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人生浮沉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2 / 2)

她哭了,说是好久没有人这么关心她了。

时间太晚了,她穿上衣服,回家去了。

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久久没有入睡,刚才我同她的疯狂,并没有使我过早地入睡。她的故事,也可以说是经历总是沥沥在眼前。我感叹人生,感叹人生中的悲哀。她就是这样,事业上的成功,但是家庭确实如此地苦涩。本来是追求到的爱情,但是却为性生活而葬送。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性生活的好坏同爱情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的人就是不敢明确这样的观点罢了。就如同我现在一样,我的妻子小媛现在不理我,连碰都不让我碰,我的心里就有着非常大的反感。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也许不会同另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可能我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是我是一个比较正统的人,应该讲对性是比较严肃的,没有特殊的条件,我肯定是不会想露非非的。

同另外的女人发生了这种关系,并没有给我带来兴奋,反而我开始厌倦。

第十一章

工商局批准了我们这个合资企业。现在的关键就是双方入资的问题。我负责外方的投资部分,中方投资由其立衬衫厂自己来安排。外方验资的是北京会计事务所。加上我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外商的资金一入进来就给出了验资报告。拿着双方的验资报告,上报市经贸委批准。我没有仔细地看中方的资金注入情况,仅仅是表面的文字。

在这个年代,假合资也是很多,有的是外商的资金没有注入就开业,有的是让外商的资金打一个来回就算完结,而后者是非常之多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给了中外合资企业比较优惠的条件,首先可以买免税车,其次是税收上是三免两减,三年的所得税是免的,三年后,还有两年时间是减税的。正是这样的优惠条件,才造成很多人浑水摸鱼。

然而,我们这个中外合资企业还是非常正规。关键是中方的产权没有彻底划归合资,特别是房产证。但是我认为,我可能不会在这个企业干长,但是这个企业本身是要干长的,所以中方产权问题也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关键是外方的入资。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别的事情就好办了。

在小敏和于洁上班后,我就正式向她们讲了我的想法和现在这个合资企业进行到什么地方。

“那你以后就是总经理了。呵呵,晓总。”小敏的话里好像有话。

我没有说什么,一下子成为一个三百多人的工厂的老总,这个是我人生中的突变。特别是对我来讲,这个就是我的机会,也许这就是预示着我的事业生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也许我就有可能为了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应该奔的目标。哈哈哈,对我晓升来讲,真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我开始筹备这个合资企业的人员安排。李玉平副厂长,现在就可以直呼其名了,她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告诉我谁可以,哪个人的能力好一些。对我来讲,我不了解他们厂内的人员能力和个性,所以初期就只好来听李玉平的意见,但是我还要对每个人要进行认真的谈话,看看到底是不是可以成为我的管理阶层的一员。

在这个老厂子里,出现了一个合资企业,大家都是非常希望进入这里来,可以多挣一些工资。的确,一提到合资,大家想到的就是工资待遇要好于国有企业。我以为很少有人考虑到合资企业里的管理要好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的单位时间的效率要好于国有企业。到了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象国有企业那样论资排辈。

我首先写了公司的管理人员守则,要求所有的人员要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努力工作。公司对人员的管理要奖惩罚劣,奖惩分明,不姑息养奸。公司强调效率管理,没有效率就无法生存,就是以效益求生存的原则。

对于总的框架,我考虑主要是要充实第一线的人员,提高生产能力,这个是企业效益的根本。管理阶层主要设立下列的部门:人事部,其主要负责人事和行政工作的;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财务,我让我的弟弟来做主管会计;生产部,就是车间,由李玉平来负责,同时她是公司的副总经理;技术部,负责公司打版推版、技术工艺和打制样品,另外就是指导车间的技术上的事情;供销部,主要负责原辅料的提取和订购工作。在北京,我依然保留着我们原来的几个人,就叫业务部。

对于人的安排上,我诚邀王师傅和李薇到工厂负责技术部。我一直认为技术工作是公司产品的质量保障,没有这个部门,那么我们有再多的客人也是没有用的,只能会使我们的信誉做不起来。所以说,技术部是对公司产品的技术问题解释的全权代表,是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另外也是对公司节约创收的监督。我的侧重点是偏倚这个部门的。

当然生产更加关键,没有效率是没有用的,提高生产的效率是公司开业后要面对的问题。那么要是想提高生产效率,最为关键的就是工人的工资应该如何定位,我不愿意听从过去的意见,在这一点上,我有我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将记件工资贯彻到底,让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每天应该挣到多少钱。车间组长工资拿组里的平均工资。车间主任属于管理阶层的人员,从原来的每个车间两名改为一名,即缝制车间一个主任,裁减和平整及包装属于一个车间,设置一个主任。

