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天烽 > 第173部分

第173部分(1 / 2)

>    两天内,曹仁惊讶地发现攻占延津的高勇军仅仅是做了简单的加固处理,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继续增兵以及向燕县前进。

曹操于陈留得到消息后长叹一口气,说道:“想不到还是棋差一着,高勇这招玩得真妙!声东击西、虚虚实实……”

程昱不解道:“但是,既然攻占了延津,高勇为何不乘胜进攻燕县呢?”

曹操沉思道:“高勇没有继续进兵燕县有两种目的,其一,是在等待我的答复!如果我继续猛攻陈留,他定然增兵延津;其二,如果估计不错,高勇那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这次强攻延津很有可能是临时决定,因此……”

程昱领悟道:“因此,粮草不足的高勇只能做到这一步。但也不得不防,如果把他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主公应当立刻增兵燕县和白马津以防不测。”

曹操眼望陈留城许久,带着些许的无奈摇头说道:“就差那么一点点……哈哈!高勇,这个仇我一定会报!”当天,曹军发动了几日来最猛烈的一次进攻后,于深夜悄悄地退回了东郡。

两日后,曹操主力出现在延津外十里,并在当日进入曹仁的营寨。是夜,高勇得到禀告后微笑道:“曹操果然不简单,他这是给我明确答复了!”

郭嘉笑道:“主公,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厚礼送给曹操吧!”众人闻言均哈哈大笑。

午夜过后,正在安睡的曹军被惊天动地的五声巨响震醒,慌乱间曹操穿着睡衣奔出帐外,曹仁急跑过来禀报道:“主公,刚才斥候来报延津出现异常,连续发出五声巨响!具体情况不明!”

曹操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尽力分析当前的情况:开始进攻?不可能,延津被严密的监视着没有任何异常……“不好!”曹操惊呼道:“子孝快快派兵去延津,高勇可能要跑!”

当曹仁率领骑兵赶到延津时看到的仅仅是倒塌的城墙,被搬运一空的粮仓还有几件散落地上的锈蚀兵器……

虽然曹操被高勇逼迫撤兵,却还是顺带着夺了陈留的几个县城,稍稍的弥补了心头的愤怒。陈留太守张邈对高勇自然是感激不尽,倾尽所能送了高勇一些钱财作为高勇出兵的补偿。

返回濮阳的路上,曹操不断思考这次与高勇交手的过程,内心的震撼也越加强烈。高勇身边多有能人异士,计策谋略层出不穷,善于打击敌人要害避实就虚,而自己周围……高勇军卒作战勇猛,虽不能以一当十,但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兵仍不落下风,其战力可想而知!

程昱忧虑道:“今次高勇虽没有继续进兵,但难甭一次不会‰那袁绍冀州一战便被打的元气尽失几无翻身之力,今后如再与高勇交手,主公要更加小心啊!”

曹操闻言不忧反喜道:“仲德,其实这一次我应该好好感谢那个张邈。以前对于高勇军的判断都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难免有失偏颇,倘若就此与他发生正面对战后果只有一个……”

程昱登道:“以主公之意,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曹操笑道:“就算不全军覆没也不会比那个袁绍好多少!不过,通过这次交手,我知道了许多事情,这一点怕是高勇都始料不及的……哈哈!到明年十月估计高勇都不会用兵,这段时间是我们绝佳的机会……”

另一面,邺城府衙内,戏志才拿着刚刚报上来的战斗报告低声道:“曹操此人决不简单,我军所有交过手的敌人当中,曹军的损失最小,仅凭这一点就不可不防!”

贾诩走到戏志才身边说道:“这次偷袭延津泄漏了不少我军战力,那曹操决不会放过,等到再次交手时恐怕会比今次更难。”

高勇也在忧虑这一点,听到贾诩点出便跟着说道:“曹操乃是一代枭雄,谋略胆识非是袁绍之流可比。因此……倘若有机会定要一击必杀,将他彻底拔起!”

初平二年(公元9年)九月,袁术以孙策为先锋,纪灵为主将率兵八万进攻豫州的汝南郡、颍川郡和陈郡,并且在一个月内占领了三郡,使得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声威已然超过其兄袁绍,稳稳坐上了中原第一大诸侯的宝座。

而后,孙策根据周瑜的建议,用玉玺作抵押从袁术处借得精兵三万,由汝南郡杀入了扬州。并且打着为父报仇的幌子,在汝南一带训练士兵。扬州刺史刘繇以为又有好戏可看,却没有想到,孙策竟然九月中旬对庐江郡发起了突然进攻,不等刘繇反应过来庐江便被孙策的三万大军彻底攻占。

