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地区依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旧是重要地区,只是远东(包括东南亚)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经济危机以前,仙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内,而且即使在国内还不是那么强大,但是经济危机过后,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大大加强,在许多地方已经不弱甚至强于任何一个经营了上百年的能源寡头了!仙女的强大首先表现在中国国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她是一个影响力无可比拟的强大财团,旗下产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法估量的程度,而且她背后家族的国内影响力也已经同期达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同时,她在印度的影响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他任何的国际公司都比不上,甚至连其本国的一些大公司都远远不如,单单在这两个亚洲大国中的影响力,就将使得她的能源公司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仙女在欧洲也有很大的影响,单单一个斯派克家族就不能被强者们轻视了,而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复合作用,尤其是前者在东南亚战争中的胜利和超级大国的现实地位,使得她在两个国家的传统影响区(东南亚和非洲)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几乎拥有了排他性优势。所以,能源公司的前景绝对不可限量,注定了要成为世界级寡头,原本可以算作是不可克服的某个缺点,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她不用走世界同行们的老路,不用多方参股、群策群力也可以成功发展,实现她的独享利润,如此的仙女能源,谁又敢小瞧呢?
对于缺乏合作伙伴这个缺点,也不是不能被克服的,至少中国的一些能源大公司愿意同她合作,不管是政府在推动还是真的互有需求,联手拿下南极洲项目就是明证,而他们的合作肯定不会到此为止,另外,她和印度能源公司也有合作的可能,据说已经互相寻求联合竞标南极洲的其他项目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联合两国的能源公司同时竞标其他的南极洲项目,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既然她在中国和印度能够找到合作伙伴,那么为什么不能在非洲或者南美洲找到合作伙伴呢,共同赢利又有什么不好呢,甚至在欧洲找到合作伙伴也不是不现实的。对仙女来说,只要打开了合作的大门,到处都能发现愿意合作的伙伴,谁愿意和钱过不去呢?可事实上,她还是遇到了问题,而且正是在原本强势的项目上!
仙女能源实现了零负债目标,创造了一个业界“奇迹”,但是整个公司的形势并没有真正的好转!能源是一个资金需求非常大的行业,项目周期比较长,开发需要时间,生产需要时间,销售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大规模的资金铺垫,往往需要数千亿元甚至更多,凭借能源公司的利润根本无法应付,这也是几乎所有的大型能源公司债务沉重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新的开发项目,增加公司的矿藏储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从银行贷款,被迫提高公司的负债率,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利润分给银行。当然,百年巨头们很早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早就通过多行业公司或者同行业的公司联合起来组建银行,利用银行谋取企业的发展资金,据说这是比股市更好的融资方式。仙女能源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可是她又不能总是事事依靠总部,接连不断的从总部套取资金,这也不符合公司运作的原则,更对公司的名声不利。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现在她的赢利能力已经逐渐好转,资金的积累逐渐增多,已经到了脱离总部保护、独立发展的时候;脱离总部的资金支持,是全公司也是周如泉最大的愿望,尤其是总经理周如泉,每当在总部会议上见到其他总经理时,总是感到底气不足,感到见人矮三分,实在是“有损公司形象”!
能源公司的各种优劣点,总部自然是非常清楚,也为此焦虑异常。仙女总部的功能非常复杂,既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又是一个事实上的复合体,她监控着各个子公司乃至分公司,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既是他们的监督者,又使他们最大的依赖,同时随着公司的发展,也逐渐增加了一些社会监督职能,当然这更多的是为了分析一些新项目的可行性,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本来,仙女无意进入金融业,如今却正从这个行业获得非常大的好处,事实上正在受益于这个行业,没有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她就不可能实施印度投资,不可能获得公司发展所需的周期性短期贷款,更不可能同时开展工业城和能源两个大项目!因此,总部管理层对银行的评价大有提高,并渐渐有了新的想法!
