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说,这是个中庸的处置法子。
汤思退知足,汤硕知足,王佐也应该知足了。
毕竟他已成功挑拨起汤思退父子和张杓争斗。
但张杓却不知足。
情绪依然还有些激动,“官家,此事不可纵容,今日王侍郎心血来潮,一句莫须有的秽王来弹劾臣一次,明日朱侍郎又说臣秽国,弹劾于臣,后日苟侍郎且有说臣秽民,弹劾于臣,如此以往,臣如何报效家国躬耕朝堂?”
朝中并无朱侍郎,也无苟侍郎。
却是猪和狗的谐音,这是在骂侍郎是猪狗……
王佐的脸色顿时变成了猪肝色,“张相公,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说话如此难听,辱没了斯文,圣驾面前,不怕秽了圣听——”
猛然止声。
汤思退暗暗摇头,汤硕也在头疼。
王佐终究不是大才之人。
这便着了张杓的道。
张杓故意辱没他,就是想听到这句反击:秽了圣听。
本来你弹劾张杓,是秽王的理由。
好吧,这个理由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可以理解,大宋文臣弹劾政敌的理由,有时候就是这么千奇百怪……谁叫这是文人和赵室共治天下的朝代呢。
但是张杓一番话,说有人要秽王、秽国、秽民来弹劾他。
你倒好,立马丢了个秽了圣听的话来。
你让官家怎么想?
果然,赵昚的脸色很不好看了,沉着声道:“王侍郎!”
王佐见状,脖子一硬,“有道是食君禄分君忧,张相公秽王乃是事实,方才话语辱没斯文亦是事实,臣为大宋臣子,有人殿前失仪,难道官家认为,臣不该弹劾?臣不能弹劾?臣踏正行直,何惧之有!”
漂亮!
这一手还击确实漂亮。
不过汤硕和汤思退的心里却越发沉重。
王佐究竟哪里来的底气。
竟然要和张杓死扛到底?
赵昚有些蛋疼了。
都不是白吃干饭的,王佐不怕死横起来,也不是个可以让人拿捏的软柿子,毕竟在仕途奋了这么多年。
犹豫了一阵,才道:“此事容朕再思索——”
张杓悍然打断官家,“此事明显,自是王侍郎受人指使构陷于臣,还请官家还臣一个清白!”
王佐也悍不畏死,“臣乃据实弹劾,无错之有!”
得了。
这两人是真的撕破脸皮杠上了。
赵昚顿时头大无比。
汤思退两父子也是暗暗惊心,总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同寻常……王佐受到谁的指使,忽然这么硬气,他不想要那个户部尚书了?
不提汤思退父子如何惊心。
赵昚是开始后悔自己将这四人宣召来对质了。
看着彼此怒视的张杓和王佐,赵昚只好糊稀泥——官家铁了心和稀泥,张杓和王佐虽然再不情愿,也得给个面子。
最后各自拿到了台阶下。
但是这以后,这两人恐怕要成为死敌了。
出了大内的汤思退父子,很是沉闷。
两人都想到了一件事:王佐究竟是受了何人指点,当然不是汤硕自己。
敢和相公对着干,谁有能力支持王佐?
答案呼之欲出。
汤思退深呼吸一口气,回头望向大内皇宫,又望向恭王府,无奈的叹了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咱们父子俩的清净日子怕是到头了。”
汤硕讶然,“父亲打算站队了?”
汤思退点头,“你还没看出来吗,公然挑战张杓,这直接让张杓以为王佐是受你我指使,为父所料不差,张杓今后就算不支持庆王,也会逐渐和李凤梧联手对付我们。”
“对付我们?”汤硕苦笑,“不是应该对付恭王么?”
“今天这事传出去,咱俩的立场,在外人眼里,很可能已经是恭王赵惇那方的了。”汤思退苦笑,赵惇这一手确实让自己猝不及防。
估计这是那个阴才柳子承的计谋。
话说,赵惇的势力已经触及到兵部了,这个皇子着实发展得有点迅猛。
而且悄无声息。
确实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也罢。
自己终究是要支持一个的,那就让争储落下最后的帷幕罢!
那么作为大宋左相,自己自然需要给自己父子卖个好价钱——想得到我的支持,赵惇你不付出点什么吗?
汤思退阴冷的笑了。
我汤思退岂是那么好被你利用的?
要我扶持你,可以。
我要的,你得双手给我送来!
第四百二十二章汤思退欲封王
人心满贪欲。
汤思退是大宋左相,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可谓贵极一时。
当今大宋,就是恩平郡王都不如他。
然而在他心中,百尺竿头依然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如果不是因为双王争储,汤思退对此将无野望,但现在双王争储,那么自己就有机会。
汤思退的野望,是生前封王!
在大宋,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世的时候封王的其实不多。
就是北宋开国那班人里面,都没有几个是在世封王,像慕容延钊、石守信都是去世之后才追封的。
后来童贯因为搞定幽州才封了个郡王。
中兴四将里面,韩世忠在世的时候封了个咸安郡王,死了才有一个蕲王。
刘光世在世时候没有封王,死后才有一个安城郡王和鄜王。
张俊在世时候封了一个清河郡王,死了之后追封循王。
就连岳飞也是死去之后在宋宁宗时期被追封鄂王。
至于更后面的权相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这些人在世也没有封王,证明封王这件事情无论是在北宋还是南宋都是稀有的。
然而如今的汤思退,却生了这个心思。
不求一次到位,至少这一次,要先拿下个郡王,等以后赵惇登基,那边可以成为真正的异姓王爷!
一旦封王,汤家就至少可保得几世富贵。
想到这里,汤思退看着儿子,爽朗的笑了起来,“硕儿,且随为父,斗上一斗这大宋雏凤!”
汤硕振奋莫名,“父亲,想好了?”
汤思退哈哈大笑。
意气风华。
我自相左东府,便韬光隐晦。
非利自身不涉争端。
然而大局如此,我汤思退做不得秦桧那般千古恶臣,也做不得张浚那般中庸妄臣。
那便做一个权臣!
赵惇你不是想得到我的支持么,那我便支持你。
张杓你不是想要中立么,那我便让你中立。
李凤梧你想扶龙赵恺……虽然从一开始我不看好你,也没将你放在眼里,但是如今,你确实有资格成为我汤思退的对手。
大宋雏凤……
哼!
汤思退负手前行。
且看我负手折凤翅,且笑今朝谁歌!
……
……
汤思退意气风华的离开,在后面远远看见这一幕的张杓并不诧异。
今日王佐弹劾自己。
表面上看似乎是兵部尚书汤硕的意思——就算不是他的意思,但王佐表现出来的意思却就是汤硕的意思的意思——这话有点拗口。
简单点说,就是王佐要让自己以为,是汤硕指使他和自己争斗。
若是一般臣子,大概会以为这是左相汤思退排斥自己这个右相。
但张杓知道这不是。
汤思退执掌中枢三省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别说自己初任右相不到一年,就是加上新任的参知政事周必大,自己两人都无法左右到汤思退的能量。
东府俨然已是汤思退的东府。
所以汤思退不可能出这种馊点子,因为他根本没必要通过这种手段来排斥自己——弹劾自己,不过是最低等拙劣的手法。
汤思退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在公事上做不出任何政绩来。
毕竟东府他一手独大。
那么今日王佐弹劾自己,是谁指使便明确的很了。
只有两个可能:恭王赵惇,庆王赵恺。
两者都是挑拨离间,让自己和汤思退失和,从而他们就能得到汤思退或者自己两方中的任何一方的支持。
有了一位相公支持,这两位王爷争储的机会便会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