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平阳公主 > 第39部分

第39部分(1 / 2)

>  沈孝被刚提拔不久,正元帝还想提拔更多的寒门子弟,这势必会遭到世家更激烈的反抗。那帮将死之人,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谋划。

如果雀奴在崔进之身边,他对世家的了解也会更深一层。

李述听得一愣。

都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崔进之已经是那样的人了,可父皇却还是……要让她继续呆在火坑里。

他方才什么慈父心肠,全都是假的!就连父皇在权力与亲情面前,选择的都是前者!

李述忽然就冷笑了一声。

父皇和崔进之又有什么区别。

“父皇,算儿臣求你了,我真的……真的不想再和崔进之在一起了。”

可正元帝的声音却冷,“雀奴,你忘了那日你在含元殿对朕说过什么?剜脓治命,刮骨疗伤,有人要做这柄刀。”

李述跪在地上,正元帝看到她闭上了眼,盖住那双通透而冷冽的眼,正元帝仿佛才发现,原来她也只是一个小姑娘。

跟安乐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却比安乐承受了太多重担。

李述闭上眼,只觉得浑身发冷。良久,她听见自己说,“父皇,好,我不和他和离。”

“儿臣身体不舒服,先退下了。”

说着就站了起来,甚至都没有看正元帝,转过身就往外走。

她走到侧间外,好像忽然有些站不住了,扶着柱子缓了缓神。

正元帝看着她的身影,忽然问了一句,“雀奴,你怨朕吗?”

沉默了很久,李述才转过身来,将所有的情绪都压下,她甚至浅笑了笑了,看着正元帝道,“我没有,父皇。”

这就是她的命运,她一直都知道。没有人爱她,他们只想利用她。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就和离,我保证!

马上还有一更。

只是想多写写正元帝的纠结。

☆、第 52 章

沈孝在偏殿坐了许久; 才听小黄门过来禀报; “沈大人,陛下得闲了。”

沈孝就道一句“有劳”; 跟着小黄门出了偏殿,沿着走廊往含元殿走。

李述刚从含元殿出来不久,她站在殿外廊下; 沉默地看着檐外灰沉沉的天空; 身形十分萧索。

沈孝看见她,脚步一顿,对身旁小黄门轻道一句“稍等”; 让小黄门替自己抱着折子,朝李述走了过去。

“下官参加公主。”

李述偏过头来,看着沈孝轻笑,“沈大人; 好久不见。”

其实也不过才两天,可中间隔了好多事,真的像是隔世一般。

这几天唯有在山洞里; 她才是真正开心的。出了山洞,一切都身不由己起来。

沈孝看她脸色十分灰败; 甚至眼眶都微微泛红。他皱了皱眉,只觉得在含元殿内; 似乎公主并没有如愿以偿。

他压低了声音,“您坠崖的事情……还有那个玉——”

李述打断了沈孝,“——全都没了。沈大人; 无论那夜你看到了什么东西,我都劝你忘记,不要往外说。”

说了,就是污蔑太子。

沈孝一愣,那玉饰怎么会没了?

旋即他就想到了崔进之。

那可是太子·党的中坚啊。

崔进之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沈孝也可以理解。只是这对公主而言,未免太过惨烈了。

沈孝轻叹了一声,“你……”

他有心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可到底平素寡言,也无从开口去说。况且便宜话就算是说了,其实也并帮不了她什么。

沈孝默了默,从袖间取出个东西,然后摊开手掌,递到李述面前,“我偶然找到的。”

那竟是李述那根金钗!

李述看得眼前一亮,也不顾自己手上的伤,一把就抓了过来,紧紧攥在掌心。

她十分激动,神情似哭似笑,“你……你怎么找到了!”