多年来,中国政府逐渐降低了银行的准入门槛,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为此出现了大量的私人银行,只是经济危机对银行业的打击是绝对性的,不少银行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甚至还处于破产的边缘,更多的已经彻底失去了重新站起来的可能。然而,经济刚刚复苏,就有人按耐不住,社会上出现了新一批地笑银行,那么,能不能成立自己的银行呢,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银行”筹集资金和资金周转呢?仙女旗下的产业众多,各类公司的资金需求期并不相同,有些资金暂时用不上,而另一些公司会在同一时间出现资金缺口,通过公司之间的借贷总是不够方便,虽然总部在多数情况下担当了周转银行的作用,而假如能够成立一家真正的银行,将会使各公司的资金调度更加方便,极大地减轻总部的工作压力,并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筹集资金来维持公司的资金安全。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工作人员就会马上付出行动,分析研究乃至决策,很快以他们特有的“快速性”秘密地执行!果然,在44年6月份,总部做出了创办自家银行的决定,并在当年的10月8日,在没有银行总部的情况下,成立了“胡氏银行”的第一家分行,这自然就是北京分行了,该银行的办公地点就在仙女大厦内部,办公面积相当小,仅仅初步具备了“资金转移”的能力。这都是事情的表面,然而如果没有能源公司的尴尬现象,她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进入银行业的,毕竟固有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周如泉很不好意思的发现总部决定组建自家的银行,虽然说不好意思,不过,他明白总部的支持也到此为止了,因为既然总部已经筹建了银行,就不能顾忌银行的形象;而如果银行建立了,就是一家独立核算的公司了,不可能再吃大锅饭,更是谁也不能倾斜,不仅能源公司受到约束,其他的公司也不例外,甚至总部也要受到某种约束!但不管怎么说,能源公司有了一个明确的资金支持,虽然也是借贷,但是这要比总部的资金支持更加明确,因为总部可以用大局为由驳回各公司的发展规划,而现在有了银行,就等于默认他们可以直接筹措资金了,更为重要的是,“贷款数额更大”!接下来的社会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能源公司的社会风评立即上升,不少在谈的合作项目的优势明显增加,似乎有加快的良好势头,这让业已红火的局面更加红火,社会影响越加广泛,一扫前几年的黯淡无色,或许,不久以后,人们就将看到她又一次势压天下的壮观景象了!
果然,能源公司很快就有了新的突破。45年4月16日,仙女能源公司和国内一家国有大型能源公司合作,突破重重关卡,最终夺得了南极洲某处能源矿区的标权,该矿藏极为丰富,是迄今为止南极洲上可供开采的富矿之一,据说可以排在前三位,由于南极洲属于国际公有,所以各国政府都拥有一定的矿藏权力;该矿区的竞标金额最终为4000亿元人民币,也在各矿区中排在前三位,其中仙女能源分3年支付其中的2400亿,占有了60%的矿产并拥有合作公司的主导权,凭借这一点儿,她就在瓜分南极洲的公司名单上占据了显赫地位,甚至超过了一些寡头!9月3日,仙女能源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二分大单也拿到了手,同样是在南极洲,总额为3200亿元人民币的排名该地区第六位的矿区,被她以50%的份额与印度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合谋成功,虽然不享有该合作公司的主导权,但也是第二次进入了这个地区,稳居“南极洲能源大鳄”的三甲之列,这马上让某些国际能源寡头忧心忡忡。让他们不舒服的还在后面,10月份,南中国海海洋能源深度开发项目启动,而大家都知道主持这次合作开发的正是仙女能源,她占有高达65%的份额,合作伙伴中既有国内的一家大型公司(占有20%),又有巴西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占有15%的股份),该项目的总投资额为8000亿人民币,当然,为了争得这个项目,仙女能源要在未来的4年内掏出5200亿元(这些钱大部分给了中国政府)。接连的大型投资,让她一举成为战后投资额最多的能源公司之一,稳居全球能源公司的前三位,当然,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项目有了,合作伙伴也已经找到了……就等着在未来的全球博弈中领航了!
第一6一节 银行(上)
仙女筹建银行,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深远,远远超过了能源公司本身,初看起来有些出人意料,然而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不管怎么说,这也成为了一个事实。
仙女的富有、强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而随着自筹银行的实现,人们又在她的战车上发现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些合作伙伴的能量,没有一个人表示丝毫的怀疑!仙女在44年10月8日筹建了自己的银行,确切地说是胡氏家族,银行的全名是“仙女与西星联合银行”,而社会上更愿意称之为“胡氏银行”。从名字上来看,这个银行与两个公司相关,但实际上,西星公司并不占有股份,仙女拥有其中的80%,并由她来控股管理,对于这一点儿,人们丝毫不惊诧,因为这两家公司都由胡氏家族独家拥有,只是“自己的称呼”而已,自然仙女也确实比西星更有条件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职能。这一次人们的关注,并不仅仅是银行的创建本身,还在于这家银行其他的一些股东,因为这些股东的来历个个非同寻常。胡氏家族一改其原有的作风,不再全资拥有银行股份,虽然也占有了绝大多数的80%,投资额也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说起这些股东们,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个个都是大家伙,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合同出资350个亿,占有其中7%的股份,中国银行合同出资200亿,占有其中4%的股份,印度斯坦银行出资250亿,占有了5%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出资200亿,“认购了”其余的股份,份额与中国银行相同。这四大银行是什么身份,在国际金融界是什么地位,稍有些金融知识的人都很清楚,而有了这四家世界级大银行参股的胡氏银行,想不在国际上引起瞩目都不可能!
