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韵儿也皱眉道:“那你打算怎么解决土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矛盾永远存在。”
萧云贵缓缓说道:“我心中有几个方案,这几个方案要同时实施才可能解决问题。其一就是减租减息,先减轻农民负担,这需要我们地方乡官制度和地方团练制度完全建立好之后,把政府的触角彻底伸展到地方才能实施得好,可别搞成民国的减租减息,光打雷不下雨。其二就是发展工商业,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搞那么多大项目、大工厂的原因,让多余的人口从农民变成工人,变相的减轻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其三就是鼓励开垦荒地,不过苏南这边鱼米之乡,能开的荒地也差不多了,将来我们打下北京,打出关去,关外满清还霸着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呢,那边也可以安置很多人口。其四就是政府赎买土地再返租给百姓,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出钱赎买一部分土地来分给百姓们租种,这种手段比直接没收温和得多,得到钱财的富户们也能更多的转型成为资产阶级,他们会用钱开办工厂、开办商号,从而繁荣工商业。其五就是把被我们打倒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无主之地分给百姓。我相信我这五管齐下,总会解决问题的。但我需要知道苏南的一本细账,就是我们苏南治下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耕地,有多少无主之地,有多少贫农、中农、富农、富户、商号,人口结构如何,总之没有调查就不能研究,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洪韵儿嗯了一声道:“那我们这次天京之行还要取得天王和东王同意我们在苏南实施新政的诏旨,这样我们就能名正言顺的放开手脚来干。”
萧云贵点点头望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道:“不错,我们回天京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个,虽然天京那边的政令我们没有实施,但我们需要说服天京那些大佬给我们特权,现在还不是和天京翻脸的时候,不是时候啊……”
第二百六十五章经济特区
望着远处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萧云贵轻叹一声,回想起回到苏州那晚,左宗棠、钱江两位谋士向自己献策的情景来……
当日送走南下的船队之后,萧云贵和洪韵儿又在上海耽搁了两天,主要是商讨修建铁路的一些细节问题,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虽然不长,但沿途可能会占用到百姓的田地、房舍等等。怡和洋行派遣的工程师、勘探队已经在路上,具体的修建线路需要等这些专业人员到达上海进行实地勘测之后才能确定,但萧云贵还是给王辏г恕⑽汉琢帧⒅觳盏热私淮艘恍┬枰⒁獾南附凇?br />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太平天国来说,虽然没有满清那样来自自身内部守旧势力的干涉,但来自民间对这种新事物的恐惧会给修建铁路带来阻力。这时候的人们迷信鬼神、风水,修建铁路会有人认为是锁住了大地,又或是动了谁家的风水,一旦百姓们抗拒这种新事物,弄不好会造成民变。
在和王辏г说热私淮氖焙颍粼乒缶投ㄏ碌髯樱还苋绾翁肥且欢ㄒ薜模谛拗埃攵匝笕丝辈獾穆废呱峡赡苌婕暗角址该袢ㄖ拢欢ㄒ崆白龊糜Χ灾摺1热缢嫡加昧颂锏兀虾>揪鸵涸鹫液每梢灾没坏奶锏兀加昧嗣裆幔陀删境銮鹎ǎ加昧朔氐兀团扇肆碚曳缢Φ厍ㄔ幔延镁靖涸鸬鹊取?br />
除此之外,萧云贵还让王利宾开办起太平天国第一份自己的报纸,在这个年代必须有自己的舆论武器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这份报纸定名为《苏南时报》,每七天发行一刊。后来在太平军中这份报纸也被叫礼拜刊。
王利宾在历史上也曾经创办过报纸,办报纸萧云贵自然是找他负责,随后又成了西殿舆宣司,由王利宾担任司长,职同总制。出任舆宣司之后,王利宾好像焕发新生一般,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王韬,全身心地投入了他的新闻事业中去。和诏书衙不同,舆宣司更多的是负责太平天国的对外新闻发布和报纸、舆论控制,而诏书衙却是负责各种古籍收集、收藏。官方定制的各种书籍、手册、条例的发行。诏书衙原本是洪韵儿主管,后来交给了李璇玑、傅善祥主管。
有了舆宣司和《苏南时报》,萧云贵要求王韬有意无意的多多在报纸上宣传修建铁路的好处,同时报纸上也多做汉文化的宣传,来打击满清的统治基础。
