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三天读懂金融学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2 / 2)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通胀和通缩的起因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主要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进、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与通胀相比,通缩是一个更让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更加难以治理。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一些方面:

一、生产过剩

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在2007年经济顶点的时候很多企业大幅扩张产能,但由于美国次贷带来的经济增长“逆转式”的转变,经济出现下滑,需求萎靡不振,产能如果释放大量产品将难以找到消费者。

二、有效需求不足

因受到投资减少、收入降低、股市低迷的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

三、欧美经济低迷

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和欧洲,经过次贷打击以后,经济一直持续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美国和欧洲09年增长率大幅下滑,由于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主要商品的消费地,欧美经济低迷对世界经济增长打击是巨大的。

四、货币供应量不足

次贷危机使得全球尤其是欧美开始强制要求降低杠杆,即去杠杆化,一定程度造成信贷创造能力不足,目前世界主要央行降息也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一旦前者和庞大的负债结合起来,必然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而庞大的财政问题则又加剧着通货紧缩,从而给本已虚弱的世界经济复苏罩上阴影。小说下载

通胀和通缩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第五节 你被列入黑名单了吗——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个人信用——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眼看着房价飙升,一天上一个台阶。可手里资金不足,怎么办?贷款。周末,同事都开着私车去郊游了,也想有辆车享受享受美满人生。现金不够,怎么办?多数人选择了向银行贷款。

以前,拖欠房贷、车贷并不罕见;信用卡消费不按时还款已是有些人的家常便饭;水电费、电话费、养路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缴纳不及时当时还是普遍存在的。

如今,银行这个“小金库”,着实让我们的生活亮了起来。“贷款”也被人们运用得淋漓尽致。然而,当你此刻开开心心的消费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的“小金库”也有翻脸不认人的时候?银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以此记录贷款人的信用,规范贷款人的行为。所以,“个人信用记录”是当今社会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个人支付电信、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都将逐步成为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报告的一部分。

Tips: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

个人征信系统主要为消费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产品。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已不再局限于信用记录等传统范畴,注意力逐渐转到提供社会综合数据服务的业务领域中来。个人征信系统含有广泛而精确的消费者信息,可解决顾客信息量不足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约束,帮助企业以最有效经济的方式接触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因而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也扩展到直销和零售等领域。在美国个人征信机构的利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直销或数据库营销,个人征信系统已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

从2005年8月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推行的全国统一个人信用数据库基本实现各商业银行联网试运行,全国共有127家商业银行联网,共享个人信用记录。该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基本上把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购房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信息都搜集进来了。个人在全国任何银行所开的账户,都将汇集到同一身份证号下,这也意味着此后个人无论在国内任何地方、任一银行留下“不良记录”,全国各家银行的信贷审查人员均可查询得到。

个人信用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