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天妖皇 > 第94部分

第94部分(1 / 2)

>

众人衣食自公,没有高下,先尚觉着省心,日久便觉无味。这一来都觉俞利所说有理,既然故土不归,以后人口日繁,必须有一君主,订下法令,俾众遵守。除目前公分固有产业外,以后悉凭智力,按劳分配,以有争谋进取福利,以法令约束赏罚。

筹议既妥,众心同一,便公推俞利等几个少年首要,率领全岛老幼,去向方良请求。

俞利狼子野心,筹谋已久,如愿当上岛主,认为方良是他的眼中钉,若不除去,终久不能为所欲为,只是一时无法下手罢了。

他极有才智,先时所订治岛之策,无不力求暂时人民方便,所用的却尽是一些平时网罗的党羽。岛民既将公产分为己有,个个欢喜。

俞利升任岛主的第一日,一干长老便在集议中,请求全岛之人应该生生世世感念方良,本人在世不说,夫妻俩年老无子,现在梁氏有孕,如有子孙,应永久加以优遇。

俞利明知梁氏久孕不育,必然难产,为买人心,就位第一道谕旨,首先除分给方良优厚的田业外,并订岛律,此后方氏子孙可以凭其能力,随意开辟全岛的公家土地。

这种空头人情,果然人心大悦。方良几番推谢不允,只得量田而耕,自给自足。

全岛长老听了,都亲率子弟去为其服役。方良无法,只好任之。

俞利见民心如此,越发嫉恨,原本还以为方良已年老,虽然讨厌,耗到他死,便可任性而为。

谁知上天不从人愿,梁氏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正值俞利登位的下半年,竟然一胎生下三女。

梁氏年老难产,虽然不久便自死去,偏那三个女孩,因为怀孕既久,生时又有祥光之瑞,一下地都口齿齐全,可以不乳而食,竟然博得全岛欢腾,都说是仙女临凡,将来必为全岛之福。

那三个女婴,按落胎先后,起名叫初凤、二凤、三凤,都非常聪明。

俞利闻言,又有碍他子孙万世之业的打算,大是不安。想起自己生有二子,若能将三女娶过来,不但方良不足为患,越发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人民的信仰。

第166章

谁知他派人去和方良求亲,竟遭方良婉言拒绝。

这一来,更是添了俞利的忌恨,昼夜图谋,必欲除之而后快。

方良悼亡情深,近来又厌烦嚣,移居僻地,每月朔望,必亲赴梁氏墓地祭奠。

俞利便想出一条毒计。他利用岛民迷信鬼神的心理,使心腹散布流言,说方良所生实是仙女,而其妻梁氏业已成仙,每当风清月白之夜,常在她的墓前现形。并说方良闭门不出,是受了妻子的度化,所以每月朔望都去参拜,现在他静中修道,迟早也要仙去。

这一番话,甚合岛民心理,一传十,十传百,不消几日,便传遍了全岛。

方良自爱妻一死,心痛老伴,怜惜爱女,老怀甚是无聊。他情知俞利羽翼爪牙已丰,自己也没此精神去制他,索性退将下来,决计杜门却扫,抚养遗孤,以终天年。

他这般聪明人,竟未料到祸变之来,就在指顾之间。

那俞利见流言中人已深,这才派了几个有本事的得力心腹,乘方良往方氏墓上祭扫之时,埋伏在侧;等方良祭毕回家之时,一个冷不防,刀剑齐下,将他刺死。

他们连地上沾血的土铲起,一同放入预置的大麻袋之中,再派几名同党,将方氏三个女婴也去抱来,另用一个麻袋装好,再缒上几块大石,抛入海里。

俞利在方家屋中留下一封辞别岛民的书信,假装成方良业已带了三凤仙去的语气。

过得三五日,他装作请方良商议国事,特意请了两位老人家陪着,同往方家,一同看了桌上的书信,故意悲哭了一阵,又命人到处寻找,胡搅了好几天才作罢。

方良新居,原在那岛的极远僻处,因为好静,不愿和人交往。众人尊敬他,除代耕织之外,无事也不敢前往求见。而他家中所用两名自动前往的下人,本是俞利暗派的党羽,自然更要添加附会之言。如上种种风传,都以为方良父女真个仙去。

有的便倡议,给方良夫妻父女立庙奉祀。这种用死人收买人心的事,俞利自是乐得成全。不消多日,居然建了一座庙宇。庙成之日,众人陪岛主俞利前去上香。

且说方良的尸身与三个女婴,被俞利手下几个同党装在麻袋之内,缒上大石,抛入海内。落海不久,三凤正在袋中挣扎,忽然一阵急浪漩来,眼前一亮,连灌几口海水,便自不省人事。

及至三凤醒来,睁开小眼一看,四壁通明,霞光潋滟,耀眼生花,面前站定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给了她们许多从未见过的食物。

三凤虽然才二岁,因为生具异禀仙根,已有一点知识,知道父亲业已被害,哪里肯进饮食,不由得悲泣起来。

少女将三凤抱在怀内,温言劝慰:“你们的父亲已被仇人害死。这里是我的潜修之所,你们可以在这里随我修炼,长大之后,传了道法,再去为父亲报仇。此时啼哭,有何用处?”

