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急了:爱妃,我怎么舍得骗你呢?骗你我是小狗,汪汪汪……
饶是娄妃心思灵慧,也想不到朱宸濠说话的工夫已经学了两声狗叫,表示自己是真的骗她,还以为丈夫是在说笑,就半信半疑,带着孩子上船了。
皇帝抱错了孩子
送走娄妃和三个孩子,朱宸濠匆匆回到王府,就见院里人声鼎沸,数不清的官员,都身穿官服,等着他回来贺寿。朱宸濠低声问迎上前来的刘养正:人都到齐了吗?
刘养正摇头:就差一个王阳明。
王阳明?朱宸濠惊诧:怎么偏偏差了他?他为什么不来?
刘养正道:他派了人送信来,说是正在前来贺寿的路上,可是他的官印忘了带,又派人回去取官印了。现在他正在丰城停下等印,取回来官印,马上就来。
开玩笑!朱宸濠急了:谁等得及他?今天这个宴会,少了谁都没关系,独独就是不能少了他王阳明……那什么,胡十三、凌十一、闵廿四你们三个马上各率一千人,分水路陆路,三路并进,务必要将王阳明与我带回来。
胡十三、凌十一、闵廿四三人道:王爷,水陆只有两路,我们是三人,怎么走法才妥当呢?
你们看着办吧!朱宸濠匆忙丢下一句,向厅堂走去。到了主座上坐好,就见众官员浩浩荡荡进来,分两排坐下,齐声道:恭贺王爷寿辰禧诞,下官这里有礼了。
嗯,朱宸濠冷冰冰地道:皇太后有密旨。
“刷”的一声,众官员一起站了起来,又一起跪在地上,然后众官你看我,我看你,每人脸上都是无尽的狐疑之色。
就听朱宸濠朗声道:昔孝宗皇帝为太监李广所误,抱养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今十四年矣。太后有密旨,命寡人发兵讨罪,共伸大义。汝等知否?
众官员惊得面无血色,都拿眼睛看着巡抚孙燧,他是这里最大的官,他不说话,没人敢吭声表态。就听孙燧笑道:既然有皇太后密旨,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朱宸濠怒极:姓孙的,你三番五次坏寡人的大事,寡人不与你计较,今日寡人就问你一句话,寡人即日移驾南京,你想不想护驾?
孙燧道:护个屁!
朱宸濠大怒:与寡人杀了这个大逆不道的东西!
士兵冲上来,按察副使许逵挺身而出,大喝道:孙都御史,乃钦差大臣,我看你们谁敢动手!
朱宸濠大吼:杀!杀!与寡人将这两个叛逆推出去砍了!
孙燧、许逵双双被推下,顷刻间两颗血淋淋的头颅呈上,骇得众官跌坐于地,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只听朱宸濠沉喝一声:顺我则生,逆我则死!众官扑通通全都吓得跪倒了。
朱宸濠挺立当场,正欲仰天长笑,这时候门口突然响起一阵说母赂律图蝗耍凰坎还遥嗌砺闾澹堇锢矗炜郏蜃胖戾峰┘财斯矗焊赂赂拢廊耍灰堋欠缌鞑抛犹撇⑹且病?br />
有分教:名花含羞宁王府,杀伐声起擂战鼓。千古风流唐学士,无端来此受羞辱。却说宁王见唐伯虎扑过来,顿时发出一声尖叫:快快快,快把这个疯子轰出门外,这厮口味儿太重,寡人真的吃不消……
唐伯虎终被赶出了宁王府。
第九章千载圣学成绝唱
思想与智慧,无法复制也无法承传,那是因为智慧思想是完全个人化的思维运作,是单独一个人不停地采用探究式的思维模式,对自己的大脑的个性化开发。这种开发的过程就是智慧思想的本身,而智者所能够表达的,往往是智慧与思想的最终结果,但这个结果既不是思想也不是智慧,最多不过是思想与智慧的行进方向而已。
所以阳明先生说:致良知。
人心是天渊
出了铁桶一样的宁王府,唐伯虎欣喜若狂。可是害怕宁王继续派人在后面跟踪他,他仍然不敢恢复常态,继续扮作一个疯子,在街上见男人就追,见女人就扑,就这样一步步向城门靠近,终于在天黑时分,出了南昌城。
夜风的山路上,唐伯虎发出怕人的怪笑声,一蹦一跳往前走着,双脚早已被地面上的石子磨得鲜血淋漓,可是他不敢表露出稍微的疼痛感,只能强咬牙关,装出浑然不觉的疯子样,乐颠儿颠儿地往前蹦。
次日,他又蹦了一个白天,眼看太阳落下,他蹦到了丰城,看到了江水正汩汩滔滔,一艘官船停泊在岸边。岸上的一株老树下,坐着密密麻麻的一堆人,都是年轻的书生士子,正在听一个长胡子的官服老人讲课。
只听那长胡子老头讲道:……所谓心者,非今一团血肉之具也,乃指其至灵至明、能作能知者也。此之谓良知也……如果你们的心陷于晦暗之中,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心志恍惚,就会白昼见鬼,明明是通衢大道、光天化日,你们却看到阴鬼昼行、裸其躯体、血污满身,那么你们就离心太远了,离良知太远了,已经到了精神病发作的程度了……咦,你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裸着身体,血污满面的……东西,站在我面前?
