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石桌边,罗海英拉着男子的手就要给孟真跪下,当时在医院,他们光顾着照看爸爸,忘了给恩人致谢。老爷子身体稍好点后,了解清楚情况,就赶着一双儿女来跪谢恩人。
“嗳,嗳,起来起来”,孟真慌忙把人拉起来,虽然电视里经常看到人家下跪,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没见识过,更没有人给自己下跪(路边半跪半坐的职业乞丐除外),“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哎呀,海英,快拉你哥哥起来!”
孟真去过他们家,自然也知道面前的男子是谁,正是罗海英的哥哥罗海强。
“就是就是,你们千万别这样!”
孟庆亮也被吓了一跳,女儿成立基金的事情,他也知道,知道后也非常赞同。当年前妻生病的时候,他们也曾经为医药费犯过难;小韩更不用说,她前夫也是因为缺少医药费,放弃了最后的治疗机会才去世的。
孟真和老爸把两个人拉起来,请他们坐好,开始询问老人的恢复情况。
“我爸爸恢复的情况很好,换的肾也没有出现排斥现象。医生说,再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罗海强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报纸包,“孟老板,这是您留下的营养费,没有用完,还给您!”
“哎,老人后期还需要补充营养和做常规检查,这些钱你们就拿着吧。”
孟真在医院的时候,听罗海强的媳妇儿说过,这次为了给老人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连土地都转租给了别人。
“那怎么好呢,您给我们出子医药费,已经是帮了天大的忙,这钱我们不能再要!”
罗海强忙把钱推到孟真面前。
“呵呵,不是我出,是我的基金。再说了,钱不是给你们花的,而是给老人养身体的。行啦,海英,把钱收起来吧,再推来推去的就没有意思啦!”
“哎呀,这怎么好呀,怎么好!”
罗海强脸上满是感激,心里直说妹妹碰到了一个好老板。
“咦,孟总,您这是要酿葡萄酒吗?”
罗海英见哥哥非常拘谨,目光接触到院子里的大白桶的时候,随口问道。
“哦,对呀,咱们网店不是还剩下一些残次的水果吗,我想试试酿果酒。”
两个大白桶只刷干净了一个,另一个里还有一些紫红色的汁液,所以罗海英才有这样的推测。
“酿果酒?是您自己喝,还是准备卖呀?我哥哥以前就在酒厂打工……”
幸福的日子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失
办果酒厂,那就不是拿两个桶发动家人的小打小闹,而是需要专业的酿酒师、厂房、设备和工人。
酿酒师嘛,孟真看了看罗海强,问道:
“你们酒厂是主营白酒,还是果酒,咱们如果开作坊的话,主要是酿果酒!”
“我们厂主要是做白酒的,不过,我们厂离青梅之乡非常近,再加上青梅酒市场很不错,我们酒厂也酿造青梅酒”,罗海强端起面前的木鱼石茶杯,喝了一大口,“其他水果的话,工艺差不多。我看看资料就可以上手。”
“恩,青梅,咱们也可以酿青梅呀!”
孟真想起她空着的三座山,这些天忙着种水稻,还没有来得及打理。
“酿青梅酒最好,不过咱们这里离青梅的产地比较远,水果运输过来成本比较高!”
“呵呵,这个没关系。我朋友的庄园,好像也有青梅的,我问问她,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和其他的水果一起运过来。”
“哦,那就没有问题了。孟老板,您真的想开果酒厂?”
孟真点头。
这样酿酒师有了,然后是厂房。厂房也方便,山庄上有几处景区还空着不少地方,完全可以选择一处当做果酒作坊,或许这还会成为山庄的一个景点。
接下来是设备,虽然她不想把酒厂建成工业化的大厂,但还是需要产量,再说很多工艺程序是人工无法完成的。所以,现代化的设备是必须的。
“哎呀,孟总,您忘了我之前是干什么的啦?”
一听说孟真想买酿酒的设备,陈峰笑着问道。
“呃,你以前不是搞外贸的吗?”
据说还赔了一大笔钱,然后才来再她这里的嘛。
“对呀,我在岛城折腾过一段时间的外贸,卖的就是食品加工设备,像什么榨汁机,蒸馏器还有什么压榨分离机都有,而且全是出口的哦,质量不是那些山寨小厂子可以比拟的。”
陈峰虽然在外贸上赔了钱,但是对那些产品还是非常有信心,可惜他赶的时机不对,谁让去年发生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不景气呢。
“哦,那就好。”孟真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上面都是罗海强开列的工具单,“陈总,你看看,这些机器都能买到吗?”
“恩,行,我虽然回了泉城,但是岛城的工厂还在呢”,陈峰说着接过详单,逐一看着:“葡萄破碎机,去皮机,榨汁机,果汁分离机,压榨机,硅藻土过滤机、精滤机及无气液体灌装线,应该都有,我给我朋友打个电话,如果有的话咱们就订购?!”
陈峰也觉得可以在山庄开设一个小型的果酒厂,既消化网店的损耗,又可以让游客自己尝试酿酒,还能为网店增加一项新的产品。现在人们讲究纯天然,那他们自己种了水果再用水果来酿酒,绝对够天然,够健康。
“行,设备就交给你啦!”
OK,设备也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工人。工人嘛,也好办。他们山庄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招聘了不少人,昨天安保队的孟队长还通过郑雅给她透话,说是不想总干保安,想在山庄上学点技术。这点孟真可以理解,毕竟保安多少有吃青春饭的意思,等再过十年,孟队长就干不动了。
恩恩,酿酒也是一门技术呀。山庄安保队有十二名保安,大多数都是退伍军人,相信这些人有不少都有这样的想法,趁着年轻多学点技术,哪怕是开车呢,年纪大点也能干呀。
工人的问题也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等设备一到,然后就可以开工酿酒。
“酒桶呢?人家葡萄酒不都是用橡木桶装的吗,咱们是不是也用这种桶呢?”
刘静开会的时候,听完酒厂相关报道后,提出疑问。
“橡木桶?”
孟真摸摸下巴,恩,她还真给忽略了,“没错,用木桶装酒,既提高了酒的档次,方便销售;而且还能让橡木和果酒相互影响,以达到更好的味道。”
“我看网上有很多销售橡木桶的店家,不过,价格好贵哦!”
刘静以前超迷葡萄酒,也曾经自己买过一个小橡木桶在家酿葡萄酒,当时她买了一个三升的就花了三百多块钱,容量更大的价格更高。以后果酒厂开业后,从外面订购橡木桶,估计也要不少钱。
“橡木么,倒是可以弄来,但是谁会做桶呢?”
S省不产橡木,但是庄园可以种,而且以那种近乎变态的生长速
度,酒厂建成后很快就能成材。可做桶是个手艺活,一般的木匠都不一定会做。
“呵呵,我不会,不过我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会做!”
开完会,孟真直接跑到庄头的门头房找王志行,她琢磨着王志行是木匠,即使不会做桶,应该也知道附近谁在行吧。
王志行一听孟真的话,想了一会儿,然后想起一个人来。
“谁呀?”
孟真好奇的跟在王志行的后面,看他的方向不是向外面走,而是朝庄里走,“难道是王三爷?”
“不是,我师父主攻的是家具,做桶不是很行。我说的这人你也认识,就是王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