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联和俄国还为此没少扯皮。而且沙俄也不光是委托美国生产莫辛纳干,还直接购买了日本的武器弹药。比如之前提到的,费德洛夫的自动步枪,所使用的就是日本的弹药),美国生产的莫辛纳干大批大批的准备运往俄国,不过是因为俄国革命的爆发,尤其是十月革命的爆发,美国人将这批武器暂扣下来了。美国人转手将这批武器交给捷克军团能有多难?
所以说,就算解除了捷克军团的武装,对他们也不能完全放心,只要他们的人还在俄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被重新武装起来,这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说到这里,有同志就要说了,这岂不是说捷克军团的问题是完全无解的吗?不一定,要找到解决捷克军团问题的钥匙,那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协约国集团为什么要拉拢捷克人发动叛乱?
答案很简单,因为协约国集团暂时无力去解决俄国的问题,德奥集团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他们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被德奥所吸引了,无力在俄国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当时德国人给英法两国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反正当英国人策划着让捷克军团在俄国叛乱的时候,法国人一开始是并不同意的,他们更希望将捷克军团按照原计划运往法国,好减轻自己的压力。如果不是英国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事儿还真成不了。
可见当时协约国集团是有心干涉俄国革命,但实在是力有不足,其实也不是完全实力不足,至少当时的日本和美国还是有余力的,但是日本人只对西伯利亚有兴趣,无意向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发展(以日本那可怜的后勤保障能力,也确实没那个能力,出兵西伯利亚的日本干涉军后来都闹饥荒,差点没饿死在俄国,后来不得不灰溜溜的退出俄国的领土),而且日本人对美国抱有深深的戒心,担心美国人借此染指中国东北和俄国远东,所以两家一直形成不了合力,还互相拆台。
而且鉴于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已经基本搞定了叛军,暂时依靠俄国国内的白军真心闹不出什么事儿来。协约国集团这才看重捷克军团这只有生力量。
所以,道理是很明显的,捷克军团之所以能叛变,主要是因为他是一直立刻能战的有生力量,对协约国集团来说,省事。想要扼杀捷克军团的叛变,就必须削弱他的力量。但是削弱捷克军团的力量也是要有策略的,至少解除武装部怎么有用。
“我的意见是,”李晓峰自信满满的说道,“我们可以答应捷克军团取道西伯利亚前往法国,也可以答应不解除他们的武装。但是他们不能一口气成建制的开赴西伯利亚……我认为必须让他们分批分次的离开俄国,限定每一批次的人数,只有当前一批次的人确实离开了俄国抵达了法国,才能让下一批离开……”
这个建议顿时让托洛茨基眼前一亮,他兴致勃勃的说道:“这个办法好,让他们分批次离开,就算某一批不老实,在西伯利亚闹事,也不会造成特别恶劣的后果!”
没错,五万捷克军团确实是一只有生力量,如果让他们一齐在西伯利亚闹事,还真没办法收拾,但是如果只有一万人或者五千人在西伯利亚叛乱,这还是一个大问题吗?
捷克军团如果不成规模,那就是一个屁,历史上的他们也只是起到了搅屎棍的作用,除了把俄国的局势搅得一片混乱,给了邓尼金、高尔察克之流乘乱而起的机会,在军事上他们很快就遭到了红军的痛击。
甚至最后自己内部都分裂了,一部分捷克军团的士兵在红军的宣传攻势之下,选择了再次倒戈,以至于捷克军团的指挥官向马萨里克呼吁,必须让他们尽快撤离俄国,否则他们所有的士兵都要变成布尔什维克了。
不过想要分割瓦解捷克军团,也不是那么容易,捷尔任斯基很快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捷克人拒绝我们的要求,不同意分批次离开我国,怎么办?”
李晓峰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他刚要说出答案,导师大人却抢在了他的前面:“这很好解决,我们只给他们两种选择,如果他们交出武器,那么我们就答应一次性让他们离开。否则,如果他们想要保留武器,就只能接受分批次离开俄国的条件。如果捷克人同时拒绝这两种方案,那么我们只能认为他们心中有鬼,只能认为他们准备配合协约国集团干涉我国的内政!”