交待完铁路和报纸的事情之后。萧云贵收到了天王的诏旨,上次是东王来的诏旨。这次是天王来催促西王回京。上次萧云贵以宁波战事吃紧为由拖延了下来,这次宁波大捷的战报已经发往天京,他不能再耽搁下去,便和洪韵儿、李璇玑带着钱江、唐二牛以及千余精锐西殿参护往苏州而去。其余电报、兵工厂、船厂的事宜,萧云贵让王辏г舜判焓佟⒒夥嫉热松套冒炖恚痪鲋驴杀ㄎ魍醪么Α?br />
徐寿、华衡芳乃是李善兰举荐之人。萧云贵和洪韵儿也知道二人在历史上的名头,他二人辅佐王辏г税炖砩虾5难笪褡钍屎喜还嗽诰局幸驳H我埃巴苤啤?br />
花了两天时间回到苏州之后。苏州的疫情已经彻底平息,在左宗棠等人的努力下,苏州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回到苏州之后,洪韵儿带着李璇玑便去找克利福德去了,克利福德的身份特殊,通过他或许可以得到英国的支持也未可知,所以夫妻俩一商量,洪韵儿决定亲自出马继续拉拢克利福德。
萧云贵把钱江介绍给左宗棠,随后一道说起施政之事,左宗棠拿出天京发来的施政公文《待百姓条例》给萧云贵和钱江看,天京来的诏旨要求各地照此办理,但左宗棠觉得其上荒悖之事太多,并未推行,这份诏旨和条例也被左宗棠锁在柜子里睡大觉。
看完之后,钱江首先便道:“西王殿下,天王这么做,是把天下私产都变为公产,都变为他一家之物,如此倒行逆施,乃是绝人财路,与杀人父母无异,真要是这般推行施政,天国比不能长久啊。”
左宗棠比钱江加入太平军要早,倒也知道太平天国到底追求的是什么,轻咳一声后道:“钱先生说话过重了,但其言也不无道理。西王殿下,天国起兵以来,打出的旗号便是均田地、共富贵,历来举义起兵者为了号召天下百姓附庸,无不是打出这般旗号来。但人性私利,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绝对的公平永远不可出现。前面咱们四处征战,未有根本之地,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统一分配是有必要,但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盘后,要经营此地便不能如此办理了。”
萧云贵抬手止住二人的话头道:“两位的话我明白,左丞相做得好,没有按天京的政令办理,否则要出大乱子了。且不说上海,苏杭二州之地内,有多少商家往来,又有多少手工作坊、铺面市集?真要按天条办事,岂不是绝了商家们的商路?”说到这里萧云贵站起身望着屋内的巨大蜡烛冷笑道:“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这是什么道理?”
左宗棠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可西王须得再想深一层,我们下面还可以阳奉阴违的把这事糊弄过去,但西王您马上就要入京述职,天京那边在我们这里一定有眼线,要是天王、东王以此为藉口,问西王为何不尊天国政令又该如何应对?在下担忧的事不止如此啊。”
萧云贵阴沉着脸道:“他们看不清大势,老子就单干,反正老子不能和他们一起走上死路。如今苏南已下,我手中有十余万兵马,我还怕他们么?”
左宗棠看了钱江一眼,钱江捋着颌下的山羊胡子沉吟片刻道:“西王。属下明白左相真正担忧何事了。如今西王虽然领兵取下苏南,但百废待兴,需要时日站稳脚跟,此其一。其二,苏南、上海乃是清廷赋税重地,南京城陷后,江南漕运断绝,清廷本想着还有上海海运交通漕运,但上海也被攻下,江南的漕运算是彻底被我们断了。清廷一定会不顾一切夺回苏南。若是这个时候咱们和天京翻脸,那西殿就要独自面对清廷的压力,得不偿失啊。其三,西殿军中虽然大半都是湘徽苏浙等地之兵,但其中精锐骨干多是西王广西老兄弟。西王这时候和天京因为政见不和翻脸,于大义名分上不能占优。难保手下领兵的老兄弟不会心生疑窦。将来兵戎相见必有内忧。此时和天京翻脸,时机远远不到啊。”
萧云贵微微一愣,缓缓坐下身来,单手杵着下巴思虑起来。左宗棠接着说道:“钱先生不愧是广粤名士,一言以蔽之。西王,如今天下大势尚不明朗。天京所带兵甲虽不及我精锐,但满清眼中之钉乃是我们,因为我们占据了苏南这块膏腴之地,要是前面没有天京出面顶着。我们将很难与满清周旋。西王将来要想取而代之,眼下就要暂时忍让,这次回天京最好能说动天京出兵淮泗,打过长江去,吸引清军的兵力。”
钱江又道:“不错,天京政令虽然荒诞不羁,但我们也不是不能挽回。属下以为西王此次回京,当说服天王、东王收回成命,就算不能收回成命,也要许以重利让天京许可西殿可不尊此法令而行。而且要是能说动天京出兵江北,那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萧云贵哦了一声道:“是啊,前面有人顶着,我们在后面发财,多好啊。嗯,我们可以搞个经济特区,争取苏南为经济特区,不必按天京的法令执行。”看到左、钱二人不理解经济特区,萧云贵笑着解释道:“所谓经济特区,就是特别的区域之意,咱们苏南、上海工商业繁华,与内地大不相同,本王可以此为藉口向天王、东王奏报,请求成立苏南经济特区,特区之内一切法令皆可不安天京成例来办,拥有很大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