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到了国外,就都变成了这样呢?是不是到了国外,才真正体会到是自己在挣钱,这些钱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呢?是不是才真正珍惜每一分钱呢?我以为他们的意识是应该有所改变了。
ANDREY也是天天来电话催问业务发展的情况。我简单地对他讲了,关键他有人在国内,其实用不着让我来解释的。前一段时间,我找他催帐,就是找不着他,电话没有人接,手机也不开,发传真他也不回复。我这边电话费都开销太大了。最后我也懒得给他打电话了,反而他却又找到了我。
我同来的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侧面问他:“ANDREY这个人怎么样呢?”
“他人还是比较直率的。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在国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去考虑和解决。”他边吃边对我说。
“我总是感到他的信誉不是很好,总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对于问题出现后,不是认真地去解决,而是任其发展,最后拖得别人都喘不过气。像我们现在的钱,要是索赔就痛快地说一下,没有必要拿一张支票来糊弄我们。”我说起他来就没有好气。
“是的。这一点,我也不能够认同。他做事情就是非常地拖拉,弄得别人不知道如何去做。以前他到中国来做生意带着现金来的,但是全部让国内的人给骗了,所以他也开始对人不相信了。”他附和道,同时也解释一下ANDREY的思想。
“你们公司大吗?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我想详细地探讨一下,了解一下他们公司的情况,做进出口业务,应该最起码地要了解这一点的,没有良好的信誉,我们就没有办法往下做。
“我们公司是合伙的公司,有一个老外,其他的都是中国人。办公室是很不错的,在城市里的很好的地段。人员也还是可以的,我们还有自己的库房,囤积的货物很多,便于销售。”他告诉我。
“哦。”听后,我的心稍微安定了许多。“那我就是希望以后,生意上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要出现其他的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出现,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积极地去处理解决。”我认真地说。
“OK。”他痛快地回答。
我知道他痛快地回答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ANDREY是不是认真,是不是真正地做生意。
前几天,ANDREY也来电话,谈到我这个人,他说,他们来见过我的人都觉得我这个人不错,业务上也是非常地精通。他大加赞赏了一番后,又主动允诺给我个人好处费的事情。我没有动色,他给了我好处费,我也会放到公司里的。但是他的信任也使得我能够继续跟他做生意,以前的事情就自当能够从以后的业务里补回来就是。我总是愿意一揽子看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挣钱也是要从长远里看。
这次的生意,他决定支付全部面料款和辅料款,这个非常适合我们,我也就没有打什么折扣地同意了。但是在料率上,我跟他来的人还是争论了许久。
我在想,后面几个月的生产就要靠ANDREY的订单了。我发觉我自己特别地奇怪,一到九月十月就没有什么订单了。不应该是淡季的时候总是出现淡季的现象。所以我穿插他的订单还是合理的。虽然我们的工人不是非常擅长做棉服,但是在短时间内解决一下生产的空闲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要求技术部小曹安排了所有的板和工艺,甚至是计件工资的时间都给测算出来。
其他的非生产性安排是,我们决定花几千元钱,全体职工房山云水洞去玩一下。
这次,我也有意放宽了条件,职工可以带家属一起去玩。目的就是要扩大影响,使我们职工的每一个员工和家属都感到公司是正常经营的,还是有信心让大家在这个公司工作得更好。旅游作为了一个动力和宣传。
三辆大轿车来到我们工厂的门口。
李玉平负责人员上的安排和调配。
我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心里特别地自豪。
我自己开车带着财务部的人员一起先去看场地和交费。
这个季节不是很多人都来到这个旅游景点的。我们的到来给这里平添了许多的热闹。由于山路比较窄小,我要求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互相帮忙。确实路非常地陡,连我自己都感到非常地累,喘不过气来。阿红一直跟在我的身边。
大家是那么高兴,是那么地轻松。
我问财务部的人:“你们说,‘十一’我们发些上什么好呢?”
“没有什么钱,就发些水果什么的。”他们回答的非常简单。
“那就每人一筐梨。怎么样?”我建议道。
“可以。”大家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想法。
“分梨(谐音:离)可不好呀!”阿红顺嘴说了一下。
“什么分离呀,不要那么迷信。”我没有多想什么。
第六十章
我们在那里玩了整整的一天,下午我们才驱车往回走。我开车超过那几辆大车,看到有的还在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的已经开始累了闭着眼睛睡觉。
老于没有去,在厂里留守。我回到厂里后,他找到我。
“我想我应该辞职了。家里的事情太多,我没有办法专心地工作。”他不好意思地说。
“是吗?那也好。”我总是那样,不愿意强留什么人。
“我就干到十月份。”他说。
“那好吧。”我说。“对了,大家说‘十一’分梨,你看怎么样?”我调转了话题。
“好是好,就是不是很吉利。分梨就是分离,不太好。”他也提出同样的想法。
“从经济实用角度来看,这样是比较好的,数量显得多,花钱又少。”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想法。
“那你就看着办好了。哈哈哈。”他笑了。
“‘十一’不准备回去了吗?”我问他。
“不了。孩子要到这里玩一下。‘十一’就在这里度过吧。”他很有兴致地说。
“不错。还有你的工资,等我们过了‘十一’再想办法给你,可以吗?”我征求他的意见。
“没有问题的。我们是什么关系,有钱了再给我。”他很大方地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