完成了这些框架,我就可以开始着手寻找人才。首先从工厂内部招聘开始,并要求李玉平将广告贴了出去。开始大家还是不信任,没有很多的人报名。后来大家看到这个是真的事情的时候,就开始陆续报名。虽然李玉平也给我预定了一些人选,可是我还是想在众多的报名人中发现更加好的人才。同时我还希望应聘的人员要有自己的进入公司的理由。我喜欢有头脑的人,也喜欢脚踏实地的人。

此时的张厂长好像如释重负,经营上的事情就不管了。不过还有一半的工人和管理阶层的人员,他要考虑的,究其原因他要对老的企业进行改革。合资企业是第一步的,可以划归一半的人员。另外的一半,他对我说,考虑让另外一个女厂长管理,造成两方面竞争的局面。他的设想也是非常好的,分流现有的人员,从而使原有的矛盾不攻自破。他对我讲,他们还在讨论一个新的中日合资的小的服装公司,具体事宜在讨论之中。他说还准备建立两个公司,其中的一个就是已经被人租的商店。

我面对眼前的事情,重点就是考虑先把公司正式建立起来,正常运转以后,再看我们的努力和发展。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不是门外汉。但是我又没有完全局限在工厂里,所以思维还是先进的,不同他们工厂里的人们。我喜欢这样,这样一方面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一方面我自己也有信心。如果总是处在失望和自卑当中,恐怕我也是没有任何勇气的。我需要这样的氛围,可以使我充分发挥我自己的能力。这也许就是张厂长及我们这个合资公司的董事长所希望的。

我非常清楚,一个企业,没有很好的订单,就是靠自己所谓的能力和管理,是不足以让企业发展的。因此我必须现在就要把以后的订单考虑在内,努力接更多的订单,这样工人有钱可挣,公司也就有钱可挣,我自己也就可以有足够的业务提成。我规定,公司任何一个人如果带来订单,可以支付销售额的1%,那么我自己这样做也是符合公司规定的。

报名时间过了。我开始浏览一下花名册,稍微总结一下,然后准备开始逐一面试。

第十二章

这是个老的企业,上上下下对面试还存在着神秘和害怕之感,很多人听说要面试还有些胆怯,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报名。据李玉平讲,她做了好多人的工作,很多人还是要征求她的意见的,她毕竟是生产厂长。我对他们来讲是陌生的,但是她对他们来讲是不陌生的,而且都是同甘共苦过的,当然大多数人是她李玉平圈内的人。

在面试的那一天,确实大家显得非常地严肃,也有些紧张。

先是人事部经理的人选。她是李玉平推荐的,年龄同她相仿,微胖,但是显然不是小县城里的人。我同她聊了一下,感觉她的气质和社会关系都比较适合我的需要。我不是当地的,难免有些事情要靠当地人来解决,所以我需要一个在当地能够为我串一串关系的人,这些关系应该是上上下下的。但是我最为注重的还是她的能力。她叫秦丽华。

然后是技术部人员和财务部的人员。言谈之中,我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在这个总经理的位置上,我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能力,董事长赋予我的权利也是非常大的,合资企业内部的财政和人事全部由我来负责。这两个部门的人员比较多,我一一进行了谈话,选定了合适的人选,特别是技术部,我还让李薇帮助我参谋了一番,她毕竟是我的技术质量部经理。

供销部是我的一个看中的部门。我没有过多地设置人员,原因就是老谢他可以帮助这个部门做些事情,再找一个是为了跑跑颠颠,发货提货什么的就够了。经过同老谢的商量,我们就选中了原厂里的供销科里的一个小伙子。

管理人员定下来,也就可以使公司的框架结构初步形成了。车间部分,主要是在现有班组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调整,尤其是裁剪和平整部分,必须要从原厂的部分里分解出来。具体的人员,我就委托李玉平来安排了。当然过多的还是李玉平圈内的人,至少没有同她有什么过节的。

对于待遇问题,我们一起商量过,根据小县城的具体情况,确定了副总经理的工资、部门经理的工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人的记件工资标准。坦率地讲,我是想带来更多的新的东西,但是我现在是不行的,仅仅有初步的服装经验是不能够足以管理一个三百多人的工厂的。所以对于具体的部门等等,我没有做太大的处理,还有许多地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