胡氏银行的任何一个股东,都令人不敢轻视,尤其是这几家小股东,全部位于世界大银行的前50之列,其中的三个还是仙女公司参股的,他们无不在各自的区域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这四家银行的股份都不超过10%,联合起来也不过20%而已,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份额虽小,却并不表示他们的作用轻微。谁能肯定这些银行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但是有一点儿是肯定的,从此以后“强大的胡氏家族”在商界和其他方面将不会处于孤立无援、四面遭受围攻的窘况了,利益使得仙女和这四家银行及其背后的投资公司牵上了线,甚至捆绑在了一起!同时,仅仅是能够找到这些合作伙伴的事件本身,就已经让某些人甚为难受了,如此低的资金份额,仙女又怎么说服这些银行呢?仙女的能量再次显示在世人的眼前,不经意间出现了仙女与三大银行互相持股的局面,利益联系更加紧密,难道,一个以仙女为核心的银行团呼之欲出?
也许,人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两大银行和印度斯坦银行参股的原因,毕竟仙女在这些公司都拥有较多的股份,是他们的重要股东,影响也比较大,凭借这些关系,胡氏完全有可能说服他们参与到自己的银行体系中来,组建一个共同的利益体,但是德意志银行又是怎么联系上了呢?于是,人们很容易的记起了后者在经济危机中的某些作为,而且据说两者之间还有更多的牵连,可是凭借这些,似乎也不足以打动后者,如果份额高一些还有可能。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意志银行“象征性投资”呢,要知道她在世界上的排名可是非常靠前的,似乎仙女还没有这么大的魅力,虽然可能有更多的银行乐意合作!原来,这与胡氏家族在欧洲的合作伙伴有关,斯派克家族在欧洲的发展超过了一个半世纪,影响非常大,尤其在德意志的影响更是非同小可,当然也在德意志银行拥有比较多的股份,有比较大的发言权……当胡氏向他们表达了某种意图时,斯派克家族经过慎重考虑,出于众多的原因,给予了肯定答复!
事实上,仙女和西星联合银行成立的并不是时候,她可以成立的早一些,也可以成立的稍微晚一些,总之,不应当在44年成立。首先,银行的总部要位于仙女的工业城内,这是胡氏内部一致的看法,也是仙女总部和西星总公司有关部门的考虑结果,可事实上,银行的总部还没有成立,却在北京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地方”成立了第一家分行,这家分行又仅仅起到了资金周转的作用。银行成立时,注册资金挺多,固定资产5000亿,然而仅仅在先期投入了1200个亿,每个股东只是注入了合同资金的20%而已,就是仙女也只是注入了“宣誓”资金的25%,这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仙女没有流动资金了,她不能把手中的现有资金全部投入到银行中去,所以只好采用这种有史以来“最没有面子”的做法,根据内部估计,要一直到46年时,她才能注入其余的合同资金,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要求合作伙伴们多掏腰包了!其次,仙女城很快就要建成了,总部的大部分人员和设施都要在未来的六个月内迁入仙女城,随同迁入的还有各子公司的总公司,连得西星总公司以及投资公司都要把总部迁入,仙女银行自然也不例外。根据规划,北京分行要使用仙女大厦的部分办公楼层,这也符合实际情况,一是大部分人员和设施的撤离,造成大厦的闲置,正好可以被北京分行使用,二是仙女总部虽然要撤离,但是多年的北京经营,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因此决定很大程度上保留一些部门的功能,比如咨询、外联等部门,同时也不放心让别的公司进驻,就算是废物利用也是好的。在这上面,仙女拥有很大的发言权,结果北京分行连个普通银行的办事处都比不上!
仙女银行成立的不是时候,还在于负责人的难以抉择,总部有自己的金融部门,专业人才也相当不少,这次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调离出来,直接担任了北京分行的领导职务,还有一些人担任了事实上还不存在的总行的重要领导人,当然人才缺乏现象仍然很严重,通过招聘,又左拉又扯地,勉强在闹的天怨人怨之前凑够了人手,但总经理或者行长的人选一直拿不出来!北京分行倒是已经解决了,胡世康历经层层考验,如愿以偿的占据了这个宝座,代价自然就是一家人的常住北京了;不过从胡氏家族诸人的心理上来说,并不愿意让他担任这个职务,虽然谁都不对他的能力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够在总部任职,情况会更好一些,只是又不能把整个银行交给这个26岁的年轻人。
实际上,在家族内部,建立银行的事情早就被提出来了,胡世康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