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流寇的事宜商议基本结束之后,杨嗣昌的话语一转。
“陈大人,兵部不仅仅是剿灭流寇的事宜,辽东的局势,大同、宁夏以及延绥的边军,山东的登州、莱州等军事重镇,也需要关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重点关注辽东方向的局势,这个关键时刻,后金鞑子千万不要有什么动作,为了防止北方出现变故,我会更多的与蓟辽总督洪承畴大人多多联系,这剿灭流寇的事宜,就请你多操心了。”
“杨大人放心,剿灭流寇的事宜,我一定全力关注。”
“嗯,你刚刚率领大军,取得了襄阳之战的重大胜利,可谓是振奋了大军的士气,也让皇上看到了彻底剿灭流寇的希望,皇上当初是要求两面开战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流寇,现如今也改变了看法,同意首先剿灭张献忠,皇上认识的变化,你功不可没啊。”
“襄阳之战的胜利,并非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杨大人在京城运筹帷幄,提出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孙传庭大人尽心竭力,率领大军奋勇厮杀,还有湖广、河南等地的大力协助,才能够取得襄阳之战的胜利。”
“陈大人客气了,功劳就是功劳,还是那句话,剿灭流寇的事宜,就请陈大人多费心了。”
陈新甲的脸上带着笑容,内心却不是滋味,杨嗣昌的这番安排,让他仅仅能够过问剿灭流寇的事宜,兵部其他的事情不好插手,要知道襄阳之战后,李自成和张献忠肯定都是高度的警觉了,接下来的战斗情势不容乐观,至于说辽东的局势,暂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后金鞑子三次入关劫掠,都是遭遇到惨败,已经心生畏惧,除非是大明发生了重大的变故,短时间之内后金鞑子是不敢入侵的,朝廷大军亦不会在辽东展开什么进攻,再说复州和金州的方向,由郑家军驻守,后金鞑子更是不会轻举妄动。
这样说来,杨嗣昌实际上没有多少的事情可做了。
不过陈新甲和杨嗣昌都明白一件事情,那也是兵部重要的职责之一,那就是如何分化瓦解郑家军,郑家军过于的强悍,已经成为皇上和朝廷的心病,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更是成为皇上最为担忧的人物,皇上对郑勋睿的警惕,甚至超过了后金的皇太极和流寇首领李自成与张献忠。
第七百零四章大战的前夕
南方的气候多变,三月上旬就开始进入到梅雨季节了,这对于大军行军作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道路泥泞,行军非常的辛苦,作战更是会增加无谓的伤亡,连续的阴雨,让孙传庭意识到,这个时候展开进攻不是最佳的选择,于是他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大军原地休整,等到梅雨季节结束之后再行征伐。
孙传庭做出这样的决定,从战术方面考虑是正确的,不过他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张献忠遭遇到惨败之后,急切的需要休整的时间,连续的阴雨对大军不利,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麻烦,这个时候咬牙坚持下去,对张献忠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或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梅雨季节的来临,让张献忠也是心烦意乱,刘文秀已经出发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尚没有消息传回来,张献忠此次也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等到刘文秀回来,才做出最终的决定,他当然希望能够与李自成协同作战,共同来对付官军,不过这样的联合是不是能够形成,李自成到底有没有远见,会不会捐弃前嫌,这一点张献忠不敢保证。
跟随刘文秀前往河南的是张献忠身边的亲兵,都是义军之中最为骁勇的军士,就算是遇见了大部队的官军,也能够想办法撤离的,张献忠倒不担心刘文秀遇见官军,他担心的是李自成和顾君恩有着其他的想法,故意扣留刘文秀甚至是加害刘文秀,如今的情况之下,就算是李自成这样做了,张献忠也是无可奈何的。
郧阳的城池在不断的加固,孙传庭从襄阳府城出发、前往郧阳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张献忠鼓足了精神,开始部署抵抗和防御的事宜,从兵力上面来说,官军占据了优势,从士气方面来说,官军也要强一些的。这场厮杀对义军非常的不利,按照正常的选择,张献忠应该是在官军到来之前离开郧阳,南下进入到四川境内去,不过张献忠横下一条心,展现出来死守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如此麾下的义军也就稳定下来,全身心投入到防御之中了。
