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且猚háo湿的才更好烧,太干了倒是难烧起来,所以,哪怕天气再cháo,就是连续下上个十天半个月的雨,也是不用怕了,自然也没人傻到认为石碳要cháo到能滴出水来了还能烧得起来的。因此,这个明显比起木碳和柴薪更有优势的特点,也是促使人们纷纷掏腰包的原因之一。
还有更加jīng明的,就偷偷的使了人盯着这家炉店,瞧他们是去哪运的石碳,这家店倒也不瞒人,每天都好几辆车往城外跑,光几辆车还不够,又雇了长安车马行的车专mén帮他们跑,一路上也不遮遮掩掩的,一出长安就直往北奔去,有时候看到后面跟着的人速度慢了,还会故意的停下来等等他们。
结果怎么着,好不容易,连赶了三天路,赶到了地头上,好么,路口上一个大大的牌子:内府石碳场还有兵士守在那里,当下是扫兴而归,这都是内府的了,也别指望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吧。胳膊再粗,那也拧不过皇帝这条大tuǐ啊。
也就这时候,长安人渐渐的知道了,这个卖炉卖石碳的铺子,内府占了足足一半的份子,剩下的,就是被朝中大半的国公啊,几个世家给瓜分了,倒是里面还真没林家和辅国建安县伯的份。当下有人就纳闷了,就开始有人追根究底起来,这么一查,发现这些个东家里面,竟然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户人家,虽然占的分子可怜得很,每年只能够得到那么几贯钱的,连万分一都没有,最后查来查去,总算知道,这个石碳炉和石碳球竟然是建安小才子,辅国建安县伯的弟弟王三郎最先在这户人家里发现人家烧石碳的,然后会同了蒲少匠一起整了出来。
不得了啊,不得了,辅国建安县伯的能力那是不用说了,怎么上天就这么眷顾建安王家呢?王二郎厉害,王三郎看起来也差不到哪去
王冼的名声,至此算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没人怀疑王冼的能力,这时候,如果马上举行常举,如果王冼不能得中前三甲,反而会有人为他鸣不平起来。
石碳生意算是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看着每天那钱哗哗的流进来,程处默是喜笑颜开,虽然不多,但是这绝对是个天天都有,不可能会断了的营生,恐怕也就是兵灾才能影响到这个生意,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的发生了兵灾,这天下,又能有多少营生能保持得住呢?
李世民也高兴,这个徐国绪倒真有两下子,内府一文钱也没出,一个力也没费,凭空就多了五成的石碳份子,当然李世民也知道内府这是被程处默他们拿了当挡箭牌了,不过,这个挡箭牌当得李世民没有半点不高兴的,要是再有这样的挡箭牌,他还愿意当。
万海比李世民还高兴,可以说,现在整个长安最高兴的就当属万海,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县伯府的更衣间是搞好了,而且,万海还是个有心眼的人,在帮县伯府建更衣间的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家给改造了一下,作为一个工于建筑的人来说,王况所说的,所提的,他都不用怎么思考就知道理论上可行,既然可行,既然是辅国建安县伯的点子,那没什么好犹疑的,将自家也改造了就是。
这是个态度问题,不管这法子最后能不能真的实现,自己毫不迟疑的跟着改,就代表了自己对辅国建安县伯的能力的信任,态度决定一切,哪怕是自己做错了,只要有了这个态度,辅国建安县伯就绝对不会因此而低看了自己
事实上,为了保证县伯府的改造一步到位,不用再修修改改的了,万海自己家的改造是更先一步的,改造完成后,他自己就先试了一次,果然如同建安县伯所说的,那绳一拉,墙上挂着的木桶里的水哗哗的冲下,将所有的污秽全冲得干干净净的,一点点的异味都没了,而且,正因为那木桶只是用裹着麻布条的连着绳子的木桩靠着重量挡着出水口的,水难免有点渗漏,可就是这渗漏的一点水,微微的水声,竟然让人听起来有在小溪边的感觉
第三八一章 万都事的人生逆变
∷:∷
第三八一章万都事的人生逆变
虽然说吧,这还要在房顶上支个大木桶,要家人天天的提了水去给那木桶灌上,但是呢,这提水可也总比倒夜香好吧?寻常人家,一般是家中fù人提了夜香去倒的,但是富裕人家,家里养得起家丁丫环的,大抵还是由丫环从房里提出来,然后再由家丁提到mén外去给收夜香的人,路是不远,可一户人家,最起码也是一房一桶,还有倒完后,还得赶快的送到城外去洗干净了拉回来,这个罪么,自然是那些新进mén的家人干,要是没新进mén的或者只有那么一两个家丁的,得,没跑,都你干了。
而且,万海竟然还发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在房顶上的木桶,如果做得大一些,这要万一走水了,方便啊,直接的人架了梯上去,至少在时间上能挽回不少的。
所以,万海后来干脆在山墙上架木桶,如此一来,木桶就可以做得更大,而且,浸泡了桐油且外面糊了一层石灰的木桶是滴水不漏,只要在上面盖了东西,不让日头晒着,雨直接淋着,放上个几十年都不带漏的。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想着要去建安走一遭了,听说建安如今是家家户户都不用挑水呢,那水,直接从城外的山上引来,从房顶上过,就是真走了水,哪家走水,就直接在那家的房顶上将那引水管给砍破了,水就能汹涌而出,而且,如果走水将水管烧裂了,那就更简单了,你再大的火,还能架的住那满满一竹管的水源源不断的喷出来么?
要是长安也用了这个法子,以后这更衣间要用的水都不用人提了,只需要通到木桶中,侧面开个小孔用竹管引了下来,这引下来的水又可以直接灌到院里的池子里,或是养鱼,或是浇huā,都是很方便的,至于说怕水太多了làng费,那也简单啊,通到木桶上的竹管堵上,只开个很小的孔不就得了。
所以说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万海想到的已经是具备了后世消防喷嘴的雏形了,而王况呢,不是这行,就是建安的引水工程已经是建成这么些年,他也压根没想到那去,这一个是王况懒,懒得去考虑那么多问题,二来是建安这些年还真没走过水,没让王况碰到这样的情况。4∴⑧0㈥5
万海想得越多就是越兴奋,这些想法,如果都实现了的话,那么,少匠离自己也肯定不远了,是,你阎尚书设计的园子那是座座美仑美奂,该磅礴大气的就磅礴大气,该小家碧yù的就小家碧yù,很是得朝中各相公喜欢,可你将个园子规划得再漂亮,那也只是漂亮,怎么能比得上自己这个造福于民的实用法子呢,哦,不对,应该说是建安县伯的法子呢?
当今皇帝,可是天天将百姓福祉挂在嘴边的,谁能多为百姓着想,谁升官就快不说别人,就说建安县伯,你见过有哪一个二十出头的,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白身,不靠军功,在承平年代就当上县伯的?能够以一介散官的身份影响一州乃至几州的政事的?
没错,建安县伯的功劳如果放在世家子身上,只凭了一年就满了天下粮仓这点,就是封个国公也不为过,可是,倘若换了另一个人来,也未必能有建安县伯这样的升官速度,这都是因为建安县伯所做的,几乎都是为百姓谋福祉啊。不就是国公么?他全程设计了县伯府,心里雪亮着呢,这哪是县伯府,分明就是国公府,还是由内府监丞督造的
他也庆幸,得亏自己想到要先在自家试验一下,否则,等到给县伯府改的时候,又是这里敲敲那里挖挖的,那多显得自己没水平啊?难道事前就没考虑清楚,就这么动手了?拿县伯府练手呢还是怎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