥土层层夯实,里面也掺杂很多小的石头。
总之,这城墙的质量比正规的城墙要差得多,但它很宽大、建设速度也快。这是目前在这种状态下最理想的建设方法了。
回到江油镇的刘嘉随便在工地上看了看,发现这些俘虏还真老实,干活认真又用功。虽然天下着小雨,地上到处是泥泞,俘虏们一身全是污泥,但他们的脸上也没有刘嘉自己想象的那种痛苦、被逼无奈的神色,他们似乎很安静而自在。
刘嘉感到很奇怪:他们怎么这么快就随遇而安?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还专门问了一下张松,为什么这些俘虏现在就能泰然自若地干活。
张松笑着道:“哈哈,在现在战乱时期,普通人家就是要吃饱饭也是非常困难的事。而我们俘虏他们后不但不杀他们、活埋他们,还给他们吃的,表现好的还准备在战后给他们一点工钱。他们哪里能碰到这么好的主人?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一些俘虏还说现在吃的比他们在张鲁手下当士兵的时候还好,有了吃的,没有长官时时催骂鞭打,也没有死的危险,所以他们就安心了。当然也有一些军官消极怠工的,但被我们的士兵杀了几个后他们就全老实了。就是张鲁那些教徒最本份,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他们已经习惯了做事,只要我们保证今后让他们回家他们就抢着干活。”
虽然刘嘉不相信俘虏们就这些原因就能使他们这么快地随遇而安,但他也没有再去关心这个事,他最关心的还是马谡制造的硝石、硫磺、木炭这三种东西有多少了。
第二天清早,刘嘉就在马谡的带领下,秘密地进了山,走了几个时辰才走到了上次遇狼的地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熬硝的大作坊,而且在这个山洞发现了几个大出口,非常方便在里面熬硝。因此马谡就派兵把这里严密监视起来,采矿、粉碎、熬煮、结晶、干燥、碾碎等工序都在不同的区域。
当刘嘉信步走进去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已经物易人非。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他们遇狼、斗狼的地方已经成了采矿区,现在那里成了一个大坑。坑里面有很多汗流浃背的民工都光着膀子持钎砸锤。“叮叮噹噹……”响成一片。这些硝矿敲下来再用大筐运到另一个工场区,让其他民工粉碎。
“一石这种硝石能熬多少硝?”刘嘉问马谡道。
“开始一石只能熬六七两硝,现在可以熬十两到十一两了。”马谡回答道。
“很不错的。嘉记得一般只能熬八两到十两的。”刘嘉说道。
随后,刘嘉又在马谡陪同下参观了烧炭、炼硫的作坊。这三个地方相距都比较远,相互之间除了少数几个人得到马谡的特许后可以跨区走动外,任何其他人都会被无处不在士兵阻截或诛杀。
“最后的成品在哪里?”刘嘉笑着问道。
“在前面三里的地方。”马谡指着前面的群山道。
“现在一天能制造多少?”刘嘉问。
“一天平均可以制造四十三斤了。到昨天为止我们已经制造了一千五百斤。要是天气好,太阳也能帮忙晒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生产更多。可现在几乎每天都是阴雨点,真没有办法。”马谡看着阴沉沉的天色说道。
“哦,很好啊。只要绵竹城还能挡住张鲁一个多月,我们就能有三千斤了,足可以吓他们一跳。到时候庞统的大军也到了,我们跟他们来一个大决战。哈哈……”刘嘉说完笑了起来。
“岂止是吓一下,肯定会吓个半死。哈哈……”年轻的马谡也跟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