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于是李炎又露出爽朗的笑,对康宁长公主道,“姑姑怕是误会了,沈大人跟我相识已久,他绝不会做什么偷盗的事情。想来是姑姑的步摇不小心掉在了哪儿,沈大人碰巧捡了起来。”
李炎对沈孝扬了扬眉,“是不是?”
沈孝抬起眼睫,默了片刻,他道,“二皇子盛名。”
他唇畔勾了个淡笑,仿佛多日谋划,今日终于如愿以偿。
回话的同时,沈孝将受伤的左臂背在了身后。
二皇子想要将这件事定义为“误会”,那他就要配合。
康宁长公主这才察觉到李炎的意图,她登时就冷了脸,“老二,你的意思是……本宫诬陷沈孝?诬陷区区一个八品小官!”
她冷笑一声,“这倒是奇了怪了,沈孝中状元至今连半个月都不到,你说什么‘相识已久’?!”
李炎忙回话,“‘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侄子确实和沈大人相识不久,但巧了,我们就是投缘。”
他笑了笑,“实不相瞒,沈大人家贫,我又佩服他的才学,实在舍不得他生活落魄,刚送了他一些小物件补贴家用。虽说那些小物件不值钱,但要说拿去买什么金钗首饰,那也是能买不少的。有如此家财,沈大人再去偷,那岂不是失了心智了?因此,侄子想,这步摇一事,想必只是个误会……而已。”
李炎对康宁长公主拱了拱手,“你说是不是,姑姑?”
康宁长公主脸色黑得仿佛活吞了一只苍蝇,她狠狠盯着李炎。
好!出息了,老二竟然敢跟她对着干了!
长公主半晌不语,最终冷笑了一声,“老二既然说是误会,那便是误会了。”
老二近几年在朝廷里风光无限,就连太子都拿他没法子,他既然执意要保沈孝,康宁长公主也没法子。
但这件事她且记在心里呢,早晚有一天要报复的!
康宁长公主怒气冲冲,径直下了楼,身后的吴青并其他侍卫连忙跟上她的脚步。
一众人等瞬间走了个干净,金玉阁外的走廊上终于空旷了起来。
李炎目送康宁长公主的身影消失在楼下,这才转过身来,便瞧见李述正盯着自己。
李炎方才还爽朗的脸顿时就失了笑容,他肃着脸,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冷道,“平阳,夜已深了,你该回府了。”
说罢便抬脚往自己的包厢走去,他走过李述身边时,李述忽然叫住了他。
低声道,“二哥,你今日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李炎侧脸看向李述,冷笑了笑,“原来你也有看不透的事情,这倒是难得,莫非‘以粮代钱’这计谋将你的脑力耗尽了?”
李炎低头,俯向李述的耳边,似是极为亲昵的兄妹模样,“你做事要权衡利弊,我也不是见人就帮的圣人。我帮沈孝,自有我的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嘚嘚的地雷~
感谢夏目的地雷~
☆、第 17 章
次日。
朝堂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待李述察觉过来时,一切已是尘埃落定了。
先是早朝时候,二皇子李炎说起“以粮代钱”的事情,说这件事重大,户部近来所有官员又都忙着救济旱情,户部人手不够,得挑些人进户部,留的职位都是些八九品的小官。
太子明着暗着嘲了几句二皇子不会管户部,但也不觉得二皇子此举有什么异常,于是也没反对。
正元帝便批准了。
于是到了下午,二皇子就紧接着递了封折子上去,写着户部的人事变迁,其中之一便是沈孝。
从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到正八品的户部提举。官阶上没有升迁,但户部到底是最肥的部门,因此也算是小小地升迁了一把。
正元帝当即便朱笔一批,同意了。
消息传到东宫时,太子正在练字,眼也不抬,嘲讽了一句,“老二近来用人是越来越……不拘一格了。”
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都叫他笼络到户部去了,看来“以粮代钱”这件事着实是让老二手忙脚乱起来了。
