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权臣本纪 > 第56部分

第56部分(1 / 2)

>  “叔子,你方才也听到了,那老农的意思,仿佛是说,土地倘贫瘠,倒不如不要,去做佃客,你如何看此事?”

尚书郎一职是寒素之品,李祜二十岁举孝廉为郎,早在成若敖为尚书令时,便入尚书台,一直跟着太傅历练,其人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平日话并不多。

“食者,民之本,百姓十分重视土地,自古皆然,可大人既然这么问,便是心有存疑,下官给大人算清一笔帐,大人自会明白其中缘由。”

李祜身子微微伏了伏,才继续道:“下官出身平民之家,是家中长男,十三岁那年家父病逝,家中一切事宜便落在下官身上,对每年要向官府完粮纳税之事,还算清楚。”

成去非微微颔首,步子放得更缓了,世家自会免一切赋役,更遑论乌衣巷四姓,他平日里难知具体数字亦不足为奇。

“我朝田有田租,户有户赋,丁有口钱,先说田租,每亩征税三斗,表面上看似乎轻微,实则不然,户赋中,丁男除绸布绢各二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另还要交租米五石,禄米二石,合计起来,便为八石四斗,这户赋中加的租米、禄米与田税实为重合,如此一算,不可谓不重,下官虽家道不振,但多少要比寻常百姓好些,尚觉不堪重役,何况普通黎民?”

李祜的话点到此为止,余下的留给成去非思量,江左大族除却自本族无须纳税,无须赋役,另可荫庇亲属,高者可荫九族,低者尚可荫三世,这其中就包括了依附于世家的佃客,李祜的话弦外之音,成去非已全然领略,这才明白为何祖皇帝晚年的土断收效甚微,症结便在于此了,自祖皇帝后,历经两朝,再无土断之计,如今江左土地兼并之祸早已伤及军国大政。

一朝之积弊,犹如野草,向来都是疯长,拼力革除,尚且不尽,稍有懈怠,满目尽是。静斋曾言,土断之计,不过犹薪柴之火,能添则添,火堆自然会再度熊熊燃烧,可一旦火种彻底熄灭,添再多的柴,也无事于补,就看他成去非从各处着眼,能为社稷准备多少薪柴了。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方可富国安家,这正是下官的切身体会。”李祜忽轻叹,这个道理尚书令难道不懂?只是知与行,隔着的是人心,他不能再往深里说,尚书令虽一心求变,可其根基到底是立在乌衣巷上头,想到这,李祜便忧心忡忡望了成去非一眼:

乌衣巷大公子,终究同故去太傅是不同的。

一直到尚书台办公事了,成去非回了乌衣巷,才遣赵器去顾府找阿灰。

那边顾曙也是刚回到家中,见赵器后脚就到,一阵纳罕,倘有事为何方才在尚书台未曾提及呢?虽这么想,顾曙一点也不耽误,官服未除便同赵器去了。

“大公子。”顾曙谦谦一笑,行了礼,看成去非示意,便坐了下来。

成去非搁笔直言:“去年洪涝赈灾一事,虽说是由你家大人全权主持,可下头具体事宜都是你操办,我听言拿粮换了地,可有此事?”

“大公子是听何人所言?”顾曙仍挂着笑,镇定得很,“确有换田的人家,不过皆出于自愿,大公子岂会不知这其中原委。”

这一句倒和李祜所言贴合到一处了。

阿灰好一个气定从容,气氛沉寂下来,成去非低首写了一行什么,复又抬眼问他:“我朝一品官员家里可占地多少?普通百姓又能占地多少?”

顾曙眼波起了涟漪,收了笑:“官员是五十顷,大约合成五千多亩,而百姓则是七十亩。虽说朝廷的规矩如此,可江左地促,实际占不了这些数目。”

江左地促,是实情,可山山水水本是国之所有,世家们封山占水,与民争利,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品二品大员又可荫庇多少户僮客?”