沈孝看她如此,微微浮起一个笑意。

她方才的样子实在是太过寥落,让人看了就不忍心,恨不得将全天下所有的好物都堆在她面前,能得她笑一下就满意了。

他轻描淡写道,“那天早上我出山,正好天晴了,视野好,一眼就瞧见了,没费什么功夫。”

可李述又不是三岁小孩,没那么轻易被骗过。若金钗那么好找到,那日的满山侍卫又不是眼瞎,早都能瞧见。

偌大一座山,也不知他怎么一寸寸翻过去的。

李述竟觉得眼前有些湿,她忙转过头去将情绪压下,只是声音微微哑,“你……其实不必的,我说了,这不过就是一个旧物。”

沈孝却道,“我也说了,旧物都比较重要。”

李述听了默然片刻,忽然就叹了一句,“是,旧物都比较重要。”

她看着龙尾道尽头,有一个人影慢慢走近了。

“可是旧人却再也不重要了。”

沈孝沿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看到那身三品紫袍,知道那是崔进之。

不能让陛下久等,沈孝只跟李述说了几句话,小黄门就在催。他忙接过折子就进了含元殿。

正元帝坐在桌后,面前摊开一份奏折,可他却没有在看。目光沉沉的,看着竟有些沉郁。

沈孝走近,将今日门下省他核过的折子放在了正元帝案头,汇报道,

“禀陛下,关中各县上了折子,都说自户部拨粮后,各地赈灾颇有效果,各县如今忙着收拢流民回乡,准备今年的秋耕。只是秋种夏收,要等到来年这时候才能自给自足,赈灾怕是还不能断。幸好工部上了折子,说永通渠已修好了,南边的粮正在运,太湖一带今年收成好,应当补得过关中的粮缺。”

正元帝“嗯”了一声,“这就好。”

顿了顿,沈孝又道,“禀陛下,臣有个忧虑。今年天气怪,旱了之后立刻下暴雨,听说河南道近日雨也不小。虽目下尚没有郡县报水灾,可臣觉得还是要未雨绸缪为好。”

他心里颇是担心。

略读史书就知道,往年稍微多下点雨,黄河就容易生灾。今年先旱后涝,各地都忙着赈灾,粮食都快耗空了,官员的精气神只怕也要断。

若是黄河再出事……

正元帝听了就叹了一口气。

他何尝没想到这件事呢。

“朕知道了,难为你目光放的大,不局限在门下省。朕会问问太子工部修河堤的事情。”

太子管工部已管了好几年了,虽不出彩,但也没出过错。

想起太子,正元帝心头就是一叹,他忽然就问,“沈孝,听说平阳坠崖的时候,你也在千福寺?”

沈孝眉心一跳,果然什么事都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他如实回答,“是,臣那日误了进城的时间,城门关了,就去千福寺借宿。谁知正好得知公主落难,忙就派人去找。”

正元帝看着他,声音沉沉,“崔进之那日不在?”

沈孝敏感地察觉到,正元帝的语气中……似有不满。

联想到李述说的那句,“旧人已不重要了”,再联想到陛下召见崔进之,却一直在殿内跟他闲扯,总好像是要故意晾着崔侍郎。

沈孝心念微转,回道,“是,那日崔侍郎并不在千福寺。听寺里和尚说,公主常来礼佛,崔侍郎并不陪同,因此那日不在也是正常。”

正元帝听了,心中不满却愈胜。

安乐出门,杨方都是常陪同的!

沈孝觑了觑正元帝,想起李述说起那玉饰时寥落的神色,还有她满身的伤,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对她不公平。

他忽然道,“没想到公主竟遇到了这种事,身边奴仆众多,怎么会不慎坠崖呢。臣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件事背后的古怪。

正元帝也不必瞒沈孝,说,“不是失足,平阳说有人推她下去。沈孝,你说说,你觉得会是谁要害她?”

沈孝听得心头一跳。

虽相处时日不多,但正元帝对他算得上是颇为看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孤臣、直臣。

他因征粮一事,得罪了满朝世家,没人要跟他扎堆。他只能做孤臣,正元帝也喜欢孤臣。世家的姻亲关系密密麻麻,牵一发动全身,就是沈孝这种孤身一人的才能受皇上的重视。

他既然利益不相关,那么说出的话,就有了些不偏不倚的力量,分量颇重。

沈孝很快将腹中言辞理顺,道,“臣也不知是谁要害公主。”

他先退了一步,不表明态度。

“所谓‘利害’一词,有利益纷争,便有合作与陷害。因此臣想,大约近来公主是得罪了什么人,跟谁有了利害冲突罢。”

他亦强调了“近来”这个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