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县电视台主人人李萍,现在我们要采访的是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一个落魄的乡村敬老院变成老人们的生活天堂的庞川庞院长,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庞院长已经在基层工作二十几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乡村好评连连,我们先看看群众对庞院长的看法”
茂仙和庞川还有倪冬做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电视上正播放记者采访村民的镜头,都说庞村长是个好人,现在看到他将敬老院搞得有声有色,都很开心,希望他能将敬老院办得更好。
“外公出来啦。”倪冬在那里喊,茂仙用手叫他安静。
“看完村民和敬老院老人对庞院长的看法,我们对庞院长进行了实地采访,希望将他的敬老院管理经验告诉我们,与全县人民一起分享。”电视的镜头终于落在了庞川身上,旁川一脸严肃。
“外公在电视里好丑哟。”
“外公老了,是这样的。不上像,我要是会化妆一定将你外公化等漂漂亮亮的。嘻”茂仙高兴的和倪冬聊着,眼光没离开电视一刻。
“庞院长,你能为全县人民介绍你对敬老院的管理经验吗?我们县象你们乡这样的敬老院还有很多,希望你能给他们提供经验上帮助。”
“其实,我对敬老院的管理也谈不上经验,我只是要求自己做到,将院里的老人看着自己的亲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姐,用心去照顾。充分利用院里有限的资源,搞蔬菜种植和荒地的再生产,实现敬老院自负盈亏。其实我们院里的老人都很能干,他们很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养活自己,他们互相帮助,相亲相爱,就象一家人一样。”
电视画面切换到老人们的笑脸和互相搀扶的情景,一会由回到庞川身上。
“当然,敬老院的发展与乡里的各级领导也分不开,要不是他们慷慨解囊,关心和扶持,敬老院也不会有今天,我代表院里的老人感谢乡村政府、县政府的各级领导,感谢你们对我们敬老院和县里其他敬老院老人的关心,我相信在政府的关心下每个孤独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看着这些孤寡老人在庞院长的管理和带领下过上好日子,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和欣慰,现在敬老院已经有了如此成绩,庞院长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会不会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呢?”
“我希望在我的任期,能为敬老院改变住宿条件,将破旧的茅草屋建成砖瓦结构的砖瓦房,让老人们住的开心,安心、放心。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结合我院自身的创收,这个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谢谢庞院长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想信,我县的其他敬老院管理者能够将老人放在第一位,用心为老人服务,我们县的每一个孤寡老人都能得以安享晚年,我们再次对庞院长表示感谢。”
“观众朋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倪冬高声的接过话来,庞川还看着电视发呆,“不对,我还有好些话怎么没有呀!”
“外公,你这还不懂,人家给你剪掉了,难道你的口水话人家也给你播出来。”倪冬人小鬼大,不到十岁就成了电视精,什么都知道。
庞川兴奋得一夜没睡,赶紧大电话给上海的玉华,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家里装了电话就是方便,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茂仙想起电视里的画面,怎么也睡不着,她自己明白自己嫁了个好男人。
第二十七章 开拓(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玉华觉得很奇怪,中秋和国庆会挨着。他已经决定去上海,开创自己和徐凡的未来。虽然,他现在的工资在港城也算不错,但一两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存余,这可不是办法呀,他时时想着这个问题。徐凡的来电使他下定了决心,她在广州一个人工作很不开心,决定做到年底就到无锡或上海,两人在一起才觉得安稳。玉华和徐凡在五一短暂相聚后,两人都更加的牵挂对方,玉华也是,他必需做出选择。
学校的校长真的对玉华很好,工资比别人的高,工作也没有别人辛苦,可以自由安排没课的时间,很放心的将网络课程交给他管理和教授。玉华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他下定决心后便去和校长面谈,校长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他更尊重玉华的决定,希望他到上海后有好的发展,如果以后回来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他开着。玉华觉得自己是幸运还是有福气,每个人都对自己这么好。他还真舍不得离开学校和身边的朋友。
校长决定为玉华举行个送别宴,其实也是学校请教职员工的中秋国庆会餐。那晚不知道怎么的,从来不喝酒的他连饮了几杯白酒,洋河大曲比尖庄还强,他不胜酒力,一会边呕吐起来,只得告别各位先行回家。学校的教师朋友护送他回家,在经过港城标志浪花雕塑旁,玉华吸了口凉气,又在雕塑旁边呕吐不止,心里还想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自己生活五六年的城市特别的过瘾,他感到痛快,因为在这里有他美好的回忆和最真诚的朋友。他知道,到上海,在陌生的世界他不可能会再有朋友,有的只是竞争,对手。
和朋友的道别让玉华感觉到几许伤感,但改变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新的环境他相信自己同样能生存。将一切不要的东西全部扔掉,有用的有纪念价值的打包托运,整整装了四五个纸箱,送去火车站办好一切手续。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多年来的记忆在玉华脑海里闪烁,不少片段让他感慨。
车站的夜色很迷人,想起刚到港城时,一切都那么破旧,坑坑哇哇的路面,残旧的楼宇,在自己离开时已经变成高楼林立,风景宜人的美丽城市,他对自己说以后有机会还会回来,在这片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很快过去,元林已经在火车站等了很久,他没暇观看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拿出托运的行李,打的去元林的住处。他明白,以后有的是时间去看上海的风景,因为自己也会成为上海的一员,为生活而忙碌寻找工作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