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1 / 2)

>ㄉ揭膊煌椎保诓坑邢⑺礘国想安排一些人到我国避难,看这几天政府的新闻吧。”

“不是吧,他们还有脸来,咱们还没忘了以前的事呢。”年越想想就恶心,这J国人就不怕来了,被华国爱国青年悄悄做了?

“看来他们是真危急了才这样。”

“危什么急,他们一直都惦记着咱们的国土。那钩鱼台的事还没完呢。”年越有点愤愤然。

“花前月夜,咱俩说点开心的,别提这些小J人。看月亮看月亮。”邵文柏连忙把镜头让给年越。

两人互相看了一阵,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_

第二天村里开始组织人进行秋收,在村委楼公布板前发布了大量散工任务。村子田里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玉米和花生一起套种,早在国庆时已经收好了,现在就剩下最重要的水稻没收。这一季收上来的粮食,村子一部分按今年的征粮规定上交给政府,剩下的上交给村委,村委统一用工分将它们全收了,所以收水稻是全村一起总动员的,不分哪家哪户的地。

原住村民们第一季种植时,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村长的强令要求,大家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了,田里种水稻,山地里种玉米花生和大豆之类,收获比往年多,除了上交一部分给政府,剩下的也能凑和两年的口粮。村民们普遍存有旧粮,加上村委早期为了鼓励他们建好基地,又分给他们一些进口粮食。总共算起来,每家原住村民,地窖和地下室的粮仓收藏的粮食,可以吃上至少五年。他们也清楚自家仓库不如村里公共大仓库稳妥,所以对村委统一用工分换稻谷的规定很支持。

今年征粮的额度比往年多得多,村民们都深表理解,毕竟华国人口太多太多了,国家要养上他们几年甚至更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听说政府今年在南边几个省很重视种稻谷,那些地方日照足,能种上三季水稻,收获更大。稻谷因为有硬壳,保持干燥的话,在惰性气体的仓库里,预计能存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是一种很理想的储粮。所以邵家之前也从国外尽可能多的进口稻谷。秋收时他们对收上来的稻谷处理得很谨慎,组织村民们将水稻脱完粒后,就全摊到空地上面晾晒,晒得透透的,抽样到化验室检测,确认谷子的水分在安全标准的1%之内,才拿去入库。

这年头种田不赚钱,加上国内很多农田被征去建了楼盘和工厂,村里年轻人大多去打工,都不爱种田了。在国内,种田的成本相较进口而言,进口粮食的价格更低,所以国家进口粮食的比例逐年上升。幸亏今年知道消息得早,来得及赶上春播,政府更是派了大批人下乡,花力气敦促乡镇政府组织和激励农民多开荒多种田,国家才能多收回一些至关重要的救命粮。

村里的人后来想起当初政府在那一个春天的故事,皆默然感概不已。

_

邻村的人自从知道大岗村有真空包装厂后,就不断地拿他们的一些存粮过来,让大岗村帮着真空打包,包装好后就给村委一些今年的稻谷当报酬。村子工厂里负责真空包装的那条生产线,从进了村后就没有停工过。

田野里现在四处弥漫着一股稻草香味,稻草如今也是重要的东西了,大人们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跟着拾稻穗,看见有稻草都捡回来。除了送一部分去村里的饲养所喂牛,剩下稻草晒干后,人们就用它搓绳子,把稻草搓成一股股后,就把它们编成稻草席和稻草帘。这是预备到时候屋子变冷,挂到墙上和窗边隔温的,还可以给温室的果苗保温。再有多的,可以拿去烧灶。

山里的气温向来比外面低,村民们往年也将稻草编成草帘,用来包住树木的树干,相当于给它们保温。这些活他们都做熟了,只是今年要做得更多,还要教不会的城里人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会有极寒天气,村里的电力不充足,用电量卡得很严,所以保温御寒的手段,还是要先靠人工为主。

稻草席子一捆捆地垒起来放在屋檐下或墙底下,继续阴干,外面用防雨布遮一下,等要用的时候随时可取。全村现在都严禁村民在外面点火,连烟都不给抽,就怕天干物燥引起火灾。收割稻谷的收割机收过稻谷后,田里剩下的稻草根比人工收割的长很多,以往都是村民们就地烧了,化成草木灰解决掉顺便肥肥田。现在是换成派人割过一茬,然后将它们晒干了用来当柴火。

