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静辉说道:“臣并没有什么难处,不过臣身为驸马来捃掌大宋情报局实在是不是很适合,以前是臣在勉力维持,现在眼见大宋情报局构建已经日趋完善,臣也可以放心的辞去此职务了!”
皇帝赵顼听后沉思了半天说道:“朕不准!爱卿之才能朝廷重臣都夸奖有加,情报局成绩有目共睹。为何爱卿要选择求去?!”
“当初臣建议成立大宋情报局和统计局完全是为了大宋的需要,现在已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不过大宋统计局现在牵扯到官员地廉政,故此臣还需要在这个职位上多待上一段时间,以便建立一个可供后人参考的准则。”王静辉淡淡地说道。
皇帝赵顼听后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转过身走上两步后说道:“爱卿还需和朕见过太上皇再说!”
王静辉听后一愣,太上皇赵曙现在一直闲居在重华殿不出。自己也是经常去那里一是为赵曙治病,二来也是和自己的老丈人打好关系,尽管赵曙已经退居重华殿,但他却不想让老丈人一个人孤单的在重华殿的轮椅上渡过晚年,所以王静辉一家可谓是重华殿的常客了。现在皇帝赵顼在听到他要辞职地消息后。没有召集王安石和司马光来讨论,反而去重华殿见太上皇赵曙。这实在是让王静辉心中感到非常费解,不过也没有多想,紧跟皇帝赵顼的脚步向重华殿的方向走去。
太上后赵曙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尽管这几年来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在王静辉地精心照顾下身体恢复的非常快,除了还需要借助拐杖行走在院子里面散步之外,到没有出现什么大毛病。
当皇帝赵顼和王静辉对太上皇行礼过后,赵顼便将王静辉辞去大宋情报局提举地事情和太上皇赵曙细说了一下,赵曙听后也只是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有说什么。皇帝赵顼见赵曙并不表态,心中多少有些着急忍不住想要说些什么,不过在看到赵曙在考虑的模样便合拢了嘴巴。
王静辉非常惊异皇帝赵顼为什么带他来见老丈人,不过他还是非常留心的,皇帝赵顼的表情都看在他的眼中,回想想最近赵顼的表现,他心中多少有些明悟--能够在背后给皇帝赵顼支着的人不会是德寿宫的曹老太太,也许正是眼前的老丈人!曹老太太早在九年前便在“濮议”之争中败得一塌糊涂,虽然威信还在但却对皇帝赵顼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了--毕竟原本只执政四年的英宗赵曙在王静辉的干预下并没有死去,反而执政时间又延长了一年,后病退居重华殿当太上皇,若论对皇帝赵顼谁的影响更大,那无疑是眼前的老丈人了,毕竟曹老太太在血缘上还是距离太上皇赵曙差了一筹!
想通了这一关节后,王静辉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太上皇赵曙来引导皇帝赵顼作出决策这并不新鲜,只是由于赵曙退居幕后实在在太久了,他和赵曙接触颇多但也只是赵曙当作自己的老丈人而非是太上皇,逐渐的忽略了赵曙在政治上地位和作为。想当初王静辉拼尽全力救治赵曙,其中也有借赵曙之手来对抗曹老太太为首的势力对变法的干预,不过因为历史改变太多,王安石并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么强悍,所以这着暗棋也就失去了效用,久而久之连王静辉自己都忘记了。
“看来局面还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差,英宗赵曙虽然执政没有几个,但其继位时间晚对宫廷政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难怪能够想出官制改革要点了,怪不得皇帝赵顼能够表现的如此成熟,不动声色的便把相权降低了不少,原来背后有老丈人在坐镇啊!”王静辉暗暗的想到。
第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扯动
不过就算王静辉知道了管制改革背后的操纵者是太上皇赵曙,也知道自己的老丈人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但他还是不后悔放弃情报局,毕竟在权利场中没有不败的神邸,自己的志向也不在此处,既然有后来者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他也就绝对不会恋栈权位。
心中主意打定后,王静辉便坦然的说道:“臣已经将情报局架构规章大理清楚,再加上这几年来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大宋对外情报网络已经遍布辽国、高丽、交趾甚至就是吐蕃诸部也有一定的渠道,这样一来大宋大宋的情报网络已经大致完成,臣也可以功成身退,望太上皇和圣上恩准!”