众学生一起摇头:报告老师,我们没有看到。
长胡子老头舒了一口气,道:幸好,我也没看到……
这时候唐伯虎突然大叫起来:王阳明,你看到的是真的,我就是赤身裸体、血污满面站在你面前,而且,我是唐伯虎。
那正在讲课的老夫子,就是阳明先生了。听到唐伯虎大叫,先生失笑道:或许是赣西剿匪造了太多的杀孽的缘故,今日我非但神志恍惚,还分明听到了那阴鬼的嘶鸣……唉,大家跟我一起念课文,驱除心里的杂尘:道无形体,万象皆是形体;逆无显晦,人所见有显晦。以形体言天地,一物也;以显晦言人心,其机也。所谓心即理者,以其……
唐伯虎大叫一声:宁王反了,杀了巡抚孙燧和按察副使许逵,还派了山贼前来抓你……
阳明先生笑道:人心是天渊,原只是个天。心之理穷尽,原也是个渊……说话间他缓缓地站起来,突然疾如闪电,已经冲到了河边的船上:船家,立即开船。
舟子正坐在船边聊闲天,听到阳明先生的话,就说道:来时顺风顺水,现在如果往回走,逆水又逆风,走也不能现在走,等明天吧。
这时候唐伯虎紧追在阳明先生身后,扒着船舷大叫道:必须马上走,宁王反了,抓王阳明的兵马,一时三刻就会到这里。
舟子闻言变色,道:我们可得罪不起王爷,这船咱们不能走,走了只怕王爷……刷,啪啦啦。后面的动静,是舟子突见阳明先生拔剑,剑光疾闪,就忽觉自己的脑袋两侧一片温热,两个什么东西掉在了甲板之上。
舟子低头定睛一看,却是两只人耳朵。
好奇怪呀,船上怎么突然多出来两只人耳朵?
舟子心中纳闷,拿手一摸自己的耳朵,却摸了一个空,霎时间舟子发出了惨叫声,才知道自己的耳朵,已经被阳明先生割掉了。
立即开船!阳明先生喝令道:立即开船,你最多丢两只耳朵,敢不开船的话,再丢掉的就是你的老命了!
妻子如衣服
阳明先生牛刀小试,切割舟子耳朵,是他的学生黄绾在《阳明先生行状》中的记述。后世有史家认为,阳明先生割掉舟子的耳朵,虽然有载,但应该不确。因为阳明先生是得道之人,岂有一个得道之人,削人家舟子耳朵的道理?
然而史家忘了,阳明先生尽杀横水、桶冈万名贼众,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割两只耳朵又算得了什么?这夫子天生就是割人耳朵的人,所谓上德不德以为有德,割掉舟子耳朵,才显示出来阳明先生的修为,已经到了不德的境界。
这时候众学生方才醒悟,顿时慌慌张张地往船上跑,唐伯虎也跟着大家,想爬到船上来。阳明先生却上前踩住他的手,道:唐寅啊,你我幽明相隔,我知你死得不甘,可这世道已经够乱的了,你就不要再跑来添乱了,快回转你的阴冥界吧,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