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了。分家对合资来说是合适的,至少我们不用计算租金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三、四楼的产量也没有上去,等于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补贴这块窟窿。因此我们的利润就非常地低。”我说。
他没有再讲下去,转身走了。
我知道他们或者是安斗是非常了解这一现状的。
我总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去具体做些什么。现在就是这样。我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分家,我们合资这边应该具体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首先,我们要买一台压胶机,过去我们一直用老其立的那台旧的,分家后,我们就不可能再用了,以避免造成生产环节上的脱节。我们不可能等待老其立的工作人员为合资这部分服务的。具体的经济纠纷也是容易产生的。因此我下决心买了一台新的。
在车间里,我们增加了四台专业设备,使得我们每条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提高。另外我们还更新了一些旧的缝纫机。我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将旧的缝纫机全部替换掉,换成新的高速缝纫机。这样产品的质量有所保障,减少赃物,提高工效。在裁剪方面,我们购置了新的裁剪案子,买了新的裁刀,进一步节约了面料,提高经济效益。
最为可喜的是,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电脑打板排料设备,平添了技术力量。我就是要用先进的设备弥补李师傅离开的问题。现在的技术力量是薄弱的,但是用好的设备可以弥补他们的内在不足。这台先进的系统还可以使我们改变了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打板排料和同裁剪衔接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当然还要有他们特别是老赵的辛勤努力。在那家软件公司的指导和培训下,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这个系统的生成,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我就是要用电脑进行企业的系统管理,造就一个良好的经营氛围。
不管如何,我看到老赵和小曹,她们能够这么快地学会,而且运用自如了。这个对一个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人来讲,是何等的不容易呀!从开始的胆怯没有自信心,到后来的自信和熟练的运用,这个对她们来讲本身就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部系统的引进也使得我们合资公司这边有了更加重的砝码,奠定了我们的技术基础和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我就想这样树立一个新的形象,一个现代管理的企业形象。
当然,我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是非常之多的。首先是订单,目前做的订单做完后就没有续的订单了。虽然还有些小的客人来做,但是不能够满足车间的需要。我的确开始犯愁。
有的时候,就是在你没有办法的时候,总会有新的订单来临,而且是他们自己找上来的。我好像发现我自己永远是这样,也许是上帝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我一把。一家进出口公司找到我,问能不能加工日本的工作服。我当时就答复,没有问题。从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够赢得日本人的信服。我们都知道,做日本人的订单,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我们的客人最近要来北京,到时候到你们厂看一下。”外贸的严经理对我说。
“好的。我们随时恭候。”我高兴而自信地回答。
事情好像就是这么简单,好像没有任何的波折。其实我知道,没有这个订单,我们将面临的是停产。我不会让别人看我的笑话的。
麦克又找到我,问我是不是可以做棉服。我说可以。
但是在这之前,我希望他们能够先将以前的欠款付齐,然后再做后面的。麦克没有反对,他理解我的苦衷。真的,他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老外。
第四十四章
他的这批棉服的数量是比较大的,我们合资公司自己很难做。所以我决定在外面加工。可是客人给的那么一点儿定金也是不够买原料的,所以我又求助于钱方。
他一见到生意,就像是拉满弦的弓,非常地兴奋,并且是那么地亢奋。他不打犹豫地接受了。
由于麦克给的价格比较低,所以我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就尽可能地选择便宜的原料和辅料,使我们的利润能够有一定的保障。不尽人意的就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合适的加工厂,最后找到的,也是非常地远,给我们的质量监督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同时提高了我们的成本。
不仅仅是麦克着急,就是我自己也感到事情不太妙,觉得肯定要赔钱了。果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钱方的面料出现了严重的色差,面料的耗料率没有准的时候,总是不够,最后我只好自己亲自定下来,但是为时已晚。
货开始发了,但是麦克的钱又没有到位。
麦克来到我的办公室。
“晓升,实在抱歉,我联系不上我的老板。”他对我说。
看他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么只好不发货了。”我这样说。
“是的,也是没有办法。我联系不上我的老板,连我自己怎么生活都不知道了。”他情绪非常地低落。
“总的看,你老板那里还欠我们四万多美圆。”我给看我计算的结果。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呢?”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再想办法联系你的老板吧。”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失落地走了。
我也没有了精神,可是还是要一点一点地走,关键是那么多的工人,大家在看着我,每到月初都要看着我,他们的期待使我心里无比地难受。
表面上看是我的决策失误,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亚洲的金融风暴开始影响了我们国家,这种影响是缓慢的,让人一开始没有感觉,但是仔细地分析,就可以看出来,现在整体的世界经济开始下滑,作为依靠出口的中国来讲,自然也就不可例外。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乃至国家的经济形势开始软着陆,但是我的观点总是想,我们还是要积极求得发展,为什么有的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依然挣到钱呢?为什么他们还是能够发展呢?这个就是我的理论,我希望做这样的公司,在经济条件不利的环境里,我们依然可以生存和发展。
摆在面前的形势和困难是客观的。我最为发愁的还是工人的工资。由于订单量不大,工人的工资收入低了,生产数量也不高。开始出现许多工人开始流动的问题。特别是来的那些山东的学生,她们开始一个一个地走了,表面上是受不了服装厂的苦,实际上是她们本来就没有思想准备到服装厂里来,造成心理上的失落。虽然我是那么倍加爱护她们,但是还是没有能够留住她们,最后剩下的越来越少。
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