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作为一个女子,一个皇家的公主,你也无须知晓太多,这些,都是他们男人的事情。”
长孙皇后的声音很柔和,见豫章还是撅着小嘴儿,站立于一旁,便轻笑着摆手,示意豫章在她的身旁坐下,轻声劝慰。
“可是,母后”
“我知道,”长孙皇后把怀里刚睡着的衡山公主交递给一侧地奶娘,示意奶娘将衡山公主给带到内殿休息,回头打断了豫章接着地话语,道:“其实这件事情里面的玄机,你也应是能够看得出来,只是你没有用心去想而已。”
“母后的意思是,因为这三原茶?”豫章看了眼桌上摆着的茶盒儿,有些不确定地轻声向长孙皇后询问。
“不止是这些茶叶,还有柳府里的煤坊,柳先生的那个商贾的身份,这些都是原因。”长孙皇后看了豫章一眼,道:“柳二条之所以会这般作为,也只是想最大可能地避免麻烦而已。”
“早在月余之前,你父皇着令柳二条为三原县丞之时,便曾因其家世背景,而一度遭到些许朝臣的争议。”见豫章不解,长孙皇后轻声接着说道:“官不言商,商不得仕,这是历朝历代的先贤们给定下地规矩,柳二条的出身,比起那些书香门弟的官员,多少都有一些不大光彩。”
“让柳二条离家背府,想来也是柳先生一早就做好的打算,”长孙皇后道:“柳先生不愿入仕,但是也绝不会因此而耽误了自家兄弟的前程。还有柳府里新办起地这柳氏茶坊,三原茶一旦成为贡茶,柳氏茶坊也必会扬名于大唐境内境外,若是这种时候柳二条与是呆在府里,那他这个三原地县丞,还能做得下去吗?”
“即便是柳二条现在与柳府断了来往,但是随着这柳氏茶坊和三原茶的出现,他地麻烦,定还是会少之不得。”
长孙皇后虽是一女流,但是在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她的心智越发成熟稳重,很多事情,不管是朝事,还生活,她都看得清楚,也明白得透彻。这些豫章比不上,太子比不上,便是朝中的许多老臣,也都是不及,只是这位皇后娘娘一直都居于深宫,不干政事,并不太惹人注意罢了。
“母后说得是,”接过小僮递上的沸水,豫章起身亲自为长孙皇后沏泡新茶,嘴里面小声地问道:“那依母后的意思,柳二条现在岂不是还有一些危险?父皇不会因此而把他给罢黜了吧?”
“这些是政事,母后不好言论,一切都看你父皇的意思吧。”对于这件事情,长孙皇后咸口不言,静看着豫章沏茶的每一个步骤,想起什么便轻声向豫章询问,道:“茹儿回到长安之后,还没有与亦凡先生谋过容面吧?”
“嗯,儿臣一直都陪伴在长乐姐姐的身边,并没有机会与亦凡先生谋面。”把水壶复递于小僮,豫章公主缓把碗盖儿盖上,轻身在长孙皇后的身边坐下,道:“不过前段时间,儿臣倒是老听得雉奴与兕子提起亦凡先生,看得出,稚奴与兕子对他们的这位新先生,很是欢喜。”
“嗯,这倒是不假,”长孙皇后朝着殿外看了一眼,道:“时近正午,上午的课业也该结束了,小德子,你去一趟书房,把亦凡先生给请将过来,也品一品这三原新茶。”
“是,皇后娘娘!”小德子应了一声,转身出了殿门,向侧殿的书房及去。
“说起来,茹儿与亦凡先生也算得上是故人,一会儿也不必有太多的避讳,品完香铭之后,陪母后一起用午膳吧。”见得小德子出门儿,长孙皇后又温笑着向豫章这里看来。
“是,母后!”豫章点头应是。
“嗯?这茶香,倒真是独特,”经过这么一会儿的沏泡,长孙皇后面前的茶碗里,已经有淡淡地茶香飘散而出,弥散开来的香气,很诱人。
“皇后娘娘,”正当长孙皇后端起茶碗儿,准备饮品的空当,小德子带着晋王和晋阳公主两位小殿下,从书房内返回,及到立政殿中,躬身向长孙皇后施了一礼后,尖声禀道:“亦凡先生此刻并不在书房之内,听在书房里侍候的内侍言讲,亦凡先生像是被皇上给召到太极殿去了。”
“哦?亦凡先生被皇上召去了?”放下手中的茶碗儿,长孙皇后不由得向稚奴,兕子,还有小德子他们这里看来,脸上多少有些疑惑。
第494章 柳二条的麻烦(3)
“坐吧!”挥手把四围的宫女内侍打发下去,李世民看了柳一条一眼,指着柳一条面前桌案之上的茶水,道:“这是朕刚得的一些新茶,特来请柳先生品评一二,柳先生请!”
李世民的态度极为客气,自柳一条进得书房,李世民这位明君的脸上,一直都挂着副很是和善的笑容,静看着柳一条的举动。
“多谢皇上,如此小民就簪越了!”柳一条抬头悄看了李世民一眼,拱手弯身,闻着眼前茶碗儿中弥散出来的茶香,他便已然猜到李世民这位明君请他过来的目的。
再与李世民行了一礼之后,柳一条若无其事地端起茶碗儿,凑到嘴边小押了一口,眯着眼睛细品了一会儿,点着头开声赞道:“晨露之中,茶尖一点,清香怡神,荡气回肠,是好茶!”
对于自家的茶叶,柳一条一点也不会吝啬言语,在李世民的面前,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地开声夸赞了一番。
“是啊,茶,确实是难得的好茶,不过这百贯一两,柳先生难道不觉着有些贵了么?”李世民也端起茶碗,放在鼻端轻嗅了一下,轻声向柳一条说道。
“物有所值,以稀为贵,”柳一条把茶碗儿放下,拱手向李世民说道:“皇上是有所不知,像是这般上品的三原茶,均是于朝露之中,采自茶尖之一点。在这秦川之地。每年春秋两季,所得也不过二十余斤,百贯,并不足贵。”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在李世民这位明君地面有,柳一条也没想过要藏着掖着。毕竟这些东西,即便是他想瞒,却也是瞒之不住,与其如此,不如索性地就大方一些,把话挑明了来讲。
“办柳氏茶坊,是你地主意?”见柳一条没想隐瞒。李世民便也不再打什么马虎。开门见山地向柳一条问道。
“皇上慧眼,这确是小民的意思!”柳一条颔首应是。
“在奉节,你开得一醉,酿三碗不过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让得一醉遍及了大唐境内外,得利无数,”李世民深看着柳一条,慢条斯理地数道着:“在三原。你办柳氏茶坊,制三原茶,以极低价收,以极高价卖,差价儿落差足有千万倍之多。而且现在。像是还有供不应于求之势态。”
顿了下,李世民扭过头向柳一条看来。并厉声开口向他问道:“柳一条,朕想知道,你在这般短促的时间之内,敛收这般多的金帛钱财,究是有何图谋?!”
“回皇上,小子一介平民,赚钱只为糊口,哪敢有什么图谋!”柳一条忙拱着手,轻声回道:“生活不易,无钱难行,小子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都穷怕了,巴不得所有的钱都能收到自己地口袋,有钱赚的时候自是不能手软。”
悄看了李世民一眼,柳一条接着诉苦絮叨道:“而且小子家里不定期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活,现在更又是多了个儿子,若是不趁着现在年青,多赚取一些糊口养老的银钱,以后我们柳家可要拿什么过活?小民这样做,也算是未雨绸缪,不想自己,还有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