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幻ζ鹄戳恕K桓宜翟颍乙裁恍那榇蛱欢?br />
最近,舞客们热议的话题尽围绕那天的“太君失踪案”展开。
“不知哪个胆大的记者刊登了一篇文章报导某个日军军官在吉祥歌舞厅发酒疯后被抗日组织的人袭击一事。日本人立即干预进来,抓走了那个记者,还责令那家报纸停办。听说那个记者已经死了。”
“怎么好像听说那个记者已经被放出来了。”
“日本人哪有这么好心?我倒是听说扔进汉江了,那还有命?”
“那日本军医官不知什么来头,怎么让日本人大动干戈成这样?这两天全城清查,听说硚口一次就枪毙了咱们一百多个中国人。”
“可能不光是为这件事吧,日本人借口这事杀鸡儆猴倒是真的,给咱们中国人颜色看,看谁日后敢跟他们对着干。”
“估摸着是这么回事。最近闹腾得厉害,晚上还是早点回家吧,避过这阵子再出来玩。”
“怕什么,躲家里就没事了,我还不如蹲这里呢,没看到日本人很快就撤走围栏了吗。这家老板跟日本人关系一直不错,要不早就被封了。”
听着这些压低声音的八卦新闻,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日本人杀中国人比宰鸡杀鹅还随意。正如春树担心的那样,那次的暗杀行动到底牵连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这两天宵禁,舞厅都是早早地关门,季老板又担心我受到惊吓需要休养,故而让我每晚六点就回去。
我的声带因那晚的哭喊和着凉有点倒仓没法发挥正常音色,便同意了老板的安排。
走在暮色笼罩的大街上,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叫人力车,就这么孤单地走回去,穿过一个个被侵略者掠夺、蹂躏过无数次的大街小巷,心中的悲凉一如这沉沉的暮霭笼罩了全身。
“先生,可怜可怜我们吧。”两个乞讨的童音在不远处响起,看不见人影,估计就在附近某个巷子内。“太太,可怜可怜我们吧。”稚嫩的童音不懈地乞讨着。
“滚开!”粗声粗气的男音响起,接着是什么东西打翻在地的声音和一个孩子骤然发出的哭声。
“脏死了,好好好,给你们一块糕。”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但那个孩子的哭声更响了。
我循声而去,看到两个年仅五六岁的男孩,破烂的衣衫几乎遮盖不住身体,其中一个捂着膝盖坐在地上,正是哭得厉害的那个孩子。
见我走过去,正在将地上的一小团剩饭捡入碗里的男孩立即站起来迎向我:“小姐,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我看着那碗里混着泥土的饭粒遗憾地摇摇头:“我没带吃的,不如给你钱吧。”说着,我一边掏日军用票,一边蹲□看那个孩子哭的孩子。“膝盖破了?”男孩点点头,移开脏脏的小手让我看伤口,蹭破了一大块皮,血水沾染着泥屑渗出表皮。
“姐姐,我们不要钱。”另一个男孩站到我跟前,“我们只要吃的。”
已经将钱拿在手里的我不知怎么收回去,“这就可以换吃的啊。”我有些不解。
“没等我们换到吃的就被大人抢走了,直接给我们吃的吧,我饿了。”一双比年纪显得老成的眼睛充满渴望地看着我。
“那——我带你们去找吃的,顺便把他的伤口处理一下。”
男孩高兴地点头,对那地上哭的孩子劝道:“别哭了,有吃的了。”说完,去拉他。
两个孩子高兴而拘谨地跟在我后面,我回过身一左一右拉起他俩。两个孩子脏兮兮的小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找到最近的一家饭庄,还没来及招呼,一个伙计寒着脸对两个男孩道:“怎么又来了?”转而客气地对我说:“这些孩子最近天天在这附近转悠,骗吃骗喝,博取好心人的同情。”
“既然能博得同情就不算骗吃骗喝啦。”我笑道,“只管拿吃的来。”
