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话问得莫名其妙,东海王闭嘴,悄悄示意卫兵们靠得更近一些。
光顶也是一愣,寻思了一会才说:“还好,有人发财、有人破财,有人活着、有人死了,还有一批人不自量力,想为朝廷分忧,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江湖嘛,向来如此,你说平静也不平静,你说风波却也还是从前那些风波。”
韩孺子假装没听懂疯僧话中的讥讽,如果是在平时,如果周围没有这么多人,他或许还能镇定自若,现在却只想着如何尽快说服疯僧等人。
“齐王谋逆兵败,朝廷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韩孺子大声问道,话题改变得太突兀,谁也没有回答,他自己说下去,“至少两万人,其中不少是江湖人。”
韩孺子看向林坤山,被抓的江湖人大都与望气者有关。
“去年的那次宫变,江湖人参与了,望气者步蘅如迄今还在狱中,鬼手桂月华下落不明。”
韩孺子闭上嘴,望向众人,少数人明白了他想说什么,却未必认可背后隐藏的结论,韩孺子的目光又落在疯僧身上,醒悟过来,自己只需说服这一个人就行。
韩孺子抱拳拱手,“请大师原谅我刚才的无礼之举,大师避世多年。断不会出卖江湖同道,还请大师再想一想,朝廷是否有过这样的宽宏大量。对谋逆者既往不咎?”
光顶没有开口,他带来的一名江湖人在后面大声道:“这话说得不对。去年宫变的时候我们又没参加,朝廷干嘛要抓我们?至于鬼手桂月华,朝廷不是一直在追捕他吗?”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头,韩孺子摇头,目光仍然盯着疯僧光顶,“不是这样,对朝廷来说,江湖是整体。几十名江湖人参与宫变,那么整个江湖都有问题。就好像……好像诸位受到官吏欺压,恨的是不是所有官吏呢?”
点头的人更多了。
韩孺子觉得自己快要成功了,“朝廷的想法跟你们一样,迟迟未对江湖人下手,只可能有一个原因,正在摸清底细,要将你们一网打尽。”
韩孺子顿了顿,“诸位对武帝诛灭天下豪杰的事情还有印象吧?”
那是十几年前的往事,光顶等人都经历过。闻言色变。
东海王上前道:“所以这次起事必须成功,失去这次机会,整个江湖又要凋敝十年。”
韩孺子解释了半天。却被东海王利用,他急忙道:“摸清底细就得有知情者,朝廷在江湖当中不是安插了奸细,就是收买了内奸。”
韩孺子扫了一眼东海王和林坤山身边的人,这样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里都有假冒者,更不用说想在京北起事的江湖人了。
东海王只关心一件事,“一边抓内奸,一边起事,两不耽误。”
疯僧光顶一生嬉笑怒骂。难得一次陷入沉思,半晌才道:“怀陵县此刻有数百名江湖同道正在等候。一旦决定起事,他们能在一夜之间再召集到同样数量的好汉。还有至少十倍于此的百姓……”
“这就够了。”东海王抢先道,“京北、京南同时起事,不出三天,大事已定,朝廷就是……陛下的了,你们都是大功臣,太后就算摸清了你们的底细又能怎样?”
东海王一着急,连太后都说出来了。
韩孺子正要开口,光顶突然大笑起来,抬手摩挲光头,“真是麻烦,和尚不问世事是有道理的。”
光顶转身走向林坤山,“咱们哥俩儿聊聊,遇到这种事情,还是你比较聪明。”
两人走出几十步远,低声交谈,其他人留在原处不动。
东海王问道:“谁给你的信?杨奉吗?他才是太后的人,你还不明白吗?太后预感到有事情要发生,她知道自己抵挡不了,所以让杨奉故布疑阵,好拖延时间。我不能让你上当,崔家、江湖、这些义兵,可都把赌注押在你身上了。”
韩孺子一开始只是想说服光顶才说出那些话,结果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目光扫来扫去,突然在光顶带来的江湖人当中看到一张略有印象的面孔,“你是三柳巷的匡裁衣?”
