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青草芳菲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1 / 2)

>

“噢,还不如我九岁大的女儿有眼光!等老爷我拜相入阁,有你们后悔的时候!哈哈哈……”

元四老爷开怀大笑,觉着今日可算遇着知音了,虽然这个知音小了点儿。

“嗯,不错不错,小青你很有前途啊!”元四老爷觉着此刻浑身上下都十分的舒坦,再看元青菲觉着她顺眼了许多。到底是嫡出的,果然不一样,以前总觉着这个女儿唯唯诺诺,不曾想今日竟然开窍了!

元青菲一边心道“拍你的马匹我能有什么前途”,一边在心里极其鄙视自己,觉着昧着良心说话实在是一件可耻又可恨的事情,尤其是欺骗元四老爷这样“单纯”的人,怕是要遭雷劈的。

她实在是不敢再夸下去,忙催着元四老爷道:“还请父亲借两本书给女儿,女儿也好回去多学习学习。”

元四老爷听了,站起身来,走到书籍凌乱的案桌前,随手拿起上面的两本书递给元青菲,“你先看这两本,回头有不懂的就来问我!”倒也没觉着元青菲是个女儿家,应当“无才是德”。

元青菲接过来一看,一本是《论语》另一本则是《礼记》,看来是前些日子元四老爷准备秋闱时看的书。

“多谢父亲!”

“嗯,你回去要细细研读,若是有不懂之处,书里都有我写的注解,你看过自然就明白了。这可是为父自己耗尽心力琢磨出来的,莫要传与外人知晓,记住了?”

“父亲放心,女儿谨记!”

“好,你去吧!”

“父亲,女儿日后可否常来借阅您的书和您的注解?您若不在我可不可以自行取书 ?''”

元四老爷眉头微皱,似是觉着有些不妥,刚要开口,便听元青菲脆声道“女儿实在仰慕您的才学,很想多向您学习!”

他顿时舒展开眉头,颇有好父亲风范的道:“这当然可以,想读什么书尽管来便是,我这里藏书多的很。不过贪多嚼不烂,读书最忌一知半解,切莫贪多!”

“是,女儿告退。”元青菲终于达到目的,不敢再多说话,小心翼翼的抱着两本书转身离去。

元四老爷却是难得的好心情,唤了丫鬟进来研磨,随意捞了一本书,开始“耗尽心力”的琢磨着写注解。

元青菲回到自己的院子,春月秋月两人正翘首以盼。

陈妈妈与杏珠也都在,四人拥着元青菲进了屋,上了茶,便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元青菲。

元青菲不紧不慢的喝口茶,这才笑笑朝陈妈妈道:“妈妈,咱们还剩下多少银子?”

陈妈妈愣了愣,看了春月秋月一眼,过了片刻才道:“统共还剩四十二两。”

“你去封两个十两的封红来,给春月和秋月,父亲已经同意她们出府了,但她们伺候母亲这么多年,不能让她们二人空手出府。”元青菲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送出去自己一半财产。

“八小姐,使不得使不得,我们不要银子……”春月秋月二人听了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连忙摇头,她们比谁都清楚以前太太和八小姐过的有多么拮据,家里的银子全都在高姨娘手里攥着,如今剩下的这四十二两银子还是陈氏当了她成亲时的头面首饰换来的,二人怎么能要?

能这样放出去已经很不错了,二人最怕被元四老爷看上收到房里,那样才真的没有个盼头了。

“莫要推辞,也就才一人十两银子而已,多了我也实在拿不出来了。出府以后,找个可靠的人好好过日子,日后若是有什么难事,若是我能帮上忙过来寻我便是,我自当尽力帮你们。”元青菲上前将二人扶起来,神色认真的道。

春月秋月还要说什么,元青菲摆摆手,道:“家里如今已经穷到养不起丫鬟了,你们赶紧收拾收拾出府去吧,晚了若是高姨娘得了信儿,再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快去吧!”

二人见元青菲十分坚决,便不再推辞,感激万分的不顾元青菲阻拦跪下磕头,又说了几句“八小姐用的着我们只管吩咐”“定不忘八小姐大恩大德”之类的话,这才去收拾包袱。

当天夜里,二人便带了包袱出府去了。

第二十章 猜测

放了春月秋月出府,元青菲也松了口气,二人都是十七八的大姑娘,也该出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要不然成天围着她转也不是个事儿,哪有愿意一辈子为奴为婢伺候人的。

不过,二人在陈氏死后这么快便想要出府,可见先前在陈氏活着时便是早有谋划的,这让她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疙瘩。

不过仔细想想,她们为自己的下半辈子着想,也不能算错,人都有私心,元青菲想想也就释然了。

元青菲吃完仅有白粥小菜的早饭,便拿出昨日从元四老爷那里借来的书,坐在那张褪了色的小案几前,开始翻看。

她其实更想要大封民俗、历史大事、域志一类的书,但苦于没有好的借口,只能先将就着看元四老爷给她的这两本了。有了这两本,再去借书看便好说了。

而且这两本书也并非无用,书上的字全是繁体字,她还十分的不适应,借此熟悉练习一番是最好不过的了。

杏珠得知小姐要看书练字,早替她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此刻便站在一旁伺候着。她知道小姐最不喜看书练字了,总嫌无趣的很,今日来了兴致要看书写字,可把她高兴坏了。因为只有读好了书,才会得了老爷的喜欢,才不会挨骂挨板子。

元青菲翻开那本有九成新的《礼记》,一边细细的读着,一边在一旁的纸上不停的写着。

家里如今的境况,连用纸都是奢侈的,因此元青菲特意写的小字。只不过由于她还不习惯用毛笔,再加上年纪小没什么手劲儿,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与她以前的娟秀字迹大相径庭。

元四老爷说书上都有他做的注解,果然是有的,只是不多,看看这书这么新,元青菲可以肯定,他一定没有细看细读的。

元青菲一边努力适应着繁体字,一边看元四老爷的注解。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元四老爷的注解竟然是“善学与否,于己无关,重在师之勤逸尔”。

元青菲瞪大眼睛,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又从头至尾将这段文字细读了一番,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也没有理解错,又看了看元四老爷字迹潦草的注解,忽然觉得自己的智商好高好高。

她立即往下翻,找到另一处注解。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元四老爷的注解是:普天之下,人人皆可志于学。

元青菲眨了眨眼睛,越发的觉得自己昨日夸赞元四老爷的话,极有可能要遭雷劈的!

元四老爷不是说他寒窗十几载吗,寒窗一载也不至于将文章解成这样吧?他到底读没读书 ?''

元青菲当然不知晓元四老爷把心思全都用在了钻营上,净想走捷径,整日琢磨些歪门邪道,哪有功夫读书学习。

再加上他是庶出,元老太爷和元老夫人对他都很不上心,从小是由原是个目不识丁的丫鬟姨娘养大的,家里请的先生也看不上他,只负责教授课业,功课好坏一向都是得过且过。

他能解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元青菲放下《礼记》,拿起另一本同样九成新的《论语》。

《礼记》她没学过,《论语》却是学过的,甚至里面的许多句子她都是倒背如流的,现代应试教育的长处此刻尽显。

随意翻了几页,便看到一处有注解的地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解是:食居无求,即为好学,即日起,每顿只食半碗饭,不日学成。

再往下翻,看着书上潦草的字迹,元青菲都恨不得要扒开元四老爷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全是水!

他给“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做的注解竟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都是哪跟哪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