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明珠娘子 > 第186部分

第186部分(1 / 2)

>  他精心安排筹划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变成这样?

这一切要怪谁?狂怒中的李裕狠狠地想着,要怪就要怪那个还不曾断气的贱人,若不是她吃里扒外将私兵的消息告诉高昌国,让他一下子断送了五千精兵,又怎么会在他早就得知陈留王起兵叛乱之时,只有数百亲卫跟随他入宫,原本可以一举将他们都拿下,把长安与太极宫都掌控在他手里,那么现在坐在那个至高无上位置上的就该是他。

他应该是大唐天子,不是那个无用的酒囊饭袋!

可是这一切都被这个女人给毁了,所以他要日日折磨她,不让她好好活着,也不能让她轻易死去,要她好好尝一尝生不如死的滋味,甚至连她腹中的孩子都没放过。

可是这些也不足以让他平息怒火,他怎么能甘心,明明只有一步之遥。

只是他的不甘心终究也没能改变什么,登基大典如期举行了,太后也被接回了宫中,是前一日圣人亲自去了奉安殿,带着群臣长跪在先帝灵柩前,又是痛哭流涕许久,齐齐请求太后回朝,主持登基大典。

太后再三退让,终究是心疼不忍,才勉强答应了,在众位朝臣的迎接下,带着顾明珠一众人回了宫中,这一次是住在了历代太后居住慈康殿中。

登基大典很是恢弘,朝臣百官藩王宗室尽数入宫,在太极殿前齐齐拜伏在地,山呼万岁,看着太后从刘全手中捧着的金盘里取过旒冠,亲自替跪在面前的圣人戴上,将玉玺交到他手中,算是礼成了,那一刻太极宫与天下都闻听到鼓楼上九声鼓响,大唐有了新的君王。

顾明珠立在一旁的命妇中,也屈膝拜下,只是她的目光却是忍不住望向另一边的人群之中,那里有一个挺拔的身影,在人群中卓尔不群。

是崔临,他今日代表世家入朝觐见。

这让圣人大喜过望,先帝到最后也未能收服世家,而他刚刚登基,世家便愿意臣服,这不能不教他倍感得意,在登基大典上大笑,允诺崔临让世家子弟入仕,自此世家与皇室的决裂到此结束了。

但是顾明珠却不觉得这样简单,当初世家支持的是陈留王,陈留王叛乱,纵然世家不会再给陈留王陪葬,却也不会这样轻易就转而支持新帝,除非这其中有什么别的缘故。

她想起了那一日崔临入宫,与太后密探许久的事,只怕那一日太后便与世家达成了某种协议,才会有今日的局面。

只是是什么协议呢?顾明珠望了一眼站在正中的太后,只见她微微含笑,神色威严端庄,看不出端倪来。

不过无论如何,世家能够与皇室和解,对于崔临与顾明珠而言都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顾明珠无法想象,若是真的陈留王登位,顾家该如何是好,而她与崔临又该如何自处。

登基大典之后,圣人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所有前来觐见朝贺的都被留下欢庆,太后却是推说身子不好,将命妇的宴席交给了淑妃,自己带着顾明珠等人回了慈康殿。

“太子妃今日称病,不曾去登基大典。”徐司言给太后按着额角,轻声道。

太后眼皮也不抬:“她还记恨着呢,圣人不曾下册封的诏谕,她始终只是太子妃,自然是不肯去登基大典的。”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皱了皱眉,历来是新帝接了册封的诏谕就会下封后诏书,在登基大典上,太子妃应当是以皇后的身份出现,只是圣人如今迟迟不下封后诏谕,却不知是怎么回事。

不过她也不想过问,太子妃的愚蠢实在让她头疼,索性不理会。

她唤了顾明珠过来:“明日博陵崔氏长房大夫人要入宫来觐见,你让人准备一番,这是世家十数年来头一回入宫,不可怠慢了。”

崔大夫人?顾明珠愣了一下,一时心思有些浮动,眼前恍然浮现出那个高傲带着挑剔目光看着自己的崔大夫人,她要入宫了?

