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条的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厨子,只凭一道菜,给他拿到了去建安参赛的资格,回去后,被当地的一个大酒楼东家招了细郎,是细郎,而不是赘婿,据说,那个东家的nv儿可是貌美如huā,人也贤惠的,让多少人发了狠的去学烹饪。
可以说,天下大比正是给那些以前从仕无望之人提供了另一条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途经,有这一点就已经是趋之若鹜了,现在要是改了官办,又有平盛田当了匠官这个先例在,难免不会有人记挂了,这就给暗箱cào作提供了可能。
总得想法堵上这个口子才是,当然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堵上,至少,要让他们难上加难才行,王况并不太反感用歪mén邪道入仕,实在是目前的举仕制度将许多有真正能力的人拒之mén外,让许多人空有抱负而没有施展的空间。在王况看来,只要你真有这个才能,再歪也没问题,即便是贪一点也能接受,至少,这样的人比起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要强过太多去,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看后世,赖某某走sī赚了多少,但他所作所为却是实惠了百姓,故民间说他好的不乏少数,就在他的发家地鹭岛市,大多也都怀念他在的日子。
不过这个想法可是不能说出来,只能自己心里想,王况嘴上却是说道:“陛下,况倒不是担心这个,而是听陛下的意思,这尚食司要归到工部?”
“怎么,二郎可是觉得不妥?”李世民笑眯眯的捻了捻胡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烹食与民生息息相关,况以为归到民部更适合些。”王况想了想,工部是阎老头,这老头今天虽然是表明了态度,但前有蒲熙亮,后有万海,现在王况又给推了个平盛田上去,等于是说给阎老头升到将作大匠来了个三面包抄,蒲熙亮和万海都是工部的,平盛田还去工部,阎老头会不会以为我王况想把他架空了啊?倒是民部,唐老头坐镇,这个老头是老好人一个,又有之前小六子帮着他逃过一难的人情在,安排平盛田到民部去,应该不会引起唐老头的反感。
“先生此言差了哦,想那民部,大多都是世家子或是正常举士而来,并无几个匠官,若是把那平盛田安排过去,怕是以后会多龃龉,还不若到工部去,工部多匠官,匠官心思可没那么多弯弯绕。”李治chā嘴说了两句,然后回头看看李世民,“阿爹,我说得可对?”
“吾儿说的甚是。”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状似欣慰,扭脸对坐他身边的长孙皇后道:“稚奴长大了啊。”
既然李世民这是明摆着照顾平盛田,王况也就无话可说,这时候他也想到了,李世民这么做,未尝不是给他和阎老头的接触提供一个台阶,也是间接的想给王况和李泰提供一个缓冲,谁都可以看出来,王况和李泰的矛盾已经是摆到了台面上,不少人都暗暗为太子不值,人家王建安并没有如你想象的那般和魏王搭上线了,结果呢,你自己心xiōng狭窄容不得人,反而和对方对着干起来,这要换了任何人,那也是对你存了芥蒂,以后合作的可能xìng是微乎其微了。TXT电子书下载**
既然如此,以后对阎老头客气点,有好处也让他沾点就是了,至少来说,王况的心里,阎老头当将作大匠比蒲熙亮更好,毕竟人的名摆在那,阎家兄弟二人的威望,不是蒲熙亮能比得上的。
平盛田的事算是初步定了个调,如果按正常的官位来,一司主官都至少是正五品下的shì郎,其中本部司的shì郎还是正四品下的,是尚书的最有力接替人选。但王况知道,平盛田不可能一下就窜到那么高去,他要窜那么高,保证是朝野上下一片的反弹声,凭什么?只因其孝,只因其给间接的给小公主喜欢吃的美食出了力?所以,估计刚开始,平盛田能得个从七品下的监丞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尚食司也很可能是先以尚食监的机构出现,等到以后再慢慢升格。
可以了,至少,李世民暗示了,如果平盛田可堪造就的话,最低限度也能让他爬到shì郎或者相当于shì郎的位置上去。如果平盛田走了正常的科举取士的路子,先不说他能不能考中是个问题,考中了能不能爬这么高也是大问题,黄良现在也才刚刚是个正四品上呢,要到明年才能升到从三品。
至于说天下大比今后的发展方向,刚刚李世民也已经开口说还是要他王况来把握,王况也就不急,慢慢来,回去找孙铭前他们商量下怎么定。王况不是圣人,眼下有这么个机会给自己人谋个出身,自然不会放过,但又要给他们谋出身,又要堵了后面的人搞暗箱的绝大部分路子,这就要拿出个万全之策来才行,不然会被诟病。
这时候,御厨们将重新拌过的凉皮给端了上来,看得出来他们是用了心的,不光是凉皮都摆出了huā来,上面点缀的佐料也都jīng心的布置过,不像王况那样的胡luàn点上就是,而且佐料和王况的也有所不同,少了葱huā,却多了些绿绿的东西,王况看着怎么越看越眼熟,等他róuróu眼睛仔细一看,没错,那是芫荽,也就是香菜,这下他淡定不起来了,没想到到这时候就有香菜了?
王况并不知道,真实历史上,芫荽就是唐时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或许正是因为王况之前的种种动作,使得其可能提早了那么几十年进入大唐,但鬼使神差的,竟然没有被林家发现,或许,这是由官方传入也不一定。
王况只知道,芫荽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凉拌菜,加上它味道就更加的丰富,而且芫荽味道虽然烈了一点,但并不如huā椒那样的冲,有的人,究其一生也适应不了huā椒的味道,但只要吃过两三次的香菜,一般也都能接受甚至喜欢上这个味道。
见王况盯着自己跟前刚端了上来的凉皮出神,李世民转念就猜到了王况的想法,挥手招了个黄mén过来,耳语了几句,那黄mén点头退下,李世民这才对王况道:“二郎想来是看上这胡荽了?这个简单,呆会回去,带几株回去便是了,你也莫要怪小六子,是朕不让他外传的,不过,既然二郎看到了,那又另当别论,只是朕好奇,这胡荽整个大唐如今只有朕的璃棚里才有,瞧二郎的神态,似乎早就知道?”
靠,王况赶忙定了定神,又来?
李世民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试探王况了,这让王况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这都什么人哪?难不成李老2的智商高达两百?不过皇帝的话又不能不回答,只能尴尬的笑笑:“实不瞒陛下,这胡荽么,况却是比陛下要早那么十几年吃到的,一直念念不忘呢。”得,画眉和尚,你既然愿意背黑锅,再给你加一条,对于你这样的神仙来说,香菜的保鲜不会是问题的。
“哦,又是你那师父罢,可惜,如此神人,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想必二郎你想见到他也是难罢?”李世民果然上当,见王况这么说,也就不再问那些看起来比较弱智的问题。
“这些年来,况也只刚见过他一面。”想知道画眉的行踪?别说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王况心里明白,别看李世民是下了那么个诏说不信鬼神,但骨子里终究是信的,只不过是身为帝王,必须有所取舍罢了,所幸的是李世民取了民而舍了求神,但是敢保证,只要真的突然有个神仙出现在皇宫上空,李世民也绝对是倒头便拜的主。
整个谈话就在这么似乎不咸不淡的进行着,但是又有谁知道,就这么简单的聊天,就已经决定了今后东瀛的走向,几句话,就决定了十几万东瀛倭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