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宋风 > 第56部分

第56部分(1 / 1)

>    王静辉笑道:“殿下此言差矣!秦国虽然自商鞅变法而强盛,但始皇残暴失天下。以至于后世之人把这笔帐算到了法家地头上,这实在是冤枉的很,不过当时法家也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秦国的律法苛严,致使亡国,这中间法家也是有一定责任地。但殿下熟读史书应该知道,那汉唐不也是用儒家来治国,最后也不是失去天下了吗?所以在下读史稍有心得。窃以为治国之道不能单靠一种学说来支撑,应该像韩非那样兼容并蓄,集各家之优点为大成,这才是一条相对走得通的路!”

赵顼听后非常迷惑,因为他从小到大所有的老师都是教他儒家经典,心中自然是信奉着儒家思想。况且宋初宰相赵普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范。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他,儒家治国也不是完美无缺,这让他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但王静辉最后那句“兼容并蓄”也使他心中很是赞成,要不然他还读什么《韩非子》有什么用?

王静辉看到赵顼迷惑的样子,知道一时半刻是无法让一个从下就受到儒家教育的人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便开口说道:“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真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出海而国家富……”

赵顼听后就明白王静辉正在背诵《韩非子》中《大体》的一段,这一段内容其实是韩非非常推崇老子的思想而写地,韩非还写过《解老》、《喻老》两篇专门来阐述老子的思想,这点儿他倒是知道的。不过王静辉对书中的段落捻之即来的本事,还是非常让赵顼佩服的,至少给他的感觉,王静辉拿古人的话来做引用地本事是越来越强,真是不知道这个才子的脑袋是用什么做的,怎么记性如此之好。

王静辉笑着说道:“我听闻就是孔圣人也要到老子那里去听课的,而韩非也是借鉴了不少老子的东西。殿下,在下想说的便是这些圣人和学者,他们地思想其实多少都继承了很多人的学说和主张,即便是法家与儒家这么对立的学说,在某方面还是有很多观点相同的。古之圣人大贤况且如此,我们这些后来者还有必要这么看重自己学的学问必须是哪一家的吗?”

颍王赵顼听后才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王静辉并没有把法家学说说得比儒家更强,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你不可能仅凭几句话便可以改变他的信仰,毕竟儒家学说经过了几百年后的统治,已是主流,王静辉也没有这个心情去和赵顼辩论两家学说谁强谁弱,这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他是聪明人,不会去干这样不讨好的傻事。与其和赵顼辩论,倒不如自己转换话题,让他认识到历史上这么多家的学说,每家学说都是互相影响、交杂其中的,兼容并蓄才是主流。反正自己有的是机会,现在先在赵顼的思想防线上开个小裂缝,以后再慢慢去影响他,改变他吧。

赵顼心中虽然还在迷惑,不过王静辉的话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他也是熟读史书,很少会看到历史上某个有作为的皇帝会真的全盘照搬儒家的那一套,在其执政中终究会在一些大事地抉择上采用有违儒家思想地手段来管理国家,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成效。这本身就是证明在管理国家上,并不是一个学派地思想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秦失天下而忘固然是因为其残暴不仁。这中间也少不了法家自身的问题。王静辉并没有回避,也不为法家极力辩护。而是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这种治学胸襟与自己地老师王陶相比,之间的差距立刻在赵顼的眼中显现出来。

虽然颍王赵顼很想在儒家、法家的问题上和王静辉聊一聊,奈何王静辉心中已经打定注意避而不谈了。以后在慢慢在文火慢炖眼前这个还很急躁的颍王赵顼。因为这种学术思想上的事情可不是自己一纸策论能够解决的。王静辉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在同龄中人也可以算得上少有对古文有些造诣了,但刚才那番话他可是说不出来的,这些都是他广泛背诵经史典籍后,以自己一个现代人眼光对其分析后的结果。

在司马光地策论中,王静辉见识了古人的卓越见识后,他想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自己有着令人惊叹的记忆力,可以很快的便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背下来,但终归没有这个文化积累地过程,怎么看都是自己处于下风。不过他更在意的便是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的见识。虽然刨除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他比不上司马光的战略眼光,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使得他具备这个时代与众不同地辨析能力,这是司马光他们拍马也赶不上的。与其想办法变成和司马光他们同样的人,不如在思想上保留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这才能在一帮儒生中凸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想,所谓那些经史典籍不过是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罢了。

颍王赵顼看在这个问题上从王静辉的嘴里掏不出什么东西了,而蜀国公主也似乎不愿意在这上面帮忙。只好作罢,转而询问了王静辉一些关于“经济理论”的问题。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最令自己得意的便是成功的向北宋统治高层推销了自己的“经济理论”。虽然过程实在是让人有点身处梦中的感觉,但终归是成功的影响了英宗父子和韩琦、富弼一些大臣的治国思想。虽然这种影响还很微不足道,但王静辉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运作,他相信只要自己给他们出的参考建议一直有效下去。总会改变他们的治国思想。

给赵顼推销了一会儿“经济攻略”后,王静辉感到一阵倦意涌上心头,今天他实在是太累了。蜀国公主看到王静辉面色疲惫后,便轻拽哥哥的衣角,赵顼会意后便站起身来说道:“今天真是多亏王兄帮忙为国出策,真是有劳王兄了!”