第472章 再次见面(第二更)

崔大夫人的马车停在了慈康殿前,看着玉阶上的殿阁,她神色凝重。

作为崔氏当家主母,她自然知道这一次入宫觐见的重要性,世家终于再次入朝,可以摆脱这十几年来固步自封的困局,也能够挽救世家渐渐衰败的局面。

为了这一天,世家付出太多努力和心血,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一切付诸东流。

她定了定心,带着婢女向着玉阶上走去。

“太后娘娘安康。”崔大夫人行礼拜下。

太后笑着让人扶了她起来:“夫人太多礼了,说起来,我们已有十数年未曾见过了。”又让人送了榻席上来。

崔大夫人笑着谢了恩,在榻席上坐下:“娘娘说的是,已经许多年了,娘娘却是青春依旧。”

太后苦笑了笑:“我已是未亡人,不过是在宫中苦熬日子罢了。”

她话题一转,问起了家常来:“夫人从博陵到长安怕是花了不少时日吧,博陵那边如何?素来听闻博陵人杰地灵,景致秀美,却也不能过去看一看。”

崔大夫人笑着道:“博陵不过是北方小城,哪里比得上长安繁华,娘娘过奖了,从博陵到长安要六七日的车程,我走得不匆忙,倒不觉得久。”

太后点点头,又说起了崔家的事:“崔氏儿郎个个人才出众,光五郎一人就教人心折。”

崔大夫人忙道:“不敢,五郎年轻难免行事有些莽撞,还望娘娘莫怪。”

“崔家如今还有几位郎君?若是能入仕为官,倒是社稷之福。”太后笑道。

崔大夫人正好要提起一桩事,借着这个话头便说了下去:“娘娘隆恩,崔氏子弟众多,倒是有几位要入秋闱,愿能为朝廷效力。”她顿了顿,“只是还有一桩事,想求娘娘一个恩典。”

太后笑得平和:“夫人请说,不必如此客气。”

崔大夫人轻笑着:“也是一桩喜事,是荥阳郑家与崔家自来就有联姻的旧例,先前又定下一门婚事,是郑家长房大娘子与我们二房的郎君定了婚,只是族里想求娘娘赏个恩典,能够得了娘娘的赐婚,也便是两家之福了。”

其实这也是世家向朝廷表达诚意,若是能得了皇室赐婚,也就更加稳固了世家入朝的事,算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何况赐婚不比寻常联姻,崔郑两家也能更加亲密。

太后听闻此事,笑得更是眉目舒展:“这是喜事,崔郑两家自来是世家之首,能够联姻也是好事,你便是不说,我知道了也要锦上添花的,不仅要赐婚,还要赏赐,算是我的心意吧。”

崔大夫人忙起身谢恩:“多谢娘娘恩典,能得赐婚已经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求赏赐。”

太后笑着摆摆手:“就当是我给两家添添喜。”

她吩咐徐司言:“唤明珠进来,让她替我起诏。”

崔大夫人听闻明珠两个字,目光不由地跟着往殿外望去,她早就听说顾明珠深得太后器重,一直留在太后身边,如今看来所言不虚,太后竟然连凤诏也让顾明珠草拟,这绝非寻常的信任。

顾明珠跟着徐司言进来的时候,正看见崔大夫人目光灼灼地望着她,不由地微微低头,神色依旧从容,在一旁案几上坐下,替太后写诏书。

崔大夫人看着她衣着打扮并不算出挑,半新不旧的宫装,头上也不过一两朵绒花,金玉首饰都不见,却是难得地柔和亲切,提笔写诏时神色平静安然,让人心里也不仅跟着安定了下来,少了些许浮躁。

看了又看,她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却是忽然转头与太后道:“说来惭愧,我还有一事要求娘娘恩准。”

她看了看顾明珠,笑着道:“我对零陵郡主一见如故,很是投契,不知可否请郡主作赐婚使,前去博陵崔家赐婚。”

太后脸上的笑容一滞,目光带着疑惑地望向顾明珠,又看回崔大夫人,好一会才笑道:“大夫人也喜欢明珠,这倒是不奇怪,她素来聪慧知礼,很得我喜欢,所以才一直留在身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