三女闻言,便止住悲泣,从此便由那位少女抚养教导。

光阴易过,一晃便在府中住了十年,渐渐知道此处深居海底地窍之中,与世隔绝。

救她们的人,便是当年方良所放的那个老蚌,而少女是老蚌的元胎。因为那蚌精已有数千年道行,那日该遭地劫,存心乘了潮水逃到海滩之上,被俞利看出蚌中藏珠。

若非方良力救,送入海内,几乎坏了道行。这日她在海底闲游,忽然落下两个麻袋,珠光照处,看出竟是方良的尸身和三个女婴。

老蚌因受方良大恩,时思报答,曾在海面上看见方良领着三凤,在海滩边上游玩,故此认得。

她忙张大口,将两个麻袋一齐衔回海底。元胎幻化人形,打开一看,方良流血过多,又被海水浸泡,业已无术回生,只得将他的尸首埋在海底。她救转三凤,抚养到十岁。

老蚌功行圆满,即将飞升,便协助三凤,暗中将俞利及其党羽铲除,毁尸灭迹。

不久,老蚌便带上三凤,飞升至灵界,在南海定居。

三凤又改名为金凤、银凤和玉凤,方便区分。因为,有时老蚌叫三凤,可能是三个一起叫,也可能是只叫老三,比较容易混淆。

某天,老蚌出外寻找灵草,被海中孽龟追急,一时无奈,打算掘通地窍藏躲,不料无意中发现一个洞天福地,竟是天一金母遗留下来的紫云宫。

老蚌便带着三凤,在紫云宫中居住,并且在外围设下各种禁制。后宫的金庭中心,玉柱时常发出五彩祥光。玉柱之中,显然藏有奇珍异宝。只是四人用尽智谋,依然无法取出。

后来,老蚌打算飞去仙界,追随那位天一金母,以便学习更加高深的功法。

她临走之前,吩咐三凤好好潜修,少出门户,轮流守护后宫金庭的那根玉柱。机缘来时,也许能将那些至宝拿到手。三凤因老蚌抚育恩深,有如慈母,自是悲伤不舍。

老蚌凄然道:“我本不愿离别,只是介类的禀赋太差。我好不容易修炼到这种程度,如果不能求得更加高深的功法,休说遨游四海,就连海岸之上,都不能游行自在。”

便领着三凤,去到后宫金庭玉柱之间,仔细看过。

她再领着她们到玉池旁边,再三嘱咐:“我的母体,就在池中心深处的玉台之上。后日午刻,我便要和你们姐妹三人分手,此时先让你们看看我的原来形体。”

随即将手往池中一招,立时池中珠飞玉涌,像开花一般,一点银光闪过,浮起一个两三丈大小的蚌壳,才到水面,壳便大开,正当中盘膝坐定一个妙龄少女,与老蚌日常幻形一模一样。

蚌口边缘,尽是些龙眼大小的明珠,银光耀目,不计其数。

三凤回头再找老蚌,已经不知去向。一会儿工夫,蚌壳沉了下去。

老蚌依然幻成蚌壳中的少女,在身后现出,沉声道:“那便是我原来的形体。我走之后,你们如思念太甚,仅可下到水底观看。只是壳中有许多明珠,都能辟水照夜,千万不可妄动。我此去如果不堕魔劫,异日重逢,便可取来相赠。此时若动,彼此无益。”

三凤已经长大,虽然不舍,却没有阻拦,只是叮嘱老蚌一路珍重。

那紫云宫虽然广大华丽,而三凤从小受老蚌教养,许多地方不让去,平日只在一两个地方泅泳盘桓。这次离别在即,老蚌指点完金庭玉柱和蜕骨之所,又带着她们遍游全宫。

原来紫云宫深有百里,上下共分六十三层,到处都是珠宫贝阙,金殿瑶阶,琼林玉树,异草奇葩,不但景物奇丽,一切都似经过人工布置。

老蚌算到时辰已到,便辞别三女,投入玉池底。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