王静辉终于看到了颍王送客的曙光,虽然旁边有蜀国公主作陪,但赵顼这个家伙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灯泡,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是些无趣严肃。本来今天他就够累的了,现在总算是看到了赵顼送客的曙光,立刻起身说了些应景的话后,就借故离开了。不过在他走之前,由蜀国公主单独送他到门口,还郑重的把那本她誊抄的那本诗词集交到王静辉的手中,两人默默无言,虽然王静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蜀国公主今天似乎有些忧愁,但他知道蜀国公主正在盼望着他能够考场夺魁,对她轻声说道:“公主保重,等我回来!”

赵浅予听后美目一亮,在清冷的月光的照射下,更是显得流光溢彩,说道:“王兄保重!”

马车载着王静辉在深冬汴都的街道上缓慢行驶,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还是没有挡住这个时代汴都居民夜间生活的兴致,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两旁的酒楼瓦肆热闹非凡。不过这都没有吸引王静辉的视线,他在马车中借着街上昏暗的灯光,看着手上蜀国公主送给他的手抄本。虽然他不清楚为什么今天晚上见到蜀国公主的时候,她的情绪似乎比以前低沉了许多,但他能感到赵浅予对他深情丝毫没有减少。

王静辉可以算得上是个非常敏感的人,他猜不透公主为什么情绪有些低沉,但他还是预感到两人之间巨大的差距,肯定会少不了一番波折。

“唯一的办法便是考场夺魁,对新科状元赐婚不是件掉价的事情,群臣也不会有太多阻拦,只要英宗英宗一赐婚,什么问题都会解决。自己和浅予的未来就看我考得怎么样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虽然王静辉今天很累,但回去后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对着那本手抄诗词集呆坐到天亮……