随后,孙策与周瑜配合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彻底清除了守军,占领了庐江郡全境。之后孙策将原来的三万士兵扩充为五万,自领庐江太守,调用自己的亲信控制了庐江郡的大小县城,对于袁术派来的官员一率架空,不让他们有实际的权力,从此崭露头角的孙策开始脱离袁术控制迈出了自己争霸天下的脚步。

这时的扬州刺史刘繇深深感到了孙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急忙命令部将张英、于糜、樊能和陈横各自领兵一万进入丹阳郡,自己也亲自提兵三万开赴丹阳郡并且在丹阳一线摆开了阵势,准备与孙策决战,重新夺回庐江。

庐江的失守其实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刘繇的麻痹大意,他没有想到孙策会偷袭,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庐江已经丢失大半。等到丹阳准备得差不多了,刘繇便命令笮融进入九江郡,在那里招募了三万士兵;命令薛礼进入吴郡招募三万士兵,准备由三个方向夹击盘踞庐江的孙策。

一时间,江南再次风雨飘摇。高勇看到相关的情报后,叹息道:“如果我们还有能力出兵的话,我一定也要到那里去练练我们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不过这样子一来,又便宜孙策了!”

贾诩奇怪道:“主公,情报上显示,刘繇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要说孙策会得胜呢?”

高勇笑着说道:“笮融何许人?自私自利的小人!刘繇将九江郡交给这样的人,只会再养出一个敌人而已。至于那几个部将,都是不堪大用之人,在我这里也就是个团长的待遇。不过我倒认为这场仗会打好一段时间,好戏即将开始了!”

初平二年(公元9年)十一月,由于货币存量继续增加,加之今年北方普遍干旱,粮食产量略有下降,导致青○、豫、司、并五州的粮食价格再创新高,几乎是一天一变,贫苦百姓除了上缴税赋田租之外几无余粮。

幽、冀二州因为拥有东北平原的独特优势,粮食产量虽然能够自给自足还略带富余,但受到周围州郡的影响,价格也在步步攀升。更要命的是青、并二州的贫苦百姓纷纷逃入冀州,这些人的衣食供踊能有官府独立承担,负担日重。

而且随着战事结束商贸流通,流进冀州的小钱越来越多,占到了每月税收的两成。为此田畴数次找到高勇请求制定政策平抑物价。高勇看到五铢钱的贬值速度越来越快,用不了多久便会得到崩溃的地步,而直接受到伤害的却是百姓!

于是,高勇再次在邺城召开了政务会议,专门讨论处理此事。会上,高勇说道:“诸公都知晓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现在物价飞涨,弄得百姓怨声日盛、商户苦不堪言,各地议院及商会会长多次上书请求官府解决。故此,召集各位商讨是否应该发行新币以平抑物价。”

陈群最先发言:“主公,属下赞同发行新币。”话音未落,荀便睁着难以置信的眼睛望向陈群,仿佛看到了一件十分费解的事物。

陈群起身离座,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张纸分别交给政务院的几个部门主官。随后开口道:“纸上清楚地写着最近三年来主要物价的变动,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粮价。前年,谷每石为三百七十钱,至去年底涨到每石四百七十钱,截止到今年十月,冀州的平均价格达到了每石五百五十钱,而周围州郡则普遍在六百钱左右,短短三年涨了近一倍。如果不是我幽冀二州生产平稳产量充足,只怕现在北方的粮价早已超过七百钱了!我等秉承主公意图尽量将小钱从官府开支中扣除,结果造成近两年岁入盈余急速下滑,扣除各种正常开衷及安顿流民外几无枢。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在吃以前的老本!”

荀皱褶眉头问道:“这又如何?物价上涨,官府的税收不也是水涨船高吗?”

田畴起身答道:“参赞此言稍有不妥。税收虽然跟着上涨,但要落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依此推论每月都要少收近半成,而最为让人登的是税收中小钱已经占到了两成,民政部又不用小钱支付开销,故此幽、冀二州的税收还要再扣掉两成……如此下去实在不堪设想!”

商务部主官赵胜说道:“正如主公所说,我这里存有各地商会送来的请愿书百余封,里面几乎都提到消官府想办法平稳物价,使商户能够正常经营。如今钱币越来越不值钱,并州、司州一带已经出现以物易物的情况了。还有,部分商人用大量小钱私自收购粮食囤积起来,这也等于变相让官府承担买粮的货款。最可气的是董卓在长安肆无忌惮地私铸小钱,这些钱通过各种途径大部分都流进了主公治下,也就是说,董卓在长安荒淫无道所花费的正是幽、冀二州辛苦之钱啊!”

荀没想到其中牵扯到如此多的利害关系,低声说道:“这些我倒不是不清楚,只是这发行新币恐怕会招来世人非议!”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