“小姐,你等会儿就知道厉害了。”伙计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一笼蒸包上来后,两个孩子并不急,挺斯文地吃,刚吃到一半,就听外面传来更多孩子的叫喊声,顷刻间,我们这桌已经聚满了一个个衣衫破烂的小萝卜头,大大小小足够组织一支足球队。
这两个孩子见状,各自拿了一只包子闪到一旁,将位置腾给后来的一帮孩子。
很快一笼蒸包被一只只黑乎乎的小手取走,没拿到的却一起向我哀求。有叫我姐姐的,有叫我阿姨的,有叫我小姐的,还有叫我太太的。
刚才那个伙计撇撇嘴:“喏,继续好心吧。”
我一咬牙,将剩余的日军用票统统放到柜面上,“够多少就上多少。”
伙计摇摇头又点头:“成。”立即去端吃的上来。
铛!铛!外面传来敲锣的声响。一个嗓子尖尖的声音叫道:“老少爷儿们注意看哪,这就是跟皇军作对的匪徒的下场!”铛铛!又是两记锣响,一边吆喝一边敲锣。
上了桌的孩子们头也不抬,只管填饱肚皮,我却被吸引过去,只见缓缓而过的马车上竖着十几根竹竿,竹竿上挂着的居然是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怒目而视,有的则半睁半闭,随着车身的震动在竹竿上来回晃荡……
我突然想呕吐,连忙捂住嘴转过身来,心通通直跳。一霎那,一个可怕的想法拂掠而过:“尔忠国若会这样,我该怎么办?”不不不,我惊慌地立即将这种想法扫除出去。不会,他一定不会有这么一天。他武功高强,绝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心是如此地慌乱,我使劲抚着心口,让呼吸渐渐恢复正常。
“唉,什么世道!”伙计站在门里看着远去的马车叹道,“这又得丢下多少孤儿寡母数着日子过啊。”
作者有话要说:让亲们久等了,后面的内容看卷标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也就是互动啊,JQ啊,浮云神马的。。。。。。
不必鸡冻,毕竟大家都有免疫力了。
吼吼吼!
191
191、华清池 。。。
听伙计讲这些孩子都是没爹没妈的孤儿,有的早就是了,有的则是逃难的路上失去了双亲,不得不流落街头,渐渐的就凑在一起组成小丐帮了,满城讨饭吃。最近一直出现在这一带,大概这一带的人挨近租界,相对于难民区日子过的稍宽松些,孩子们便到这里讨饭吃。
“总这样也不是事儿啊。”一个五十来岁的食客看着这些孩子摇头,“可怜哦。”
这些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便同我刚遇上的那两个,也就五、六岁。
看着这些原本并非野孩子的野孩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这位姑娘,你心眼儿好,但是有句俗话,救急不救穷,你今儿帮,明儿帮,再怎么帮也帮不长久啊。我们都帮过,可孩子太多,帮一个不帮另一个?不好办哪。”那个食客瞧敲了敲桌面。
他说的在理,我的确帮不了这么多孩子,细数数,一共十五个,听说还有两个病着,来不了。个子最高的那个男孩头发长的像女孩子,且黏乎乎,乱蓬蓬,跟鸡窝一般。这群孩子集体散发着馊臭味,不知多久没洗澡了,其中五、六个是小女孩,不仔细看,他们的样貌几乎没有区别,一个字:脏。
“麻烦您借给我一点钱,我需要打个电话,明天我经过这里还给您。”我朝坐在柜台里的老板娘说道。
“行行行!”老板娘二话没说递过来一些小票,还告诉我哪里可以打电话。
十分钟后,我谢过电话亭的小老板,高兴地回到小饭庄。
办妥了这件事,心头的不快舒缓了许多,因为很快,这些孩子就有“家”了。
我刚打了电话给高铭锐,他跟中华慈善协会、世界红十字会、战时保育会等组织都有联络,一直在从事这方面工作,这会儿找他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算是找对人了。
这些孩子吃完后,在最高个儿男孩的带领下一起跪下,一个个冲我磕头表示感恩,口里照旧叫姐姐的叫姐姐,叫太太的叫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