太上皇赵曙沉吟了半天说道:“爱卿执意如此,我皇家也不好夺卿之志,只是爱卿求去可有何人能够担当?”
“官员任命乃是圣上及中书之责,臣不应多言,不过情报局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臣建议涅心或是彦生都可以为情报局提举,或是在情报局内部择选能力出众者为提举,切不可轻易选任!”王静辉回答道。
赵曙点点头,对皇帝赵顼说道:“驸马之言为大宋谋福,皇儿可尽照驸马之意为之。听说涅心是爱卿的学生,现在还深入契丹未回?”
“涅心原本是孤儿,当初臣见他们兄弟十二人街头流浪。心中十分不忍便带回来传授他们一些本事,原本想他们以后能够凭自己双手和本事来有个稳定的未来。不成想现在他们还都不错。算是臣的心思也没有白费。涅心擅长谋略,臣以前忙时便让他代为打理情报局事务,其才能足以胜任,自去年他便已经入契丹在大定府亲自指挥大宋设在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的布防情况、契丹宫廷内部派系的资料、契丹军备和财政情报等等,最重要的莫过于前几个月策划了刺杀契丹皇太子和皇太孙事件。由于契丹耶律洪基仅有这一个儿子。此次事件影响甚远几乎可以达到动摇契丹国本的程度。是以臣推荐他来做情报局提举主持工作。”王静辉恭敬的说道。
皇帝赵顼笑着对赵曙说道:“父皇,驸马的学生人人都有不同本领,几年来都已经成才为朝廷建立了功勋,冰封、无心等人已经在军中凭军工升任高职,其他几位也是不错!”
太上皇赵曙笑着点点头说道:“皇儿应该对他们大大的嘉赏才是!改之。朕虽然深居宫中,不过外面的消息还是能够听得到的,心中不要有太多顾虑,你教的学生应该尽量为朝廷所用,不要阻碍他们的前程了!”
王静辉听后笑着说道:“这都是他们努力换来的。不过亦不能因臣之事而废,他们还年轻的很。臣怕圣上的奖励太甚反而会影响他们的才智发挥!”
这一次重华殿之行让王静辉知道自己的老丈人的影响力远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大得多。虽然自己没有刻意经营过,但是能够做皇帝的人自不会是平常人,想到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多少太上皇的事例,所以心中潜意识的给忽略了而已。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强调以孝治天下,“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象后世历史中南宋宋高宗也是太上皇,而他的儿子就是宋孝宗,这个孝宗更是把“孝”字发挥到了极致,因为对高宗的“孝”,他放弃了北伐与金议和;因为对高宗的“孝”,他还舍得放弃皇位守孝三年。如果说这个放纵奸相秦桧当朝、冤杀岳飞父子、向金称臣纳贡的宋高宗唯一做对的事恐怕就是他选对了继承人。
想想后世南宋的历史,王静辉多少有些明悟——宋孝宗的所作所为可以说的对得起“孝”,但却置国家百姓而不顾实在是有些软弱了,但反过来看便是可以发现太上皇对皇帝的巨大影响力。放在现在来说,原本历史上受曹老太太影响极为深远的皇帝赵顼正是因为现在赵曙没有病逝当太上皇而和历史上本人有很大的差异——曹老太太在后世历史上的评价固然很高,但她还是一个女流,尽管有很好的才能和眼光,但是这“远见”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是因为古代对女子的压制所致——后世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你能够说她无能吗?不过她的才干都用在了权利斗争上去了,若是放在一个平稳的历史时期,慈禧太后未必能够使国家败落道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