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明末传奇 > 第362部分

第362部分(2 / 2)

“大人说的是,这一点属下怎么没有想到,皇上利用东林党人来对付大人,其实就是想着两败俱伤,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皇上最终获得好处,东林党人若是过于的团结了,皇上也是要担心的,这样的机会抓住了,吃亏的是甘学阔,皇上毫发无损啊。”

“说得对,皇上想的也太好了,以为他期盼的局面会出现吗,其实我还是很惋惜皇上的。”

郑勋睿说出来这句话,徐望华就真的难以理解了。

郑勋睿双眼有些出神,好像是看向了未知的未来。

“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明江山已经是一个乱摊子,皇上励精图治,想着振兴大明,可惜他的个性缺陷,让这一切都变成了水中月和镜中花。”

“徐先生,我曾经给你说过,皇上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毫无保留,可一旦翻脸了,下手比谁都要无情,这样的性格,在我看来就是在小孩子的身上存在,皇上是一国之君,没有起码的气度,怎么去治理国家。”

“皇上克己奉公,殚精竭虑,可谓是最为辛苦之人,可惜满朝的文武大臣,想到的都是各自的利益,没有谁真正想到大明天下,君臣离心,互不信任,大明怎么可能振兴。”

“皇上十七岁登基,剿灭魏忠贤和阉党,表现出来不一般的魄力,很可惜这样的魄力无法维持,我觉得好笑的是,皇上剿灭阉党之后,居然推翻了阉党所有的决定,殊不知阉党提出来的某些策略,现如今看来就是不错的决策。”

“譬如说征收赋税方面,魏忠贤就很注意照顾百姓,要求士大夫和商贾承担相应的赋税,这个决策本来是非常正确的,能够缓解百姓的疾苦,让那些富得流油的士大夫和商贾,也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做出贡献,可惜啊,皇上信任东林党人,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商贸赋税,国家赋税的沉重担子,全部压到了百姓的身上。”

“东林党人本就是官商勾结,其背后最大的支撑就是商贾和士大夫,他们要是不想着维护自身的利益,那才算是奇怪了,我们在淮安,收取商贸赋税,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农业赋税,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崇祯元年至今的流寇,已经给大明江山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皇上和朝中的大人都知道,但他们就是没有想到去解决,每次北方遭遇到灾荒,想到的就是免去某地的赋税,开玩笑,老百姓都快要饿死了,你免去他一辈子的赋税又能够有多大的作用。”

“可恨的是东林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保护商贾的利益,居然要求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等于是将百姓逼到了绝路之上,人家不造反难道等着饿死吗。”

“崇祯元年以来,皇上信任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能够善终,皇上不从自身找问题,却将所有问题都归咎到他人的身上,最终的选择就是不再信任文武大臣,而开始信赖和依靠太监,皇上一方面厌恶朝廷之内的党争,一方面又着手培育党争,让自身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时刻操控朝中的文武大臣,这样的施政办法,想着让大明振兴起来,那才是天下奇闻了。”

“一个人只能够背负一石粮食,却咬着牙要背负两石粮食,还要自命清高,自我陶醉,自我吹嘘,后果是什么很清楚,其他人提出来建议,好心帮助,却怀疑他人觊觎粮食,此等的心态,能够做好事情,那才怪了。”

郑勋睿很少说这么多,特别是直接评价皇上。

徐望华听的很是认真,前面的那些话语,郑勋睿以前都零零碎碎的做过分析,徐望华也听说过,但最后那个背负粮食的例子,却是第一次说出来,这让徐望华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豁然明白了郑勋睿所有的分析。

“大人的分析真的是太精辟了,属下想不服都不行啊。”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神色渐渐变得严肃。

“徐先生,你我之间关系不一般,可谓是肝胆相照,不过我也知道你内心的一些顾虑,自古以来知道秘密越多的人,结局就越是凄惨,恐怕你也有这等的想法,这么多年你一直不愿意出来为官,想到的恐怕就是这一点吧。”

徐望华脸一下子有些红了,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我不敢保证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这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一代豪杰,他们同样有缺点,但他们的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我喜欢读历史,也时常思索历史上的那些杰出之人,若是不能够吸纳古今之知识,也不可能做出这等的分析,我能够分析到皇上和朝中大人的问题,也一样能够知道你内心的想法。”