孙传庭大军休整的消息传到郧阳之后,张献忠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老天为他争取到了时间,河南以及湖广的局势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张献忠内心尚无把握,目前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四月初一,离开郧阳近四十天的刘文秀,终于回来了。
见到刘文秀,张献忠差点流出了眼泪。
张献忠拍着刘文秀的肩膀,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刘文秀回到了郧阳,说明事情基本办好了。这是张献忠希望看到的局面。
刘文秀的脸上带着风尘,但更多的是喜悦。
张献忠、刘文秀和艾能奇等人进入了书房,亲兵在书房外面守候,任何人都不准靠近书房,否则杀无赦。
一个时辰之后,张献忠等人从书房出来了。酒宴已经设好了,张献忠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但以前拿着焦虑的神情已经看不见了。
守候在书房外面的亲兵,试图从张献忠的脸上读到什么,他们长期跟随在张献忠的身边。能够从张献忠细微的表情上面,发现很多的端倪,这些亲兵发现,张献忠虽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整体的神色是平静的,这是很好的预兆。
跟随在张献忠身后的刘文秀和艾能奇,脸色同样是平静的,看不出什么,不过从他们迸发出来的气息,能够感觉到安心和平静。
刘文秀回到了郧阳,没有引发多大的波澜,其实刘文秀离开郧阳,前往河南去办理绝密的事宜,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寥寥无几,故而刘文秀回到了郧阳,也不可能引发多大的议论,只不过刘文秀回到郧阳之后,张献忠有关殊死抵抗的命令,就开始传达下去了,这一次的命令是非常坚决的,张献忠的重点是护卫郧阳府城,将近十万的兵力分布在府城内外,摆出了一幅决战的姿态。
郧阳方面的动静,孙传庭也是非常关注的,他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不间断的侦查情报,一直到四月初,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让孙传庭高兴了,张献忠果然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将所有的兵力都分部在郧阳府城的内外,就连驻守在郧阳府其他县城的兵力,都全部抽调回来了。
这是不容错过的机会,孙传庭担心的就是张献忠南下逃窜到四川境内。
梅雨季节已经进入到尾声,尚未完全结束,孙传庭不愿意错过宝贵的机会,他命令大军停止休整,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郧阳府城的方向前进。
当然行军的过程之中,孙传庭还是非常注意的,步步为营的原则不可能放弃。
其实襄阳府城距离郧阳府城不足五百里地,若是骑兵快速的行军,最多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孙传庭率领的十二万大军三月十日就从襄阳府城出发了,因为遇到了梅雨季节,不利于作战,谨慎的孙传庭命令大军再次休整,一直到四月初三才再次出发。
十二万大军所谓的急行军,也就是每天行走八十里地左右,这样算起来,抵达郧阳府城至少需要四天到五天的时间,加上大战之前的部署等等,真正开始战斗,应该是四月中旬的事情了。
斥候传回来的情报,孙传庭分析的非常仔细,他内心一直都有疑惑,那就是张献忠既然遭遇到了惨败,为什么没有放弃郧阳,南下进入到四川去,这对于张献忠是非常有利的,难不成张献忠对于襄阳之战的失败不甘心,真的想着与大军决一死战吗。
孙传庭更加注意的是河南方向李自成的踪迹,南阳府城距离郧阳府城不过六百里左右的距离,若是李自成突然杀向了郧阳,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驻扎在新野的贺人龙,不可能完全抵挡李自成十余万大军的进攻。
张献忠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这让孙传庭怀疑,张献忠是不是与李自成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或者是两路流寇私下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