那人吓了一跳,“是我……陛下还记得我?”
韩孺子刚搬进倦侯府时,曾经受到围攻,匡裁衣是杨奉“雇”来的闾巷豪杰之一,当时天色较暗,韩孺子只有模糊的印象,因此刚刚认出来。
“当然记得。”韩孺子微笑道。
“我可没被朝廷收买。”匡裁衣自辩道,现在不是与皇帝套交情的好时候。
“你当然不是。”韩孺子只是希望能在关键时刻多拉拢一个人而已,并没有怀疑他。
疯僧光顶和林坤山回来了,和尚还在摩挲头顶,可是主意已定,“人都齐了,总不能无疾而终,那样的话以后咱们没法在江湖上行走了。起事,就在今晚子夜,请皇帝做好再次登基的准备,是否记得我们的功劳不重要,只希望陛下以后能想着天下百姓。”
韩孺子已经想不出劝说的话了,东海王松了口气,林坤山向韩孺子点头示意,他们之前说好了,要将东海王交给光顶,他会遵守诺言。
事情还要按照原计划进行,韩孺子心中却越发不安,正要不顾一切地提出反对,在他身后走出一个人,“等等,还是先把内奸找出来吧。”
“你是谁?”东海王愤怒地问。
那个摘下头上的斗笠,向疯僧光顶拱手道:“和尚认得我吧?”
“嘿,双刀厨子不要命,就算我不认得,我身上的疤也认得你。”
两人似有恩怨,不要命却不在意,大声喝道:“我知道内奸是谁,自己站出来吧!”
韩孺子头都要晕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服江湖人
双刀厨子不要命四十几岁,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其貌不扬,唯一的特点就是神情阴郁,总是一副被人欠账不还的恼怒神情。
他是厨子,也是刀客,在江湖中颇有些名气,却极少与江湖人来往,他那副表情足以撵走绝大多数想与他套近乎的人,即便是在干活的酒楼里,也没人敢自称是他的朋友。
这样一个人突然冒出来,韩孺子惊讶之余,起码能猜出他是追踪金纯忠而来,其他人却完全不可理解,尤其是疯僧光顶,与不要命有过节,和尚的特点是越生气越要笑,问道:“不要命,谁邀请你来的?”
光顶召集众多江湖人物的时候,可从来没考虑过这位厨子。
“没人邀请我,我出来买鱼,正好赶上了。”不要命随意撒谎,将手中的斗笠扔掉,随手从腰后拔出两柄一尺多长的短刀。
这个谎言漏洞百出,可他一亮刀,没人在意谎言,也都举起手中的兵器,本来就很微妙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你真知道谁是内奸?”光顶笑着问道,双手在背后轻轻挥动,示意同来者小心戒备,他了解不要命的风格,厨子一出手必定势不可当。
不要命走到光顶面前,目光阴狠,好像与和尚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内奸就在这里,他要拿到第一手消息,向官府邀功请赏。”顿了一下。他继续道:“十五年前,你被我砍过一刀。我还以为你从此苦练武功,还要再找我报仇呢。”
光顶仍然微笑,“本来我是这么打算的,可是在寺庙里待久了,我突然醒悟,跟一个厨子争什么呢?打败你并不能让我名扬天下。也得不到金银财宝。无非就是发泄心中怒气而已。可我学会了用佛经化解怒气,比打架更容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疯僧说念经就念经,以此表示自己正怒火中烧。
“佛经能化解怒气,可能化解我的刀吗?”不要命厉声问道,话刚出口,好几个人冲上来保护疯僧,不仅那些江湖人敬重疯僧,东海王、林坤山也都不能让光顶死在这里。
只有韩孺子没动。他手下没有高手,参与不了这种事情。
不要命的身手还跟年轻时一样干脆利落,大喝一声,没有砍向疯僧光顶。而是斜冲出去,快逾奔马、狠似猛虎,数柄刀剑擦身而过,他全不在意,不愧于自己的名号。
匡裁衣也是救僧者之一,怎么也没料到自己才是不要命的目标。
其他人也都没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