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皇牵?br />
当他终於冲入告急的中军,李烈已经死在了那里。他浑身插满了断箭,却倚在一棵树上没有倒下去。原来晋军力挽狂澜不成,便转向插著帅旗的中军,集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对中军发起了猛攻,而李烈最终战死。
一刹那,阮汗青感到两股热热的液体顺著脸颊淌下,李烈是他的战友,是他的兄弟,亦是他的老师。虽然两人相处不久,却极为投缘,谈起用兵之道两人常常是打得火热、难分难解。虽然他看过很多兵书,但打仗依旧是一个朦胧的概念,若无人指引唯能纸上谈兵,可说李烈是将他带入军事的启蒙人,而且还为了他杀掉了身边最亲近的侍卫,宁愿受到良心的谴责,也要守住他的秘密。
想到这,胸腔燃起一股悲怆的怒火,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今日自己不能够败在这里!否则他如何向黄泉之下的他交代?绝不能让他含恨九泉!我要为他报仇!!
晋军怎麽也想不通,李烈一死魏军该军心涣散才是,然而却越发勇猛,几乎以一挡十,本来双方的兵力相差无几,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晋军要略多上一些,但如此一来,反而呈不敌之势,晋军的将领不禁再度陷入沈思:擒贼先擒王,杀死李烈,难道我又错了不成?
不,他没有错,只是战场上没有常规可讲,也就是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一个将军墨守陈规,他很快将不再是将军,而是一个败将、甚至一缕亡魂。
李烈刚死的时候,魏军的确面临崩溃,毕竟李烈对他们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是他们的信仰和希望,可李烈一死他们的信心便崩塌了,然而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有人站了出来悲恸地狂吼了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接著当场斩下一个敌人的头颅!魏国的士兵皆被这个人的怒吼所感染,一声怒吼变成了千万声怒吼,很快此起彼伏的怒吼声传遍军中,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提著几个血淋漓的头颅。
在这样可怕的士气之下,晋军岂有不败之理?!魏军扑上来,不做其他,只将刀锋朝敌人颈项招呼。晋军吓破了胆,几乎是落荒而逃,半途又遭遇拦追堵截,叫苦不迭,一来二去,兵力便所剩无几了。
要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光凭士气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个人接替李烈主持大局,而余先锋呼吁大家替先烈报仇,杀敌又是最狂的一个,在这种即将暴走的状态下还能指挥军队围堵逃兵,最後又带领五百轻骑一路追杀过去,种种无不昭示著他接掌兵符乃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魏帝最近被吵得头疼。
先是天边出现异象,据说是凶兆,频频有人暗示是天子做了违背天意的事,後来皇後宫中的大树被雷劈倒,便被那些好事之徒断定跟皇帝和皇後有关,既然跟两人有关,不外乎他们的两个儿子。
本来好好的,但那天早朝,突然有人站出来弹劾他立太子没立长子的陈年旧事,明儿自小就聪明,又深得他喜爱,况且两者皆由皇後所出,立谁不是一样?尽管他如此表示,群臣却坚决不依,说什麽“自古以来,立幼不立长,天下必大乱”,差点把他气死。问太尉,太尉大有从善如流之意,不过话倒是说得委婉动听:“其实微臣跟皇上一样溺爱著小儿,但是这些文臣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他们跟我这个武将不一样,只认死理。虽然他们迂腐固执,让陛下常常不愉快,但他们也是为了国家,如果没有他们抱诚守真的直谏魏国会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吗?皇上,臣看,不如就依了他们吧。”
老李同学炮灰了~~~~~~~~青青熬出头了~~~~~~~~~~~.呃呃~~~~~~~~~~~~~~~
(宫廷调教生子)76
尽管太尉的回答天衣无缝,魏帝还是起了疑心。
毕竟这几年,他说话从没如此圆滑过,向来都是据理力争,甚至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意味,今个儿却斯斯文文的,显得宽厚和气,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了。
皇帝正思索这个问题,就有人进来密报阮汗青的事。他听後大怒,当场就掀翻了桌子,刘公公正好进来,若是平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打个圆场,可他从未见过主子像今日这般火冒三丈,也就不敢多嘴了,只跟那些下人一样乖乖地站在一边,恭恭敬敬小心翼翼。
待他发泄完了,已是满目狼藉,刘公公这才朝身边的人招了招手,意思是你们都下去吧!而魏帝余怒未消,在地毯上跺来跺去,嘴里咬牙切齿:“敢动朕的人,简直岂有此理!”