“共患难易,同享受难,太祖皇帝就是最好的例子,打江山的时候,完全信任属下,建立起来大明王朝之后,大肆的诛杀功臣,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可这天下真的是他朱家的江山吗。”

“我的志向,徐先生是清楚的,但有一点你恐怕不清楚,那就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江山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候,就是我郑家的,我也要告诉子子孙孙,永远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所谓的皇上,不过是代表所有人守着这个江山,让所有人的日子都过的舒坦,你能够守好这个江山,老百姓就拥护你,你守不好这个将士,那就等着别人来推翻你。”

“徐先生,你我都是要守好这个江山的人。”

郑勋睿的话语,让徐望华的身体微微颤抖,脸色发白,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已以为了解郑勋睿,其实不然,郑勋睿的很多地方,他根本就没有看明白。

第六百四十一章不甘心

户部的敕书抵达漕运总督府,接着来的还有以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名义写来的信函。

今岁漕粮要运送四百万石,这个数字让甘学阔的双腿发软,三百万石都不敢保证,现在还要四百万石,按照淮安目前的情况,恐怕一粒漕粮都不要想着运送到北方去,马士英和粟建成等人,目前是漕运总督府的核心骨干,至于说那个张溥,也就是一张嘴,真的要去做事情,狗屁不通,上次到淮安码头,张溥询问码头搬运苦力,得知搬运苦力每日里仅仅能够得到五十文钱左右,连声斥骂那些商贾,说是商贾黑心,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闹得周遭的商贾有很大的意见,一些苦力也低声哀求张溥不要多说了。

张溥弹劾马士英等人,罪名是谋逆,如此情况之下,还想着马士英等人做事情,那是不可能的,凤阳和扬州两地的情况也很不好,特别扬州是产粮之地,这两个地方,因为张采和杨彝的上任,府州县衙门的官吏早就是离心离德,不愿意做事情了。

湖广剿灭流寇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漕粮必须从三月份开始运输,否则真的会耽误大事情,尽管说诸多的商贾都在忙不迭的运送粮食,但商贾运送的粮食,价格远远高于漕粮,朝廷是无法承受的。

甘学阔的目光看向了信函。

送来信函的人专门说了,必须在漕运总督府公开这份信函,而且还需要有淮安府的知府和同知悉数参加。

甘学阔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可是他感觉到浑身无力,不管信函上面说些什么,都没有多大的意义。想要运送如此之多的漕粮,从淮北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能够得到郑勋睿的帮助,让大运河沿途的码头全部都动起来。

东林书屋,依旧是那些人。

甘学阔慢慢打开了信函。开始念信函里面的内容了。

马士英等人的神色慢慢变得舒缓,张溥等人的神色慢慢变得铁青。

这封信函并非是周延儒所写,而是内阁整体意思的表达,强调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维持淮北之稳定为第一大要事,凡是与此目标冲突的事宜,都不要牵涉,第二件事情是淮北的各级官吏都必须要团结,尽心尽力做事情。漕运总督、淮北四府三州巡抚甘学阔统领淮北的一切事宜,所有事宜均需得到甘学阔之批准,第三件事情就是必须要完全今年漕粮运输的任务,不得耽误。

信函彻底否定了张溥等人的弹劾,虽说没有提及弹劾的事宜,但维持淮北之稳定、服从甘学阔的领导,这就是最根本的否定,而且否定的非常彻底。

信函里面还透露出来责怪张溥等人的意思。好像说到淮北来了之后,没有做什么正事。想到其他的方面去了,如今淮北最大的事情是恢复漕运。

甘学阔也有些吃惊,想不到信函里面居然是这样的内容,他其实是真的下定决心,不做这个漕运总督了,哪怕是回家也无所谓。他不愿意被架在火上烤,这样的滋味不好受,而且弄不好还有可能进入到大牢里面去。

内阁的信函,其实就是皇上的意思,这一点谁都是明白的。

皇上顾及了张溥等人的颜面。没有下旨,这也是很明确的事情。

不过张溥等人是肯定不满意的,他们憋足了劲,就是想着扳倒郑勋睿的诸多下属,谁知道这一拳打下去,没有任何的反应,反而是自家的手被震得生疼。

不过张溥等人也不敢公开的提出来反对,毕竟皇上给了他们面子,而且这封信函,也代表了钱士渠和侯询等人的屈服,他们要是不买账,那就是与皇上和朝廷对着干了。

忍下这口气是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几个人的颜面被扫的一塌糊涂,他们在总督府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