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盛情难却,午饭是在柴府用的。餐桌,柴绍与李秀宁坐在一起,柴绍不时给李秀宁碗里夹菜,李秀宁也不客气,来者不拒,看得柴慎夫妇和李渊夫妇心里直乐。
餐毕,容等残席撤下,摆茶点和水果,李建成、柴绍和李秀宁都出去后,柴慎夫妇乐哈哈地提及二人的婚事,李夫人点了点头对李渊道“老爷,我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绍儿和我们宁儿从小一块长大,也算是青梅竹马了,给他们的喜事定了吧。”
“好吧。”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柴绍将门虎子,一表的人才,要有,要武有武,李渊对柴绍这伙子挺满意,这门亲事算是应下了。
等回到李府,李渊夫妇私下里跟女儿谈及这门婚事,李秀宁莫名其妙地将杏眼瞪圆了“爹,娘,孩儿的事能不能孩儿自己作主”
“啊这”李渊夫女相互看了看,原以为女儿肯定乐意这门亲事,但眼前李秀宁的态度和语气恰恰相反,李渊把脸一沉,“宁儿,婚姻大事,自古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时轮到你自己做主了”
“不嘛,孩儿的事孩儿要自己做主。”李秀宁说着撅起了小嘴。
一看父女二人顶牛了,李夫人知道女儿个性挺强,有很多事事情,他哥哥李建成都得顺着她,因此赶紧给李渊使了眼色打圆场道“宁儿呀,我和你爹这也是为你好哇,怎么,绍儿有什么不好吗”
“娘,柴绍哥哥没什么不好哇,但是好人多了去了,女儿难道都要嫁吗反正我的事要自己做主,女儿告退。”说完独自一人出屋走
“你”李夫人被女儿噎得不轻,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两个人摇了摇头,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认为着万无一失的事,如今却出了岔头。
李秀宁回到自己的屋里,把关起来,坐在梳妆台前端详着镜的自己,镜的美人乌发如丝,像瀑布般散落在鼓囊囊的胸前,这张脸娇美如花,从颜色到五官的搭配,连她自己都拍案叫绝,看着看着,两朵红云飞脸颊,杨勇的音容笑貌不时地蹦出来,后来,他和李婉儿亲昵的情景令镜的绝色大美女弯眉微蹙。
这时,父母的话在她耳边响起,柴绍的身影也出现她的脑海里。感觉太凌乱,最后她躺到床,香帘放下,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
要在以前,父母提出这桩婚事,自己无疑会高兴地让父母作主,然后带着女孩子的羞涩跑开,但今天她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对自己的父母说“不”,对这桩婚事说“不”,不过现在李秀宁考虑的不是这种非的问题,内心里已经起了涟漪,自觉不自觉地拿柴绍与杨勇较起来
第171章屈突兄弟来投
杨勇得下咸阳后,及时传令,“降者免除死”。此时城还有两千余名隋兵隋将正在负隅顽抗,杨勇的兵马一喊,这些人一看败局已定,谁的命都是父母给的,不是大风刮来的,纷纷扔了枪械,跪倒请降。
战斗结束后,杨勇命人连夜清扫战场,仍然按自己的方式处理俘虏,地遣散了一少部分,登记下他们的名字等信息后告诉他们,不愿意加入义军不强求,但绝不能再与义军为仇作对,否则再被抓住定斩不容。
然后又收编了一千七百余名俘虏,也算补充了兵员,再除去此战伤亡的两千多人马,这样义军现在的人数超过六千。从三原起兵时杨勇是七千兵马,这样算来人数也不算有多大损失,关键是六七千人马一天之内将咸阳重地拿下来,在人类战争史,无异是个迹。
泾水滩,两千破三万。七千兵马两城同时用兵,先用疑兵之计稳住京城之兵,然后引蛇出洞,智取咸阳城。短短十天之内,连着两场漂亮的大胜仗,令杨勇得瑟了一晚了都没睡着觉。
这当然多亏了李药师的出谋划策,此时杨勇真正感觉到一个合格的军师对他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帝对他真的不薄,穿越过来虽然命运悲苦多劫,但有了激情神枪升级系统,又把李药师这样的牛人派给自己,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