“五十户。”

“我多问一句,你府上现在有多少亩地?又有多少荫户?”成去非的语气不觉透着凉意。

顾曙这才明白他问话目的所在,敛了笑,神色平静:“顾家确是有几处园子,可也还都在规格之内。倘有逾矩处,曙怕是也无权整顿,还望大公子体谅。”

一番话说的在情在理,顾府的园子不仅在建康,会稽、江陵、宣城等风景优美处皆置产业。子昭未致仕前,经常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入山林,便十分引人注目,百姓竟误以为是盗贼。

“阿灰,”成去非忽向他投来淡淡一瞥,“你身居高职,也是年少成名的人物,静斋曾说你堪比王佐之才,正是朝廷脊梁,倘连你也觉得你府上那些园子是在规格之内,又云逾矩无奈,尽是些避重就轻的意思,当日东堂之上,你拿云的心志是儿戏么?”

顾曙沉默,半日方抬首看成去非:“曙自知疥癣之疾他日便是肘腋之患,圣人说‘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才,有财斯有用’,曙专管度支计量,怎会不知这其中利害?方才所言,却亦出肺腑,不过道实情而已。”

“你既知道,便更无可推咎,我朝立国以来,土无一日不兼,地无一日不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你我自当迎难而上,父兄渐老,正是我辈大有为时,”成去非话至此,便不给他任何回旋的余地:

“乌衣巷四姓,你来主持大局清查,就先从我家里开始。”

成去非自有人不能拒之威,几句下来,顾曙只觉脊背发凉,成去非果真是成去非,这么一块烫手的热山芋轻而易举地就抛到自己怀里了,心底一阵喟叹。

这差事他两头得罪不起,尚书令已发话,从自家府邸开始清查,姿态已经摆在那儿,他敷衍不起成去非,更何况自太傅在时成家就以节俭著称,想必可查不多。而查四姓,明摆着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他又认真不得,如此煎熬想了半晌,也没了回应。

成去非缓缓起身,朝窗子那走去,看外头一地春光,和煦温柔,乌衣巷悠游的日子远胜这春光自在,窗子那忽灌进一股春风,吹得他袍角翩翩。

“我知道这差事不好办,难处你我皆知,却不得不行,这大概便是圣人所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劳你了。”

事到如今,顾曙也只能领命而出,外头冒了新芽的枝桠间洒下明晃晃的阳光,有些刺目,顾曙驻足片刻抬首看了看,大步去了。

阿灰那一袭清逸身影很快消失,这样好的春日,注定要辜负了。

他们这一代人,慵倦的高门子弟此刻斜冠簪花,曲水流觞,是要卧候胡虏骑兵踏尘南下的杀伐,还是在等忍无可忍的百姓揭竿而起,砍下那大好头颅血溅这一幅江左画卷?

成去非微微眯起眼,冥想许久,等回神方唤来赵器,低声吩咐了:

“替我去看看贺姑娘,问四儿她饮食起居可还都好,告诉她,春光正盛,姑娘倘想踏青散心,尽管去,用心照料便好。”

第97章

清明这日; 顾曙从鸡笼山下来时,半路就落了雨,两旁往来皆是走马嬉游踏青的浮华少年,他不曾带伞; 只得在一家酒栈檐下驻足避雨。不远处忽起骚乱,顾曙循声望去; 人们围作一团不知发生了何事。

雨势不小; 油纸伞挨挨挤挤在一处,推搡间难免有些刮碰; 有人低声笑骂起来。人影挪闪间; 顾曙似乎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心里一跳,起身借了把伞径直走过去。

中间果然困着一个人。

竟是那位贺姑娘。

琬宁浑身湿漉漉地立在那里; 兀自淋着雨,怀中抱了东西,用油纸布裹着。身边掌柜模样的人,手里正抖着一个镯子:“怎还敢说不是假的?看你也是正经姑娘家; 怎好拿个假镯子骗人?”

那镯子几乎要甩到她脸上,她只红着脸; 也不见争辩,极力忍住泪; 身子早已湿透,愈发显得雪清玉瘦,容颜憔悴。

上回靛花巷一遇; 恍如昨日,顾曙上前一把擒稳那人的手甩了出去,冷冷道:“你要伤到这位姑娘了。”

这人一挣,斜眼瞥他:“怎么?你是来出头的?”

琬宁怯怯抬首认出顾曙,如此,更觉窘迫,这边顾曙早立于身侧替她挡了雨,柔声宽慰:“贺姑娘你不要怕。”

话音刚落,那人要过来拉扯顾曙,顾曙心底嫌恶,目光直直扫过去:“你最好离我远一点。”他罕有如此凌厉的时候,这人被这眼神摄住,嘴里却仍大声嚷嚷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