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林千户在济南府从来都是嚣张跋扈,日子过得惬意舒心,来山东不到半年,马上又是讨了两房小妾。
迷糊朦胧间,林千户听到自己的宅园里面一阵喧哗,他在休息的时候,很是讨厌周围发出动静,这点他家地亲兵护卫都是明白,本以为这喧哗声很快就会消去,可这喧哗吵闹越来越近。
这林千户再也睡不着,顿时是大怒,刚要起来喊人,卧房地门却被人一脚踹开,屋外寒冷的空气顿时是涌了进来,被这寒气一冲,林千户立刻是变得清醒起来,他身边地两个女人尖叫一声,立刻缩了进去。
门被踹开,进来五六个人,为首的一名,这林千户倒也认得,在京师的时候,同为百户的,姓厉,厉百户。
厉百户脸上不比户外的空气温暖多少,冷声说道:
“林楚,你收受官员商户贿赂,包庇恶行的事情发了,都指挥使大人派我来拿你,捆了他。”
一句话说完,几名番子如狼似虎的冲了过来,把还光着身子的林千户从床上扭了下来,这几名番子还是林千户自己统领的锦衣卫,林楚身边的女人已经是哭喊了起来,林楚还是懵懂,心想收受商户贿赂,包庇恶行,不是锦衣卫每个人都在做吗,今天却把用这个罪名来拿他。
“老厉,厉大人,厉大爷,我给都堂的银子每月一份没有少,从来都是本本分分,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误会,误会啊!”
这位厉大人看着在地上打滚哭嚎的林千户,脸上露出笑容,开口说道:
“老林,你命不好,都堂下了严令,你放心去了就是,这宅子家眷我都替你照料着,不用担
那边的林楚已经是被人推出了门口,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索性是破口大骂:
“姓厉的,你丧尽天良,破家破到自己人……”
山东济南府的锦衣卫千户换了人担任,这是锦衣卫系统内部的事情,从前那个林千户到什么地方去了,到底是死还是活,根本没人关心,对于锦衣卫新任厉千户来说,少了五十几个人就少了吧,反正是上一任的积欠,自己吃这些空额,何乐不为。
济宁州的两淮盐商依靠运河的漕运系统,把淮盐运来济宁,然后通过济宁朝着各处发卖,所以在河岸码头那里,都有很大的盐仓,说来也是可笑,山东盐运最大的衙门盐运使就在济宁州,可这些淮盐商人就是在盐运使的眼皮底下发卖私盐,也无人理睬。
两淮商人们真是郁闷非常,本来送银子买通济南锦衣卫千户,让他去找李孟的麻烦,这手段很是不错,可莫名其妙的这件事情没有声息,那位姓林的千户突然间犯了事情被人下狱了。
再去送银子活动,新来这厉千户银子倒是手下,事情是根本不办,要是去催促,那就是乱棍打出来,要不然直接抓住,还得拿银子去赎,几次三番下来,这些人也都是死了这条心,淮盐盐商们要是要把年前这波的旺季先应付过去,过了年再作打算。
运河边码头上的盐仓都已经是堆的满满,货源肯定是没有问题,完全的充足,谁知道十一月二十五那天早晨,看守盐仓的人惊讶的发现,盐仓靠河的那一面被人开了个大洞,盐都是流淌到了河中。
天知道怎么被人开了个大洞,所有人都说是不知道,那些不靠河的盐仓晚上都是被人泼了脏东西,盐上臭气熏天,这样的盐那个盐贩子敢买,买回去也卖不出去。
这种事情突如其来,叫这些淮盐盐商们都是措手不及,冬日运河枯水期,运盐相比平时要困难许多,大家的采购都是在腊月初卖足够的份量,一直到出正月才会再买。
正文 第八十九章 战战兢兢
更新时间:2008…12…8 10:30:19 本章字数:3211
在调货调不上来,信誉和收入都是要受到大影响,淮急得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却没有一点办法。
这时候,济宁城和周围大小的盐贩子盐枭,却都知道一个消息,说是文如商行的有大批的盐货发卖,聚集在济宁的兖州府南面,东昌府和济南府的盐贩子盐枭,因为自己的货源被坏掉都是着急的要命,听到有盐货卖,各个的都是过去联络。
