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前进的步伐 > 第26部分

第26部分(2 / 2)

由15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波尔哥创立的创立的绘画透视理论和技法,之所以在造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物体由立体到平面,又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都是运用客观的透视规律来完成的。透视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面透视等。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立体的轮廓,即使是抽象的事物,也会在人的想象中给它画出一个立体的轮廓来,利用作图透视的方法,能清晰的透视出事物的最深层的本质,掌握其表现的一切特征,然后加以辨别和处理。

④素描能力

素描是视觉艺术的基础,它不仅包含比例、结构、轮廓、体面、光影等一系列塑造形体的规律和技法,而且容纳着深刻的美学思想。美国络杉矶奥提斯艺术大学绘画系主任约瑟夫•穆格奈尼教授曾经指出:“素描赋予人的思维方式和感性引发,往往决定他的眼睛怎样去观察和体会自然,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的美学观。”在这里,我们强调培养一个人的素描能力,是因为在很多场合下,都需要用线条来表现形体结构、层次、立体感和质感纹理。如画脑图(就是一种对自身思维的素描),至少使人能够看懂一些与自己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图谱,能够理解其中的涵义和对应关系。

⑤雕刻能力

训练出精雕细琢的能力,不仅可以担高“作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全面的视觉感受,建立空间概念,造就能用可视形象传递信息的能力。雕刻训练还是培养“立体视力”的重要手段。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技艺操作,要达到娴熟的程度,都是上述五种能力素质融合于一体的结果。

上述的素质修养的具备和呈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获得的,必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深化和提高。在实践中造就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质修养,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人的主要素质的高低,是由这个人的情商、智商,心理承受力的高低来决定的。许多人感情冲动,做事却优柔寡断,在现实这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面对超强的压力,许多人都因为综合素质不够承受不住而崩溃。

只有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抵御诱惑,远离困厄;才能为取得成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 第三章第一节 人性的弱点

(更新时间:2007…7…12 7:18:00  本章字数:19448)

在进行素质培训期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人性,全面的了解人性的各个层面,有助于更好的进行素质培训。

人性,就是人的性格。个性、品性和习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唯一的独特的人格特征,难以改变。品性是常人都可以养成并长期拥有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普遍拥有,有一定可塑性。习性就是习惯,经过长期的有意或无意的重复一种或多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固定的特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人性主要包括情、欲两大类型,情是指各种情绪、情结、感情,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情也是人性中的一种情,是情中最主要的情感经历,正确理智的对待爱情,对一个取得成功起着一定决定性的作用。欲则包括所有的欲望追求。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呼应,牵制和参杂,掌控着一个人的种种行为。因此,人性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优点。

人的性格大致有三种类型:外向型、内向型、复合型。每一种类型的性格特征,都有其优点与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优点与缺点可以相互转化,优点也弱点,缺点也可能是优点。所以,哪是优点,哪是弱点,是难以从实质意义上区分开来的。对于一种性格特征的优点与弱点,只有依靠自己自身的感受去主观判断。

彻底地了解人性,有利于更清楚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

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同理,一个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同样存在着这们的依存关系。这一切正切合了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了解人性的弱点后,并加以利用,便能更快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乃至个体的生存,生活里、工作中、事业上,学习、生产、做人,克服一个困难,解决一个矛盾,创造一件东西,发现一项规律,都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的生存,都是一个时刻面对自我、面对世界的彼与此的关系。

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就避免不了与人交往,这就面临着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人们自己直接或间接做成的,人们不管做什么,都有一个面对自我的问题。对下、对上、对己,这就是人们立身处世,协调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必有相应的准则和道理,这就是信、忠、敢。就是说对下级要讲信用,对上级要讲忠诚,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人们都生活在上、己、下这个有机统一的人际关系之中,谁也不能超然于其外。一个成人在家里,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一个教师学校,上有校长,下有学生;一个经理在公司,上有老板,下有职员;如此等等,都需要自己认真地、正确地去对付。如果有谁认为自己至高无上,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天王,老子就是玉皇,他就必然会发疯,必然会破坏自己和整个人际的正常关系,必然既不讲信,也不讲忠,更不讲敢。

所以,在以前的封建社会的最高主宰皇帝,也要自称“天子”,宗教的信仰人造一个“上帝”的偶像,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上”,人们也要为自己树立一个“上”,这样才能维持一个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才能确保一个人应有的完全的德行而不至精神崩溃。

谁也不能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一个人,一个种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政党,都是这样。你不作帝王,也可不相信上帝,但你可以做将军,作经理,作老板,作领袖,也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自己的“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人民、顾客。所谓“人民的公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人民、顾客抽象为一个概念,否则所谓的“人民”、“顾客”,同封建帝王所谓的“天”和宗教信徒尊奉的“上帝”一样,无非是一个空洞的偶像。所谓“人民的公仆”就实质上成为“人民的老爷”。所以,你必须实实在在的为人民、顾客做实实在在的好事。这就是说,一个乡长要对你那个乡的人民做好事,一个县长要对你那个县的人民做好事,一个省长要对你那个省的人民做好事,别的工作也是这样,一个厂长要对你那个厂的工人做好事,一个教师要对你那个学校和校长做好事,校长要为你那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做好事,一个经理要对你的职员和老板做好事,老板要自己的公司的职员和顾客做好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做好事,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理论不会把任何人例外,甚至于国家领导,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这容易给某些骗子造成把人民抽象为一个空洞概念的借口和机会。

人类不同于动物,他有自我意识,能将自我与外部客观世界分别开来,甚至将自我也当作对象(彼)来认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是将“我”分解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层次来进行反思性精神分析的。动物却不能超越自己,从而像上帝一样的对自己和自然进行客观的审视。在动物的世界里,即使有所谓“自我意识”,也正像童话中所描绘的一样:孔雀认为自己美丽超群;老虎认为自己理应称王;狐狸认为自己聪明有余;仙鹤认为自己最善辞令;大象认为自己最有理想……这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