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1 / 1)

好像每一位设计师,都和他一样——

尽享头秃之后,与现实妥协一致,实用性战胜了观赏性。

能建成就行!

律风哀叹桥梁不易,大步走出书房,卷起衣袖问:“搬沙发还是扫地?我现在正想做点家务,醒醒脑。”

“感谢你这么积极。”殷以乔轻笑着把人往茶几电脑旁牵,“叫你来看模型,不是叫你来干活。”

一听模型,律风眼睛都亮了。

他走到殷以乔的笔记本边,丝毫不客气的坐下。

“越江广场还是你的新作品……”

话没说完,就见到屏幕上熟悉又陌生的亭廊。

那是他遗忘在电脑硬盘里的半成品,即使认真记录了醉后师兄给出的严厉批评,也没能找到机会,沉下心来好好修改它。

因为,他的心早就飞向了大山深处那座盘旋桥梁上。

完完全全没有了耐心勾勒亭廊桥影的兴致。

此时,屏幕上的亭廊立于水面,廊顶简洁宽阔。

浑身散发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却因为细细雕琢的材质,透出了现代建筑的清爽纯粹。

它是连接市民中心与青色高楼最佳渠道。

一座建设在现代湖泊之上,身形与倒影同样雅致舒适的亭廊。

“……师兄你改的?”

这话问得傻,可更傻的是律风。

他拖着鼠标,一点一点查看亭廊的建模,无论是廊顶垂质的弧度,还是立柱于基座衔接的力度,都是完美的传统建筑风格。

可它建在湖面之上,突显出绝无仅有的现代气息。

“最近有空,就把电脑存货清了清。看你没空改《山水逍遥》的亭廊,我就随便动了动。”

殷以乔说得轻松,也不知道是多少个日夜的加班加点。

“要是觉得还行,你的《山水逍遥》后续设计,可以按这个风格来。”

“行!特别行!”

律风被现实折磨的感知力又回来了,“果然建筑还是要足够美丽,才能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嗯?”殷以乔困惑于他突如其来的感慨。

然而,律风眼睛闪闪,没有解释。

他眼前看的是漂亮的亭廊,心里想的却是远在南海的桥梁。

他将亭廊缩小于山水之间,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微缩画卷。

不过一条短暂的湖面衔接罢了,却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将过去和现在紧紧咬合,毫无违和感地融入了一方水土。

《山水逍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美。

他做桥梁也当如此!

律风挣扎许久的取舍,忽然就定下了结论。

不够宏伟壮观的桥梁,绝不是他的设计追求。

不能与南海气吞山河的磅礴姿态相衬的桥梁,更不是他的期望。

一个浅淡的念头,从眼前凭栏依水的亭廊悄然浮现。

律风说:“不管是亭廊,还是桥梁,都该在它所在的地方,与自然融为一体。”

而波涛汹涌的海洋,当配一座独一无二的美丽桥梁。

它应身披威严肃穆的铠甲,刻上慷慨豪迈的印记,象征着古往今来所有将士捍卫领土的气魄,巍峨矗立在中国的南海上。

第36章

律风对南海的记忆, 总是充满了铁马兵戈的铿锵声响。

似乎他在新闻上见到这片海域,都与守护疆土有关。

温柔广博的海洋,桥梁应当身姿优美如同缠绕其中的水蛇褐藻, 顺着洋流舞动。

可在他的手中, 跨海桥梁的身形壮观,粗壮的钢筋铁骨, 每一根桥座都像是深入海底,捍卫领土的尖枪。

七级台风、十米巨浪,在图纸上淡去影子。

逐渐清晰的是一座横跨澎洲群岛, 线条分明的桥梁。

他抛弃一切干扰因素,全靠一腔创作激情, 在草稿上随性落笔。

那些黑白线条, 围成了律风最为熟悉的中国古建筑户牖模样。

交错的钢管支撑,在桥梁中层,构成了无数镂空六方三角格, 在世间最为坚固的材料中,支撑起贯穿南海的通道。

那些错落有致的格线, 既有传统古建筑的婉约,又有将士铠甲的粗犷。

律风沉浸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中, 迅速地建立起了跨海大桥的雏形,宣泄着他对南海的想象。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在桥梁里融入传统文化。

在进行绘制出了钢铁护卫般的长桥之后, 他才慢慢冷静下来,按照南海数据微调桥梁。

落位、桥座、预留航道。

拥有了完整设计外观的大桥,不断延展身躯、弯折曲线,仿佛一座匍匐在海面上的长鞭,带上了“井”字尖戟,透着百兵之勇、战无不胜的气势。

律风不管风云诡秘的委员会怎么想, 这样气势如虹的桥梁,才是他期望站立在南海之上的建筑。

他顺着设计图,快速地制作起概念渲染。

律风几乎没有片刻犹豫地,选择了铁灰如漆、闪着寒光的深灰色涂装。

因为,那是中国南海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色彩,与清晰的高速分道线一起,勾勒出了一条目的明确的通道。

瞿飞在台风过境的一个下午接到了电话。

翁承先言简意赅地叫醒趁着台风睡懒觉的徒弟。

“明天好好收拾一下,做好准备?”

“什么准备!”瞿飞差点从床上跳起来,精神一振。

最新小说: 暴君宠婢 宦妻姜芙 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 少年战歌 三国董卓大传 制霸北美:从一战劳工开始 刚刚权倾朝野,就被女帝模拟人生 极品龙套 遇见刘大人 贞观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