于是太子也没将这件事当做什么大事。
于是沈孝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正八品的户部提举。
他在御史台交割了工作后,刚出了皇城的朱雀门,便有侍从迎了上来,十分热络,“沈大人安,二皇子请您过府一叙。”
说着手一挥,四人抬的轿子就凑了上来。
态度虽热切,可轿子抬上来之前却也不问问沈孝有没有空。
沈孝轻颔首,道一句“有劳”,掀起长袍便坐上了轿。
大邺的规矩,皇子公主成年后出宫,都在皇城右侧的十三王坊里头开府。十三王坊离皇城近的很,从朱雀门右拐便是。
沈孝将轿帘撩开,看着一座又一座的朱红大门闪过,这都是皇亲国戚的府邸,蓦然他目光一滞,看到朱门上悬着“平阳公主府”几个字。
他微微皱眉,迅速将轿帘放下。
没过多久,轿子便停了下来,侍从弓着腰打开帘子,压下轿子,“沈大人,请。”
李炎在正厅接见了沈孝。
沈孝先向他跪下行礼,问了安后道,“微臣多谢二皇子举荐。”
他起身时,左臂仍有些僵硬。
李炎便主动伸手将他扶了起来,然后一路握着他的小臂,将他带到了主客的茶座上。
他笑道,“沈大人,坐。”
礼贤下士的意头做得十足。
若是普通的八品小官,此时怕是已经受宠若惊了。但沈孝脸上却无任何愧不敢当的情绪,甚至显得过分沉静了。
侍女给沈孝端了一盏茶,二皇子坐在主座上关切地问道,“左臂的伤怎么样了?”
沈孝左臂垂在身侧,回道,“没伤到筋骨,养一阵就好了,大夫开了几服药。”
沈孝拱了拱手,“还要多谢殿下府上的医官。”
李炎则爽朗地摆了摆手,“谢什么。唉,康宁长公主到底是本王的姑姑,便是行事再不妥,本王到底不好说她的不是……你这伤本王目下没法替你伸张正义,心里实在是愧疚。”
沈孝忙道,“殿下昨夜肯替微臣解围,臣已是感激不尽了。日后殿下若有驱使,臣定当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说着便站了起来,朝着李炎直直作揖。
李炎笑了笑。
尽心竭力,鞠躬尽瘁。这八个字才是今日会面的主题。
李炎就是要沈孝感激他,就是要沈孝死心塌地,这样才能替他解了“以粮代钱”之困。
心里虽如此想,话到底不能这么直白地说。
李炎便道,“什么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本王举荐你,是让你为朝廷做些实事,又不是为本王谋私利。你便是鞠躬尽瘁,也要为朝廷鞠躬尽瘁。”
沈孝垂着眼,眼中似乎闪过一丝讽笑,但很快掩下了,道:“臣知道。”
于是宾主尽欢。
沈孝今日才变迁了官职,户部之事一概不通,李炎便也不急着让他做事。于是他接着随意说了些官场闲话并书本知识,又留沈孝吃了一顿饭,顺便送了套三进的宅子,并丫鬟小厮等伺候的仆人,以及丰厚的钱财。
沈孝那张脸依旧是沉肃的模样,作揖道了一句,“微臣多谢殿下。”然后便坦然接受了这些财物。
李炎见他如此冷静,不免深深瞧了他一眼。
沈孝走后,李炎贴身的长随收拾他喝过的茶盏,有些不大高兴,道,“殿下,奴怎么觉得沈大人他……有点不知好歹呢。您又是礼贤下士,又是赏宅子赐丫鬟的,一般人都该跪下磕头、感恩戴德了,可沈大人却端着脸。就仿佛……仿佛那些东西是他应得的似的。”
李炎默了片刻,忽然道,“他跟平阳很像。”
长随没听懂,想要问,却又见李炎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便连忙噤声。
“十五岁时,雀奴在太子那儿开始露了头角,那时候太子赏她什么东西,她就跟沈孝方才的表情一样,冷漠又淡然,从来没有受宠若惊的模样。”
那时候,他们兄妹的感情极好。李炎不能接受李述帮助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一位皇子,哪怕他那时在朝堂上连一丝地位都没有。他将此视为背叛。
他那时气急了,骂她是太子脚底下的一条狗,摇尾乞怜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