第二天,考虑到三原小县无险可守,杨勇跟李靖一商议,命大将张英带人将三原县的一千兵马提到咸阳,并将李靖、韩成等将士的家眷也安置在城,按功行赏,将众将士的功劳全都登记在功劳薄,然后带人亲自慰问伤病号,这些受伤的将士们有的打着裹腿,有的缠着绷带,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伤了眼睛,惨不忍睹。
杨勇看到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在穿越之前,自己是一个和平爱好者,甚至连打架杀鸡之类的事都少有,虽然也爱看一些热血战史之类的小说,影视,但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从来都诅咒惨酷的战争,但是这个世界有些东西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无法选择,只有去适应它。
杨勇感慨之余,当将吩咐医官要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号,缺钱缺药都要及时报,想办法解决,医官点头答应,这些伤员们看到杨勇如此关心自己,都感动得痛哭流涕,遇到这样开明的头领,觉得自己是战死也值了。
接着杨勇吩咐抚恤死难者家属,只要牺牲的将士能找到其家小的,一律给予抚恤,无论老小都派人照料,杨勇做这些不是第一次了,然而在这些兵将眼,每一次都感人肺腑,连李靖心里也有了很大的震撼,因为他从没见过哪一个带兵者能这么关心体贴下属,能这么细至入微,爱民如子,这些靠做秀装是装不出来的。
忙完这些后,杨勇传令大排筵宴,在城热烈祝贺了一天。
第三天,杨勇和李靖正在商议如何攻取隋都大兴城的事,喜讯再次传来,在太行山西南部占山为王的屈突兄弟来投,还带来三千兵马。杨勇闻听喜出望外,屈突兄弟武艺高强,特别是屈突通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没想到今天能来投奔自己,还带来三千兵马,做梦也梦不到这样的好事呀。
杨勇高兴得有些失态,带着李靖、杜义、张英、韩成等将士出城迎接。
东城外二里地处,三千兵马盔明甲亮,军容整齐,个个披坚执锐,精神抖擞,正间一杆火红的大盗旗斗大的“屈突”二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大盗旗下两员大将,身材魁梧,看年纪均在四十岁左右,这二将长得太像了,那脸盘、那五官仿佛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身高、胖瘦也差不多,都是一身青铜盔甲,只是一个胡子稀,另一个胡子密,一个外罩紫战袍,鸟翅环得胜钩挂着一口折铁大砍刀,而另一个外罩青战袍,鸟翅环得胜钩挂着一杆冰钉狼牙棒,威风凛凛。
来将正是屈突弟兄,原来这二人半年前因为不满杨广的倒行逆施,同样是解京师之危救驾有功,别人加官晋爵,受封受赏,而这二位因为杨勇逃跑而受牵连,让其连夜搜捕杨勇下落,无果者还要杀个二罪归一,二人觉得太不公平了,一怒之下带着三千兵马带着一家老小,车骑将军也不当了,雁六关也不要了,了太行当了山大王。
占山为王虽然自由,但终究是躲在深山老林之的山贼,二人出身将门,过习惯了高高在,耀武扬威的日子,突然间钻山林成了山贼,靠打家劫舍过日子,没多久便不适应了。但山容易下山难,这是一条不归路。
很快,运城、晋城、临汾等附郡的官兵派兵来围剿,多亏这二人武艺出众,又有三千喽罗兵助阵,这三千兵将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们治下的正规军,战斗力相当强,因此三地的几万兵马,被二人杀得大败而回。
地方官从此无力围剿,只得奏皇,杨广自顾不暇哪有心管这些山寇蟊贼,因此,这样井水不犯河水了。
很快屈突弟兄在山听说杨勇扯起义旗,很得民心,短短一个月来便发展到十几万人马,还占据了整个甘肃,二人想起了杨勇的好处,觉得杨勇是个英雄,特别是那一枪,给屈突盖手下留情了,仅刺其大腿,不然他早没命了。弟兄二人想去投奔,但从山西到甘肃太远,间还隔着陕西,他们这点兵马,哪敢长途跋涉,于是只好等待时机。
哪知机会真的来了,杨勇到陕西搬请李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