说到这里,列宁稍微停顿了片刻,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很快他重重的一挥手,斩钉截铁的说道:“如果捷克人确实有这样的打算,准备充当协约国干涉我国革命的马前卒,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跟他们客气了,我们决不允许反革命势力破坏我国的革命大局,更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我国的内政……将他们的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就是我们必然、也是必须的选择!”(未完待续。)
184似曾相识的刺客
诺维科夫紧张的注视着斯莫尔尼宫方向,在这个寒风凛冽的下午,在彼得格勒街头溜达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他向双手呵了一口热气,然后用力的搓了搓,紧接着使劲的跺了跺脚。
不过让这样的动作对一个在雪地里站了将近两个钟头的人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反正诺维科夫一点儿都没有觉得暖和起来,反而愈发的觉得寒冷。他不由自主的想到,如果能灌上一口伏特加该有多好。
可是这种想法刚刚冒出来,诺维科夫就很快将其抛出了自己的脑子,不是他不喜欢喝酒,也不是他没有酒可喝。他大衣的口袋里就装着满满一瓶上好的伏特加,这还是萨文科夫亲自送给他的。之所以强忍着不喝,那是因为诺维科夫觉得自己必须保持清醒。
就在今天,诺维科夫要做一件大事,刺杀列宁,为了这个目的,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布局,而今天就是收网的时间。
再次望了一眼斯莫尔尼宫方向,那里依然是灯火通明(极夜),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会还在开会,会议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诺维科夫知道,布尔什维克正在紧张的讨论关于布列斯特合约的问题,这个合约是否能够通过,就看这次会议了。
对于布列斯特合约的具体内容,诺维科夫已经有所耳闻,对于布尔什维克将大片的国土出卖给德国鬼子的行为,他异常的愤怒,而这也正使他下定决心杀死列宁。
诺维科夫认为,只有杀死了鼓吹对德投降的魔头列宁,才能挽救他所热爱的祖国,为此他可以牺牲掉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当然,想要完成刺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布尔什维克特科的防备实在太严密了,前几次,他企图在集会上刺杀列宁时,就差点被抓住,还因此损失了两个优秀的部下,后来才不得不改弦更张另想办法。
望着斯莫尔尼宫方向,诺维科夫叹了口气,这场会议比他预想得要唱得多,按照原计划,他是准备在列宁走出斯莫尔尼宫的时候动手,可是久久的会议就是不结束,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完成刺杀的难度也直线上升。
不过诺维科夫绝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时间已经不等人了,如果不抢在布列斯特合约正式生效之前,杀死列宁,就算之后刺杀成功,意义也要大打折扣。
诺维科夫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祈祷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不要那么快通过布列斯特合约,祈祷会议能够早一点结束。
又等了五分钟,斯莫尔尼宫的灯火依然没有熄灭的意思,但是诺维科夫已经不能在继续死等了,倒不是说他放弃了计划。而是因为他不能在继续站在斯莫尔尼宫大门附近晃悠了。
大冷天,北风吹着,大雪飘着,正常人都不会站在凉飕飕的街头上晃悠。布尔什维克特科的警卫可不是傻瓜,如果诺维科夫一直站着不走,那么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所以诺维科夫只能选择暂时离开。
拐进了一条小巷子,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那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能够发现驾驶位上坐着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这个人是谢苗诺夫,也是诺维科夫的同伙之一。
拉开车门,诺维科夫一屁股就坐了上去,虽然这个封闭的小空间里烟雾弥漫,但是比起外面的寒风凌冽还是要舒服得多。
“会议还没有结束?”谢苗诺夫递上了一只烟,问道。
诺维科夫哆哆嗦嗦的接过香烟,凑着谢苗诺夫的烟头嘬了两口。随着热乎乎的烟雾进入他的肺里,诺维科夫终于觉得暖和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