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1 / 2)

>陷了圣城耶路撒冷;向北则攻占了叙利亚的战略要地戈兰高地。开战仅三天,以色列已占领了比其原领土大三倍的阿拉伯领土!

联合国自6 月5 日起召开紧急会议,但争论的结果只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的决议。以色列立即表示欢迎。丧师失地的阿拉伯国家自然不甘心失败,但承受不住战争压力的约旦在7 日接受了停火;8 日,埃及停火;9 日,叙利亚停火。到12 日战事完全平息。

历时仅6 天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领土利益,并且拒绝从被占领土上撤军。结果撤军问题成为国际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吵,年复一年达不成有效的决议。这无疑是在海湾地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此后阿、以双方摩擦不断,并终于在六年之后,爆发了第四次中东之战——“赎罪日战争”。

(雪冰)

同室操戈的“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局势动荡多变,局部战争和规模较大的武装冲突竟达四十多起,成为世界上最动乱不安的地区。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世界交通枢纽,维系着东西方交通的命脉;同时,中东地区石油储量极为丰富,约占全世界储量的2/3,而年产量也几乎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4,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局面下,世界各种力量都在伺机插手中东事务;由于中东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也非常尖锐,而历史遗留的边境纠纷,更经常成为中东国家之间武装冲突的导火线。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长达8 年的“圣战”,就是在这一系列复杂背景下爆发的,并且成为中东地区除阿、以冲突之外持续最长、消耗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兰教“兄弟”,但双方所属教派不同。伊朗是什叶派教徒掌权,而在伊拉克掌权的则是逊尼派。什叶派的重要圣地纳贾夫、卡尔巴拉都位于伊拉克南部,伊朗什叶派的宗教领导人非常希望能得到这一地区,同时,两国还存在着长期未决的边界争端。

1975 年3 月,在阿尔及利亚的调解下,伊朗和伊拉克在阿尔及尔签订新的边境协定,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作为界河,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则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300 平方公里土地划归伊拉克,并停止对伊拉克境内库尔德族反政府武装提供支持。然而,1978 年伊朗内部动乱时,伊拉克驱逐了长期侨居伊拉克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没想到一年后霍梅尼取得了政权,他对伊拉克的驱逐耿耿于怀,重新支持库尔德族反政府武装,并提出向伊拉克“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口号。

1980 年9 月4 日,两伊在北部边界地区发生炮战,边界冲突升级。9 月中旬,伊拉克军队占领了一些两国有争议的边界地区。17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撕碎了他亲手签订的阿尔及尔协定,宣布收回阿拉伯河主权。22 日上午,伊朗炮兵向阿拉伯河上悬挂伊拉克国旗的船只开火;两小时后,伊拉克出动空军轰炸伊朗军事目标和石油设施,装甲部队越过边界进入伊朗领土。

两伊战争从此爆发。

战争的第一阶段是在伊朗境内进行的。9 月23 日凌晨,伊拉克军队5 个师共7 万炫、1200 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发起攻击。伊朗则出动飞机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石油基地。

联合国安理会于9 月28 日通过决议,要求双方停火,接受调解。霍梅尼当即拒绝。10 月4 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但因局势明显对伊拉克有利, 伊朗仍不接受。战事继续发展,到10 月下旬,伊拉克军队在伊朗境内南部推进了90 公里,北部推进了20 公里,占领了十余个城镇,约2 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完成了对石油港口阿巴丹的包围。由于雨季到来,加上战线拉得过长,伊拉克感到兵力不足,开始由进攻转入全线防御。

1981 年1 月5 日,伊朗在南线发起反攻,希望能解阿巴丹之围。双方进行了一场有400 辆坦克参加的装甲大战。伊朗虽一度突入敌方前沿阵地,但伊拉克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双方又进入相持阶段。

同年9 月末,伊朗发动阿巴丹战役,突袭包围阿巴丹的伊拉克军队,将敌入赶回卡伦河西岸,赢得了开战一年来的首次胜利。几天以后,伊朗军队又发动布斯坦战役,收复了阿拉伯河岸的重镇布斯坦。

伊拉克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它原以为乘伊朗内乱之际,通过武力速战速决,可以逼迫伊朗订立城下之盟,彻底解决两国争端。然而,由于战争带有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伊朗人民奋不顾身地投入保卫祖国的“圣战”,反而消除了内部纠纷,达到了空前的全国统一。而伊拉克士兵长期在异国作战,又遭到了意外的强烈抵抗,土气低落,并没能充分发挥装备优异的长处。

1982 年3 月18 日至29 日,伊朗在胡齐斯坦省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这一地区。接着,伊朗又发动“圣城”战役,于5 月24 日收复了霍拉姆沙赫尔。

至此,战场形势出现了明显的转折,伊朗军队开始占上风。6 月10 日, 伊拉克再次宣布单方面停火,10 天后又宣布从伊朗境内撤军,并于29 日宣布撤军完毕。然而,伊朗不愿意放过这难得的良机,他们乘胜追击,将战火燃烧到了伊拉克。针对伊拉克的停火要求,伊朗提出了一系列结束战争的条件:伊拉克必须承认自己是侵略者;萨达姆总统下台;赔偿伊朗1500 亿美元的战争损失等。伊拉克自然不会接受这些条件,于是战事又起。此后几年中,伊朗相继发动了“斋月”战役、“穆斯林伊本。阿基勒行动”、“回历一月”

行动、“曙光1 一9 号”行动、“胜利1 一9 号”行动等50 余次战役,使伊拉克领土战火纷飞,再无宁日。不过,由于双方军事力量大体相当,战线基本呈现胶着状态,没有太大的起落。

1988 年,伊拉克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度组织大规模反攻。到7 月份, 基本上收复了全部失地。7 月16 日,萨达姆宣布主动撤出伊朗的德赫洛兰地区,再次呼吁伊朗领导人结束战争。第二天,霍梅尼突然表示接受停火。历时8 年的漫长战争终告结束。

然而,两国紧接着又在谈判桌上展开了马拉松竞赛。伊拉克声称对阿拉伯河整条水道都拥有主权,伊朗则强调应执行阿尔及尔协定;伊朗提出伊拉克应从所占伊朗领土上全部撤军,伊拉克则要求先清理阿拉伯河水道;伊拉克提出立即释放和遣返全部战俘,伊朗则表示撤军是交换战俘的先决条件。。

谈判持续了两年仍无丝毫进展。直到1990 年8 日,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后,两伊关系才出现真正的转机。伊拉克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于8 月15日宣布与伊朗“全面和解”,重新接受了阿尔及尔协定,从伊朗领土上全面撤军,释放了所有的伊朗战俘。萨达将姆8 年的“战争成果”,一夜之间拱手让给了伊朗。

一场“圣战”结束了。

然而,另一场同室操戈的“圣战”又开始了。

(雪冰)

赎罪日战争

1974 年6 月某日的午夜,在苏伊士城的上空,回荡着海关大楼的报时钟声,寂静的夜晚充满和谐的气氛。

距海关不远的一座三层楼的建筑里,埃及军队总参谋长沙兹利中将正凭栏远眺。他刚开完高级军官的作战会议,下达了即将开始的战役的作战命令,心中的激动尚未完全平静。众多的参谋人员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只有他的助手、作战部长阿利德上校立在右侧。“将军,你还是先休息一下吧!”

上校对沙兹利说。沙兹利抬了一下右手说:“不,给我一挺咖啡吧!”他回过身来不无感慨地对上校低声说:“别无选择,我只能在斋戒与赎罪的时刻同时进行祈祷和战争。”上校挺了下身子答道:“你是对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