盐货是那里来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山东除了这些两淮的盐商,剩下的盐商也就一家了,李二郎的莱州盐。
事情貌似已经是很明了,两淮盐商的盐货被毁,现在又有文如商行的盐货发卖,毁坏那些盐货的罪魁祸首是谁看来已经是很清楚了,两淮盐商横行天下,几时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当即是写了状纸附上厚礼递到了盐运使和济宁州知州衙门,阳的兖州府衙门。
不过这状纸和厚礼进去,见到厚礼,大家都是笑脸相应,可见到状纸上告的名字,知府衙门和盐运使衙门直接就给打了出来,知州衙门那边收了状子,当即派人拘押文如商行的掌柜(孟掌柜已经是回家养老)进衙门,谁想第二天,知州大人亲自满脸笑容的把人掌柜送了出来。
盐商们的状子直接被知州大人丢在了脸上,要不是又花钱补上一份厚礼,恐怕就被抓到大牢里面去了。
天地良心,破坏盐仓是李孟派人做的不假,可不管是京师的刘太监还是李孟,都与盐运使,知府,知州不熟,也没有打过一句话的招呼。
只是文如商行可是曲阜的衍圣公孔家和邹城孟家开办的产业,孟家世袭的不过是个五经博士,可孔家那可是超品的国公,在山东除了几个王爷可就是他家的品级最高。那些王爷可能几代就撤藩,可孔家这是千百年传递下来,在山东地面上影响极大,为了盐商来得罪衍圣公,不管是什么官员都把这账算得明白。
趁着崇祯七年腊月的这次盐货地买卖,李孟的莱州盐货终于是在东昌府和济南府打开了销路。
崇祯七年和八年之交这段日子,淮商们焦头烂额,盐货丢失被毁,官司纠缠不清,等两淮的盐货终于是调拨过来之后。却发现淮盐只能是在州的最南部销售。那边本来就是距离海州太近,用莱州盐实在是太不合算了。
到了崇祯八年初,莱州盐占据了整个山东九成的市场,李孟每月的收入要比年前翻了一倍要多。只是李孟却没有任何的扩张的动静,尽管手下们很不理解,可李孟在逢猛镇和灵山卫所足足放置了一千二百名盐丁。
;_州府和东昌府刚刚占领的市场,因为人手不足,反倒是被些小商小贩占了便宜。
逢猛镇周围戒备森严,盐丁分别把守着交通要道,虽说买卖盐货的买卖还在正常进行,可镇子上地人都感觉到有些紧张。
李孟是被那次地偷袭有些吓怕了,来到这时代之后,所遇到和经历的事情都太过顺风顺水。导致自己大意。
崇祯年间可不是什么太平法制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处处刀光剑影。李孟以为靠着自己的力量,把胶州城到灵山一带变成了比较太平地地方,可是大环境依旧是没有改善。
李孟总是感觉到后怕,调集回来大量的人员驻守在逢猛镇的周围,倒不是担心会再有那天下午的偷袭。而是担心几十名锦衣卫就那么被在庄园里面一把火烧掉。再也没有生息,会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注意。
山东济南锦衣卫千户所按照李孟的估计。不足额怎么也要有七八百人上下,若是找上门来,还真是个大麻烦,即便是战斗力不行,打完这一波,朝廷的兵马肯定不会坐视不理,自己这点力量根本不够用的。
在事情发生之后,李孟派出人手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了一批心存怨望的盐盐贩,这些人就是李孟定下分片制度受到损害地那些人,丘大海更是和他的舅子灵山盐场的张大使一起给锦衣卫通风报信和指路。
而在济宁地两淮盐商,李孟所能作的也就是些商业的手段了,海州一带的盐商是从大明开国就开始存在的群体,富甲天下不说,在官场上地关系也是盘根错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