秋收的活除了挣工分的人干以外,不出押镖任务的军人武警们也跟着一起干。除了在大岗村干活,他们还到邻村帮忙。忙完田里的活后,他们就跟着村民们一起编稻草席子。这时候他们也不说什么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了,村民们给的稻草席子他们照收不误。军人们也得吃喝住,军营也要烧柴火取暖。

第32章 接收

收完水稻,水田里还有村民以前养的泥鳅田螺,村里的人们在忙完白天的活后,可以去田里捡田螺捞泥鳅。村委说了,这个不算是村里的私产,大家谁捡到就算谁的,只是不许发生争抢行为。说是对为秋收辛苦劳作的大家一种犒赏。

反正以后有几年不能正常种田,村委不怕这些人把田毁了。这些田地村委们打算过几天用机器压实压平,在上面盖一些温室大棚。

傍晚下了工的人,现在都不急着做晚饭了,而是匆匆往肚子里塞了点零食,就赶往水田里,捋起裤脚捡田螺捉泥鳅。弄回来的泥鳅田螺用水养两天,添些作料炒了,那味道鲜美得可以吞掉舌头。村里的人对收获这批泥鳅泥螺的喜悦之情,更甚于前几天的丰收稻谷。

大岗村的人去邻村帮忙建立了几个专业的大粮库,邻村的村民除了给他们一些农作物当报酬外,还给他们送了泥鳅田螺过来。听说大岗村里的人现在喜欢吃这些,他们自己都没怎么吃,把能收到的都送过来了。村委分了一些给军营,剩下的就让食堂全做了,犒劳帮忙建造邻村粮库的人。

邻村的村民组织人去医院体检看病的时候,也送了一些给医院。送来的时候,他们是用打通了几节竹节的长竹筒,添了水一筒筒装着的。他们还在筒口套上竹网套,再放在水桶浸泡着用推车送过来,说是方便院长分派给医院里的员工。

这份心意真是让人好生感动,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几乎要抹眼泪了,还狠狠地流了几把口水。

年越从医院里得了一份,爷爷也得了不少别人送上来的孝敬。邵家的饭桌有好几天都有这俩菜。过了几天除了田螺全吃光外,年越把家里收的泥鳅烘干了收藏起来,不让邵文柏再吃下去。这玩意儿太滋补,自从邵文柏在家里吃了几顿后,他可受了不少罪。

秋收里最重要的水稻收完了,村民们接着把村子里剩下的零星农作物一并收上,像边角地里的地瓜、土豆和芋头之类。这些都是小头,村委们就不管了,让原住村民们各管各的自留地。地瓜收得晚,是因为地瓜叶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原住村民一直留着。哪怕地瓜藤老了,还可以煮了喂猪去。地瓜收上来,村里人家除了留一些小的,大的都晒成地瓜干或做了薯粉条。

芋头收了之后,芋头的茎杆也有用,村民们是拿来切段腌成芋苗酸,做好后拿点糖和辣椒炒着就很好吃,口感酸爽辣脆,当白粥的配菜犹佳。原住村民们向来喜欢这个菜,哪怕在处理芋头茎杆时手容易发痒,也会照做不误。

就在大岗村的人埋头收拾地里的作物时,村委们收到上边政府的电话,说让大岗村帮着收留一些老外,都是M国那边的大使馆搜罗到的人才。

邵家在军中的族人邵安阳也打电话回来,说希望大岗村再帮忙接收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军人及其家属。他们一直在国外替政府从事一些秘密活动,因为任务特殊,最后才被政府召集回来。他们撤回来得晚,政府的安排有些腾挪不开。而且有几个人还曾是邵安阳的同事或手下,所以为着私心,邵安阳希望他们能得到妥善安排,如果大岗村能安排得下就最好,如果不行,他再让另外两个邵家兄弟避难点来帮忙。

村委们又连夜开会,把村子内墙里仅剩的土地规划了一下,就组织村民们日夜开工,同时去邻村又拿了点土地,继续搞基建。他们跟邻村商量好了,到时候军人和军属来了就在他们几家村子里安置,接受当地村子的管理。为了几个村子合作愉快,大岗村给他们一批净水器和空气净化机作为交换。

政府发送的生存指南手册说得很清楚,未来几年空气不会好,要注意保持室内流通空气的质量,最好配置空气净化机或过滤器。听说是军人和军属,其他村都同意了,也帮着建房子和更多的配套工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