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次日,御驾启程,依然在……
次日,御驾启程,依然在敖汉旗的地界内走。
敖汉旗,顾名思义,敖汉的蒙古语就是老大的意思,从昭乌达盟(赤峰)到科尔沁哲里木盟(通辽)之间的土地几乎都属于敖汉旗。
地盘够大,所以才敢叫敖汉旗,同时敖汉旗郡王同时也是昭乌达盟长。
皇帝这次的东巡至少有一半的路程在敖汉旗内,这就是昭乌达盟的底气,他们认为皇上一定会接受他们献上的女子。
皇帝也确实把巴林氏纳为嫔妃,但却只给人家封了一个常在这样低等的嫔妃位份。
大清的皇帝,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帝,等等这些骁勇好战的皇帝在蒙古诸部眼里那是真正的天可汗,他们的威严无可复加。到了当今圣上,同他的祖父康熙非常相似,待人宽厚仁慈,但意志强悍,杀伐果决。
蒙古诸部早就对清廷臣服久矣,现在遇到乾隆这样的皇帝,更加连一句不好的话都不敢说,次日老老实实去御帐谢恩。
巴林氏的父亲纳亲非常激动,对于皇帝感恩无比,她的女儿能嫁给皇帝全托上天生的护佑,愿长生天保佑皇帝龙体安康、松鹤长寿。
弘历表示很满意。
陆薇是在太后的帐篷看到巴林氏的。
娴贵妃带着她来给皇太后请安,指着巴林氏对众人说:“皇上命我暂时看顾她,顺便再教她一些宫里的规矩。我便领她来给太后请安。”
巴林氏仍旧穿着蒙古袍,她对于宫廷礼仪还不甚熟练,举止稍稍有些拘谨,给太后请过安后,又走到陆薇面前,也给她行了一个礼。
陆薇扶着她,笑道:“我是皇上的庆嫔,不必多礼。”
自家儿子的宫里的嫔妃民族大融合,连朝鲜族都有,而且蒙古对皇帝,对大清都是绝对的臣服状态,因此太后对这蒙古妃没有任何另眼相看,只当她是皇帝的一个普通嫔妃。
她蹙眉看着巴林氏的蒙古袍,问娴贵妃,“皇上既然已经给她封了常在,那她身上的衣服也该换下来了,穿上正式的旗装,才真正有嫔妃的样子。”
娴贵妃解释道:“那常在初来乍到,她的衣裳还没提前准备上。我让两个绣娘赶工,最多两日她就可以换上旗装了。”
巴林氏,巴林是她的部落名字,也代指她姓氏,然而按宫里称呼嫔妃的习惯,不怎么会称呼她为“巴林常在”,而是取她父亲纳亲名字的第一个“纳”字,称呼她为“纳常在”。
因内务府记录嫔妃的名册上直接写成那常在了,所以那常在就成为了巴林氏的称呼。
一进入皇帝的嫔妃系统里,莫名其妙改姓“那”了,巴林氏入乡随俗,适应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