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鸺淖凹姿淙缓芎瘢侵柿亢懿睿恫蝗绲鹿退樟奶箍俗凹住I踔恋鹿嘶雇虏哿饲鸺穆拇衔洳闹侍捕啵坏┍坏髦芯突崞扑椤?br />
根据德国对丘吉尔实弹测试的结果,150毫米榴弹对丘吉尔坦克有毁灭性的打击效果,一般只要命中一发丘吉尔就会散架。当然,150榴弹炮打坦克本来就显得太凶残了,丘吉尔被干碎也不意外。只不过让英国人没面子的是,连过时的37毫米和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击穿丘吉尔的装甲。
至于德国的75毫米或者88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发射普通的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以在一千米外轻易打穿丘吉尔的正面。甚至德国人还很恶趣的用从东线缴获的ZIS3羞辱了英国人一把,这门本属于过渡产品而且性能也很一般的“粗制劣造”的俄国货竟然也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打穿丘吉尔。
其实,这些缺点是可以理解的。英国人在一战之后基本上就处于放马南山的状态了,军械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期。而二战陡然爆发,让牛牛显得措手不及,只能临时抱佛脚对付。
比如上面说的装甲质量问题,这很正常,因为在和平时期,阿姆特朗&维克斯公司就停止生产装甲钢了,以至于建造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时候,不得不向捷克斯柯达公司订购数千吨装甲钢板。你想想连亲儿子皇家海军都是这个状态,不受待见的陆军能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英国远征军很快在法国落败,丢弃了绝大部分装备才狼狈逃回岛上。为了尽快重新武装军队,英国人也只能“偷工减料”和赶工制造武器装备。自然而然的早期型丘吉尔质量也就不怎么样了。
当然,就是这个性能很凑合的丘吉尔也是英国人费了牛大的劲的才弄出来的最好设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只能用这种慢吞吞的坦克同德国精锐的虎豹搏斗。反正英国坦克手将要蛋疼很长一段时间。
让我们暂时不理会英国人的怨念,因为他们遇到的那点儿装甲问题在东线真心是不算什么。如果让英国人直面东线的德国钢铁洪流分分钟就会被吓尿。
东线依然是二战中最残酷的所在,为了赢得胜利,不管是苏联还是德国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对策。比如在“红胡子”行动开展之后,德国人为了尽快打开通往莫斯科的突破口,连特种作战的办法都想出来了。
所谓的特种作战,其实就是类似后世美帝打伊拉克时的“斩首”行动。德军高层认为要想像巴巴罗萨时一样成功,就很有必要瘫痪红军的指挥中枢,如果能打掉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指挥中枢,那么该集团军就会陷入混乱,继而德军装甲突击群就可以乘乱一口气凿开大口子。
这项计划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实际上元首对一切非常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有兴趣,他特别欣赏那些非主流的超常规思维。看看元首的好朋友保时捷博士,这位汽车天才在二战期间搞出了无数脑洞大开的设计,而当时唯一欣赏这些设计的也只有他的好朋友元首而已。
言归正传,那么德国人准备怎么执行“斩首”行动呢?要知道当年可没有战斧,不可能做到精确定点清除。所以德国人选择了伞兵来执行这一任务。计划就是派遣精锐伞兵潜入布良斯克突袭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
而执行这一“自杀性”任务的伞兵部队就是德军序列中非常特殊的存在——第500SS伞兵营。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二战中德国的伞兵基本上都隶属于空军,但是从该营拥有的SS字样看,大家就知道,该营是属于党卫队序列,是党卫队唯一的伞兵部队。
而且这还不是该营最特别的地方,最特别的是,该营的兵员都是由那些“犯了事儿”的人员所组成的。原来,这个第500SS伞兵营除了最核心的一部分军官和士官是从空军斯坦达尔伞兵学校征募而来的志愿者外,其他主体成员都是违反了军规戒律的武装党卫队人员,也就是由军事法庭判处在“特殊单位”服役以赎罪的人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谓的违反军规的人员的错误情节并非特别严重,比如有的人是在站岗时没有按照要求配齐武器,有的人则是在前线为了避战而自残,还有的人则是在执行命令时顶撞了上级。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上等兵保罗。费力。他曾经是第6SS“北方”山地师的一名作战勇猛的士兵,但是因为在战场上错过了一次执勤的当班时间而被送去了改造所。不过德军的改造所和红军中的一些带有自杀性质的“惩戒营”是不太一样的,最多可以看成是“缓刑营”。
这些被“缓刑”的人员虽然因为违反军纪而脱离了一线服役,并被送往各地的惊诧拘押营改造,但毕竟大多都有在一线长期作战的经验。还有一部分是精通各种武器的老兵油子,其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
当然,这个营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那就是这些缓刑人员大部分都是陆军出身,绝大多数都没有伞降的经验。以至于该营营长赫伯特。基尔霍费少校不得不突击加强训练,将整个营拉到波兰中部地区进行跳伞训练。
在斩首行动开展时,该营下辖一个营部连、三个伞兵连和一个重武装连和一个训练预备连,全营共计拥有1140人。在该营准备完毕之后,希特勒本人也详细阅读了斩首行动作战计划,他指示道:“摧毁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指挥中枢是极端重要的行动,对第500营的一切保障都要放在最高优先级的地位!”
在希特勒的严令之下,狼穴的参谋们自然不敢有一丝怠慢,立刻拟定了更细致的作战方案:在空军的配合下,由第500SS伞兵营对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实施空降突袭。同时,大战前潜伏在俄国境内的特务也向布良斯克集结,充当第500SS伞兵营的向导。
全部作战计划在10月初完成,此次行动也立刻获得了“越障”的代号。而到了10月10日,第500SS伞兵营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从德国人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他们对此次行动是志在必得,务求将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一网打尽”,也就是希特勒所谓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10月10日深夜,随着希特勒一声令下,第500SS营全员整装登机,在最后的准备中,该营营长基尔霍费少校特别拿出了一张高清晰的黑白照片,指指点点地说道:“伞兵们,记住这张脸!”
罗科索夫斯基打了一个喷嚏,他扭头看了看火盆里的炭火,还是挺旺盛的,可为什么他会觉得这么冷呢?
紧了紧衣领,罗科索夫斯基走到了作战地图前,盯着克林齐看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暂时他没有任何能力去为被包围在克林齐的部队解围,从乌涅恰到波乔普他构筑了两道防线。按照军委的要求,他务必坚守布良斯克,直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主力抵达战场。
这项任务还是很重的,因为罗科索夫斯基手头可以利用的部队实在太少了。按照他的预计,乌涅恰和波乔普肯定是守不住的,这两座节点城市唯一的作用就是尽量延迟德军装甲部队前进的步伐,以便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搓了搓脸,罗科索夫斯基用炭火盆里拨出了一个烤熟的土豆,撕掉表皮之后,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完几个土豆之后,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赶紧站了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抓起电话拨了出去。
“列宁同志还在乌涅恰吗?”罗科索夫斯基略有些焦躁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