刘太监装作没听见,只专心泡茶,端上茶请主子坐下,给皇帝捶背的时候不经意似地问:“陛下,怎麽生这麽大的气,气大伤身啊。”
茶动也未动,魏帝只面无表情地坐著,眉间冷冷的,凝聚著一股肃杀之气,好半晌,才异常缓慢地说:“怪说不得他们串通起来逼朕立长子为东宫,这不正是太尉和皇後一手策划的麽?”
这个时候,可不能装作听不懂,只见刘公公中规中距的模样一变,顿时变得精明起来:“不光是皇上,奴才也觉得奇怪,太尉平时极其厌恶文官,可突然又替他们说起话来……”他勾起嘴角,轻轻一笑显得意味深长,“自以为棋高一著,其实早被陛下看穿了……”心里却暗自佩服曹仁艺高胆大,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过他们是怎麽知道阮公子的呢?”
见皇帝望著自己的那种眼神,刘公公自知失言,赶忙补救:“对阮公子的事,奴才向来守口如瓶,在外绝不敢泄露半句,至於他们两人,就不敢保证了……”那两人自是指的张宇和薛忌,表明了自己的清白还不忘对别人落井下石,也只有刘公公做得如此自然而娴熟。
皇帝不再言语,而是陷入了沈思。曹家人果然厉害,自己再三保密仍是被他们探到了阮汗青所在,置人於死地也就罢了,居然用那种歹毒而龌龊的法子……如果汗青真被那些男人……他不敢再想下去,猛地站起身,待心里平静了一点,才问身後的人:“你认为朕该如何是好?”
刘太监拿不准对方是真的毫无办法还是另有目的才做此一问,因此回答得极为谨慎,充分显示出他作为皇帝心腹的水平:“无论如何,太子人选已定,绝不做出更改。这关系到魏国的将来,也关系到陛下的权威。至於太尉,可吩咐御史大夫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再令丞相对其进行牵制,有这两座山压著,谅他不敢乱来。”
魏帝点头。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待人老生常谈之时,他便当庭宣告:“朕心意已决。不必再议此事。”
本以为就此安宁,不料群臣竟反响激烈,大有不改太子绝不善罢之意,甚至有不少人死谏,步步紧逼。这下皇帝彻底火了,下令再议此事者廷杖五十。然而却毫无用处,上奏者一批接著一批,每日早朝棍棒打在肉体上的响声不绝於耳,有些人养好伤又继续慷慨赴死,而有些人年纪大了没打几下就归了西,可就算哭声震天魏帝也毫不手软,来一个打一个,就是三朝老臣也照打不误,管你人微言轻,还是位高权重,皆一视同仁。直到传来李烈阵亡的噩耗,这不间断的找茬才告一段落。
李烈的离世,可说举国悲恸。这个事实,显然天子也难以接受。毕竟李烈是魏国的老将了,名震天下,战功显赫。但老天如此安排,谁也没有办法,只有厚葬,好好安置他的家人。在哀悼完毕之後,魏帝招来薛忌问此战的战果,薛忌如实交代了,接著理所当然地提起一个姓余的人,说他立了头功。魏帝一愣,问道:“此人可是余恨?”对方却卖了个关子:“陛下,明天您就知道了。”
今天真是忙疯了,回来还堵车~~~~文写好了都没时间更~~弄得我郁闷~~~~~~~虽然时间有点晚了~~~~~~我还是补起~~~~~~~~~抚摸乃们~~~~
渣攻和青青马上相见了~~~~~~~但要不要让他们曰一回?最近几章大家是不是看得很苦闷?
(宫廷调教生子)77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皆带著好奇的眼神。
他们都想知道在与晋军主力对弈的那一役中扭转乾坤的究竟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