第一第十三章 理由

第十三章 理由  王静辉站在书房的窗户边出神的向外看着,仿佛是在看什么风景,蜀国公主化名的赵予看到哥哥的满头大汗,急忙用手绢给他擦掉汗珠儿。王静辉转过身来看到这“兄弟”两个的动作感到非常好笑,说实在的那个赵予虽然穿着一袭男装,但按照二十一世纪的眼光去评点还是显得非常漂亮,标准的美女。蜀国公主给自己的哥哥擦完汗后,才发现那个王静辉在看她,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装扮被这个算计精明的名医给看穿了,脸上马上就红了一片,扭头去看旁边的哥哥。  王静辉被赵予给瞪了一眼后马上回过神来,想到可能是自己在中秋节那天受了点刺激还没有恢复过来的原因,就低头摇摇苦笑了一下,当他抬起头看到赵叶神色不对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赶快走到他的身旁抓起他的胳膊给他把脉,一会儿对他说道:“赵兄可能是最近读书读的很晚吧?要注意好好休息和饮食,你是不是常常没有胃口、头痛、失眠?金榜题名固然很重要,但身体是革……干大事的本钱,可是万万不能垮掉的啊!”好险!差点儿把“革命”给顺口说出来了,否则以这个时代的书呆子的士大夫义气,非得把自己拽到衙门里吃几天牢饭不可!  赵予听到他的话后惊奇的问道:“王兄,我哥哥读书是很用功的,父亲常常叫他来吃饭他才去吃!你说得很对,他吃饭就是没有胃口,头还经常痛,但什么是‘失眠’?”  王静辉听到赵予的提问后立刻意识到现在还没有“失眠”这个词儿,所以立刻解释道:“‘失眠’的意思就是睡不着觉,这是一个人常常忧思过度所致。虽然头痛、失眠、吃不好饭对于常人来说都是小毛病,但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就会使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导致患上更重的疾病。”  赵予听后急忙说道:“王兄果然是神医,他就是这样,吃不好、睡不好,既然你都知道那就请王兄施展回春妙手吧!”说到这里,连赵叶都用希翼的眼光看着他。  王静辉听赵予这么说后,心中总是觉得有点不是那个味儿,毕竟她是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第一个有些接触的女孩,可惜看着样子她很可能就是赵叶的老婆吧。算了吧,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这些外在的症状表现都是我们医生谁都能看得出来的,几乎所有的郎中采取的治疗方法都差不多,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赵兄自己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像赵兄这样听了我几句胡言便已满头大汗可不行。不说将来出将拜相,就是将来做学问也必须要求自己心若止水,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说着便走到自己的书柜旁打开书柜将自己医疗箱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包止痛片、一些儿胃药和一包安眠药,再从书架上的一个木盒中取出几个瓷瓶,走到八仙桌旁放在桌子上说道:“两位赵兄,并不是我王某小气,只是有些药因为缺少几味重要的草药所以再也无法制出来了,所以就剩下这么多。这三包药是非常有效的,只要你吃下去,不用半个时辰就可以见效,不过非常宝贵,希望赵兄只在觉得难忍的时候使用;这几个瓷瓶的药丸我到是能长期提供给赵兄,这是我最近刚试制的几种新药,这是开胃的药、清神醒脑的、理气的……”  王静辉一样一样给他们解释每种药的功用,生怕他们弄错了还用笔标注好交给他们。那用纸包包好的药是他医疗箱中带来的未来特效药,反正以现在的工艺是无法生产的,与其过上一两年就会失效,还不如现在大方的送出去;用瓷瓶装的是他最近刚试制好经过实验效果非常好的中成药,等不久联系好药材商人便开始大量生产的。  等介绍完这些药的使用方法后,王静辉说道:“至于赵兄的头痛的毛病,一方面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我还知道一种草药对这顽固头痛症比较有效,等我差人寻来这种草药便制成药丸给赵兄送去。这些药丸服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也没有中药汤剂那么苦,想来赵兄应该会很习惯。”  对于王静辉所生产药丸的事情,赵顼兄妹也是知道的,因为他完成外科手术救了病人后,他的名声被传的神乎其神,连带济民制药的仁丹销量也跟着大增。仁丹对于夏季常见病的功用是十分有效的,所以连大内皇宫中也有人在服用仁丹,赵顼兄妹自然也吃过,不过他们吃的当然不是“济民制药”生产的仁丹,那可是太医根据王静辉所制仁丹推测其成分后又特制的,所选的药材品质当然要高于他的选材。  王静辉对他们两人所说的治疗头痛的药材除了典型的一些中药外,就是银杏叶了,后世虽然也用银杏入药,但还是德国人从银杏叶中发现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这让他对中医药感到十分的遗憾。当然现在他来到一千年前的时空,这种发现当然就不会属于德国人了。  赵叶兄妹对王静辉这番不厌其烦的解说给打动了,他的头痛失眠的毛病连皇宫的太医都没有办法解决,此时听到王静辉所说便又升起了一丝希望。如果王静辉知道他是赵顼,未来宋朝的神宗皇帝,他可就不敢夸下这个海口了。毕竟这个神宗皇帝的头痛的毛病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么多太医高手围着他转了几十年都没有办法,他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医生,此时恐怕也会退避三舍。  赵叶兄妹感动的说道:“那就要请王兄多多费心了!日后必有重谢!”  王静辉对他们兄妹二人的话也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这算不得什么!所谓医者父母心,赵兄难道忘了,这平民医馆的牌匾还是你老兄给我题写的呢!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街头乞丐,只要我王静辉的口袋里还有一文钱,便会不图什么回报,为他治病便是理所当然!”  赵叶兄妹此时对王静辉更加佩服的不得了,但他们生于帝王家,从小便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优越感,他们也是饱读诗书的人,自然明白大恩不言谢的道理,所以只是想今后给他一场富贵。  赵叶对他说道:“王兄胸怀豁达,小弟愧不可及!刚才但闻王兄所言,处处切中当今朝廷时弊,那王兄为什么不考虑出仕,为大宋百姓多做些好事呢?毕竟开家医馆也只不过是医治百人、千人,出相入阁身居朝堂之上可医治天下人!王兄见解独到,既然能够看到大宋积弱积贫,当有解决之法吧?!”  王静辉听了他的话后笑了笑,心中想到:这个赵叶在史书上并没有过他的记载,不过他拳拳报国的心意到是非常高,和那个自己认识的卢绪正好相反。卢绪在这个时代中是个少有的清醒者,但他采取的是和王静辉一样的避世态度,不过以他的性格就算出仕也会仕途坎坷,所以这么长时间卢绪都没有来找王静辉,王静辉也没有感到什么可惜;眼前这个赵叶也能认识到宋朝的危机,他是个比较积极的人,虽然才干可能要比卢绪差点儿,但报国热情到是蛮高的,居然好几次来鼓励自己去踏足官场。  王静辉喝了口茶,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说道:“我入朝堂?赵兄,想我王静辉不过是个布衣,在当街上走道儿要是碰上了大宋官员都要屈膝下跪,让我当官,那不是把我的头给磕傻了?!其实对大宋目前这三种隐患解决的方法有很多,许多人都有办法,当今皇上只要重用人才就可以了,又不是非我不可,我才懒得没事给自己找事去磕头呢,即便是皇上我也不愿意!我来当这个名医除了不忍看到百姓受到病痛的折磨,还有就是不让自己给那些人磕头罢了!如果赵兄将来能够步入仕途还对这些很感兴趣,到时我再告诉你也不迟,现在说来不过是空谈高论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其实说到底,王静辉还是对朝堂上的政治感到十分的恐惧,虽然这个时代不会砍你的脑袋,但把你发配到钓鱼岛去钓鱼还是很有可能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的隐藏在民间做他的神医和富翁划算。等到那个王老头儿变法开始的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