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是体制上面存在的问题,可郑勋睿将此归结到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想要从体制上面彻底改变皇权,这样的事情郑勋睿是绝不会做的,那是自掘坟墓,况且每一个先进的体制,都是要与时代结合起来的,现在的情况之下,对体制进行变动,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瞬间崩塌。
从舆论上面着手,那是最好的办法,在如今的情势之下,树立起来强权政治,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推动各项事业朝着前面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郑勋睿异常重视舆论之导向,他需要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他需要用这种强有力的个人权威,扫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倾向。
郑勋睿是绝对有着如此实力的,尽管说现如今还是大明王朝,可是这个大明王朝,与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不仅仅是管理体制上面不一样,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爷全部都被撤销了封号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经变成了郑家的江山。
郑勋睿可谓是通过自身绝对的实力,颠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个人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朕希望内阁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间之舆论导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贾和百姓关心什么,说的是什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将朝廷所做的决定和事情,转变为士大夫、商贾和百姓拥护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现的变化,朝廷大军在辽东获取的胜利,都可以纳入其中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要认为百姓是愚钝的,让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对于朝廷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今后朝廷对官吏之惩治,必须要谨慎,可对于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以及妄议朝政的官吏,必须严惩,且要以邸报或者其他的方式诏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缘由,让这些被朝廷惩治之官吏无地自容,结党营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强力打压的。”
“内阁不要总是想着埋头做事情,要知道抬头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给与了内阁足够的权力和权威,内阁就要真正的体现出来权威,今后朝中不允许出现随意攻击内阁的事宜。”
“朕需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风闻奏报的事宜,朕说过,废除风闻奏报,凡是牵涉到惩处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处置,有杀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审理,牵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员,都察院报到朕这里来,需要内阁商议的,朕自然会做出决定。”
“朕既然废除了给事中之职务,态度就是明确的,想着揭发官吏贪赃枉法事宜,可以给都察院写去信函,若是想着诬陷,或者是背后施放暗箭,一经发现,一定要严惩,朕认为这不是小事情,这牵涉到个人品质之问题。”
。。。
皇上的这番话语,很快在朝廷传开。
连内阁都不会想到,京城之内的舆论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皇上之威望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内阁的权威也逐渐树立起来了,而以前的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等等,早被读书人彻底抛弃。
第九百三十一章团结还是分裂
代善估计是不错的,回到沈阳之后,皇太极开始着手整顿满人权贵集团了。
其实满人权贵集团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议论,这种议论表面上看不是针对皇太极的,主要的矛头指向了范文程,认为范文程用心险恶,给大清国出了一些坏主意,导致大清国这些年遭受到了很多的损失,这之中就包括此次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议和,主动让出了广宁和西平堡等城池,让明军彻底占据了辽河以西的所有地方。
可惜皇太极一点都不糊涂,也绝不会采取转移矛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皇太极是强势的,其与父皇努尔哈赤一样,都是开创性的人才,大清国是皇太极一手创建起来的,这期间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难以理解到的,皇太极对于大清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决不允许有人损害大清国的利益,也不会允许有人威胁到他皇权的威严。
满人权贵攻击范文程,骨子里是直接指向皇太极的。
要知道不管范文程提出来什么样的建议,最终都是皇太极采纳,若是皇太极不同意,这些意见建议是不可能实施的,偏偏这些满人权贵,攻击的范围太宽了,包括皇太极采取的有待汉人的政策,都开始提出来反对意见了。
这就触及了皇太极核心的权威了。
代善回到沈阳的时候,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皇太极这段时间情绪很不好,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在大政殿出现,这导致满人权贵的议论更加的频繁,已经到了气势汹汹的地步。
皇太极上一次在大政殿召集诸多的满人权贵,是专门商议多铎、阿济格、阿达礼和硕托诬陷代善的事宜。当时的确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了震动,不过皇太极没有要求满人权贵议论如何处置的事情,也没有专门的处理这些人,济尔哈朗以及多尔衮等人是明白的,皇太极之所以没有马上处理这件事情,是想着让大清国稳定。想着让议和的事情顺利进行下去。
可惜的大部分的满人权贵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还以为皇太极是默许了多铎等人闹事的行径,故而议论更加的多起来,且他们的动作愈发的过分,开始公开的攻击朝廷之中的汉人,范文程是首当其冲的。
代善回到沈阳之后,闭门不出,硕托和阿达礼等人前来请安,也被他挡在了府邸外面。
就连多铎和阿济格等人前来请罪。代善也是避而不见。
老资格的代善,早就从不同渠道得到了沈阳的诸多消息,他认为皇太极不是真正的身体不舒服,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议和之后,大清国能够平定和稳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皇太极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算是身体不舒服,也会忍住的。不存在歇息的道理。
所以说皇太极所谓的身体不舒服,其实是一个计谋。看看究竟有那些满人权贵这个时候会跳出来,做出对大清国不利的事情,皇太极一旦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动手,绝不会客气的。
更加令代善郁闷的是,阿达礼和硕托居然成为了中心人物。在大政殿没有遭遇到皇太极的惩戒,两人以为没有什么事情了,愈发的嚣张,时常与其他的满人权贵聚会商议,且对府邸里面的汉人打骂不止。丝毫不知道收敛。
硕托和阿达礼做的最为过分的事情,就是继续议论代善,对于代善代表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议和的事情,以及八旗军撤离广宁和西平堡,让出了辽河以西所有地方的举措,是大加斥责,丝毫不留情面,也许两人这样做,是想着掩饰前面出现的错误。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代善不可能见硕托和阿达礼了,尽管一个是他的次子,一个是他的孙子,隐隐的,代善已经预料到,硕托和阿达礼可能会遭遇到重责,甚至有可能掉脑袋,此时此刻,代善想到的是护卫家族,不要让整个的家族跟随阿达礼和硕托沉沦。
代善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岂能看不出此事中间存在的危险,到了大义灭亲的时候,代善是绝不会手软的,对硕托和阿达礼的心软,就意味着对家族的狠心。
回到沈阳的三天时间,不断有人前来府邸拜访,一律被管家挡住了,代善以身体不适的原因,拒绝了所有人的拜访,就连多尔衮前来问候,也没有见到代善本人。
进入到大政殿的时候,代善的心理是忐忑不安的,就好像是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却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够保证自身躲过暴风雨的冲刷。
皇太极的脸色依旧是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