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打算保留,李煜甚至不需要开启民智。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墨家学说的传播,关键是他也在挑拨着百姓的平等渴望。这个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双面刃,现在可以让百姓绝对的站在他的这边,但日后若是他身居高位,这个制度也会导致百姓站在他的对立面。
他若是只是为了哗众取宠,那么只需要墨门出面,为他宣传即可,何须要开启民智?关键是他不仅仅是启蒙,还宣传民为本,尚同尚贤等精神,甚至制度上也开始朝着这方面看齐。日后若百姓已经习惯了,他骤然取消,百姓真的会允许他取消?”徐福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他真的打算建立一个墨家构思的社会……是这个词吧?他到时候已经身居高位,舍得?”赵风反讽道,在他看来当权者绝对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或者和平民百姓分享这些权利。
赵风的手闻言不免一抖,的确他很难反驳徐福所言。李煜若要造势,自然要选择稳妥一些的办法,如此强烈的开启民智,日后很容易会产生反噬。就算李煜想象不到,墨门的人也应该想象得到,继而提醒他一下。
只是如今并没有改变的意思,反而随着墨子行会的开设愈演愈烈,难道真的……
赵风很想否决这个可能性,但不知道从哪里否决。从开启民智,提升粮食产量,到全民检举、政务公开和财政公开,李煜的确打算打造一个以民为本的官府出来。
关键是,哪天他登上了高位,想要取消,只怕是不可能了,除非他把这些反对他的百姓,都给杀死……这也是他唯一能想象到的结果,只是真的能全部杀死吗?杀万人容易,堵一人之口难,这件事情传出去,天下百姓如何服他?!
“赵兄或许忘记,这里是越人自治区了!”徐福见他纠结的样子,立刻笑着提醒道。
赵风闻言顿时恍然,虽然官员都是中原那边的人,甚至李煜还有可能是陇西李氏子弟,但这里打出去的却是越人自治区。这里的主要居民其实都是以前的山民,都是吴越的确的土著居民,他们才是自治区的构成。
李煜以外人的身份成为这个自治区的主事,自然要照顾到越人的感受。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自治区的这个特殊性,使得以民为本成为必然的结果。
否则也根本不需要有什么自治区的说法,越人也不可能从山里出来成为百姓。
李煜以民为本,很大程度的被迫无奈,也必须要这样做。至少可以看做是这样,才不得不开启民智和以民为本,这才符合功利思想,也更容易被人接受。至于他是否有更加伟大的理想……或许有,但给人的感觉很不现实!
赵风开始接受这个想法,甚至觉得李煜有点可怜了。只是徐福在接受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知识之后,他却意识到,李煜并非是被迫,而是有更大到了以诉求。
他在避免走回无限改朝换代的轮回,想着走一条能千秋万代的道路。这条道路以前没有出现过,所以他必须要把地基给规划出来,然后在打好这个基础。这是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计划,或许要贯穿三到四代人的努力,不得不说他算计得的确很远。
以至于,赵风等很多人,都没有看透这个计划背后的目的。
迫实施民主这点,若是被世人接受,也是一个不错的保护,尤其若百姓的明智都得以开启,对自由和平等有着更高的诉求。那么以后除非是李煜,其他人来到这里,只怕都只能墨守成规,否则的话很容易会引起百姓的反弹。
于是,自治区就不会有外来的官员,又不可能让越民身居高位,于是就保全了李煜。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个自保的手段。
“说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赵风看向徐福。
“我们都是墨门的人,自然知道墨门尚同尚贤的说法。自治区以后或许也会改变用人和任免官员的方法,换言之以后有才能的人陆续能到高位,你我这种寒门都有出头之日,没有才华空有名气的世家子弟将无法出仕。
这样的世界,你不向往?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甚至想要亲自参与到这个时代的建设之中!对了,我改名字了,以后我叫徐庶!”徐福,不已经是徐庶的他微笑着说道。
如果这一刻李煜靠近,会发现在系统之中,徐庶已经是虔信者的身份。
“如果那一天到来的话,或许我也会很向往吧……”赵风愣了愣,随即苦笑着说道。必须要承认,他的确是被徐庶说服了。
第109章天降的缘分
理想不能当面包,一个人却不能没有理想,否则他就不算个完整的人。
对李煜还心存怀疑,赵风的心态的确有改变。只是他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他需要观察,需要去证实这一切,说穿了就是要一定的时间来刷新自己的三观。
李煜自然不知道这些,更不知自己多了一个信徒,真正意义上的信徒。不过到底都在自治区里面,迟早会知道。
徐庶和赵风见面的事情,林铭自然知道,杨浪稍后也告诉了李煜。之后赵风的态度有所改变,频频到墨门行会听道,或者参加了扫盲夜班。这个变化林铭看来眼里,同时加大了对徐庶和赵风的监视力度。
李煜自然也在第三天把徐庶叫了过来,当意识到眼前这位居然已经变成了虔信者之后,他觉得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赵风就算改变,也应该是向好的地方转变才对!
又得知他终于改名为徐庶,顿时是更加开心,每次都徐福徐福的叫他,感觉怪怪的。
叫他过来主要是因为徐庶即将进入军队,学习时间有点短,关键是他的天赋不错,基础的已经完成,剩下的只能依靠在军队里面的积累,更高级的李煜还不敢拿出来。
所谓的军事夜班,教导的也不过是《尉缭子》、《孙子兵法》、《司马法》、《三略》和《六韬》,内容也大多都是简化版,以快速学习完成学业为目的,主要是培养低级军官。
至于更高级的,则需要李煜有更大的能力,来保护这些技术才行。否则传出去,让那些世家学了去,无疑增加他的革命难度罢了。
饶是这样,这些兵法书籍在当代也几乎只有门阀级的存在,家里才会有,而且只有嫡系子弟才能查看。就如同李文,他那么多年也主要是习文学武,兵法韬略几乎没有接触过。
简化版的兵法韬略对于徐庶来说,完全没有难度,三个多月就完成了学业,就是体能和马上战斗或许有点不足,但在夜班没得教,只能去军旅里面学习。
“李文就是个武痴,除了和找人比斗,他几乎没什么心思放在军旅建设上面。你虽然是军侯,但在训练上也要帮着点他,也算是为自己积累点经验!”李煜一点也没有掩饰的偏袒着自己的族弟,也完全没有照顾到他的面子。
“属下必尽全力!”徐庶还能说什么,也不好太超过,只能本分的回答道。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秋收后就到了迎接冬天的准备,生意也开始进入淡季。人们为了冬天开始储备更多的柴火,甚至更多越冬的粮食。
菜干变得非常受欢迎,毕竟冬季主要就是靠这个,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李煜倒是能弄到一些新鲜的蔬菜,系统里面也有出售,只是为了不显得那么妖孽,也会只能先熬着。
日子就这样到了11月,公元180年12月10日。原本要在181年才能平定的桂阳叛乱,在黄盖他们的参与下,提前了一个月结束。
杨璇设计的石灰兵车也是制胜的关键,不过有了黄盖和李文两个猛将的加入,使得战果达到了最大化。这也给李煜带来了一点麻烦,那就是五万灾民!
这些因为叛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两郡无法安置,是故李文做了决定,全部带回自治区。
好在两郡也没有太小气,多少给出了一些粮食,大概可以支持他们抵达自治区。沿途有些世家出面要收留了一些,只是欧阳行发现都是小孩子或者年轻女子,就严厉的拒绝了。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