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明朝好女婿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1 / 2)

>  帐房中的二人面面相觑,良久,胡百户才猛地一拍桌子:“好狂妄的小子,什么玩意儿,敢在我面前咆哮,李先生,将这混帐东西赶回家去。不,先打个半死再说。”

毕竟是军汉出身,又遇到如此危难的局面,胡百户心中有一股暴戾之气涌了上来。

“老爷……在下觉得……这事,苏木好象说得挺有道理了。老爷你这个官位还真要着落到巡按大人身上,若他愿意保你,就算是宋同于千户所的千户大人勾结在一起,也是拿你没有奈何。”

所谓巡按,简单地说就是由监察院派出到地方上的风纪、政绩考核工作组。

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大得惊人。

像免去或者新任一个百户军官这种小事,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当场就能够决定。

胡百户一呆,寻思半天,才一拍脑袋:“咳,你我都想着如何堵漏,却没想到在源头上就把这个麻烦给解决掉。苏木这小子,说得话还真有几分道理。听说苏木在韶泰那里的学业非常不错,这读书人的心窍就是灵醒。老李,你说我们该如何攀上巡按大人,让他高抬贵手,放我一马。”

李帐房虽然是胡百户的心腹,掌握着胡家的往来帐目,可这人读书不多,智商平平,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智囊,听自家老爷问,也没有个主意。

胡百户一咬牙:“不管了,这天下的官儿没有一个不爱钱的。老李,干脆咱们准备个五百……不,一千两银子,再跑一趟倒马关,给巡按老爷送去。一千不行,就两千,砸到他收下为止。”

李帐房连连点头:“老爷说的是,小的听人说,这京官都穷,京官之中,言官更穷。巡按大人好不容易得了个出京公干的差遣,还不抓紧机会搂钱。”

胡百户一拍大腿,叫道:“对对对,老李你言之有理。换成我,在清水衙门呆了一辈子,遇到收钱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放过。

第四十四章 打题

若是苏木还在场,肯定会吓得惊叫起来:靠,给言官送钱,这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吗?

言官是什么,他们干的就是风闻奏事,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

有明一朝,最不能得罪,甚至最不能接触的就是都察院的御使,看到他们,不但不能凑上去讨好,还得赶快绕路走。否则搞不好你就被人家给留意上了。

自弘治皇帝登基以来,有感于当年厂、卫专权的恶例,限制锦衣卫和宦官的权力,重用文官。于是,文官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膨胀。

御使言官们大多是进士出身,品级不高,只有七品,可他们有项特权,可以乱说话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又因为把持了朝野舆论风向,一个个更是在朝廷中呼风唤雨。

大到国政,小到官员的私德都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内,就算是皇帝一句话没说对,晚上和不该睡的女人睡了,他们也敢指着万岁爷的鼻子破口大骂。偏偏遇到这种情况,皇帝还不敢发怒,只能默默抹去脸上的唾沫星子,将头缩了回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言官就是整人的官。

这群人虽然清贫,可正因为穷惯了,又在清水衙门熬了那么多年,都熬得有些变态,对获取个人名声有强烈的个人嗜好。到明朝末年,更是有人故意顶撞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吃一顿板子。

只要被皇帝这么一打,这个言官就能得个直言诤臣的好名声。你做御使的,不吃皇帝一顿打,好象就不算是真君子纯名士,都不好和人打招呼。

于是,朝廷中对这恶意获取名望的行为有个形象的称谓:骗廷杖。

弄到最后,皇帝也醒过神来。碰到强硬些的君主,比如嘉靖:你要讨打,好直接打死干净。

至于性格温和的皇帝,则是一翻白眼:你要骗板子,朕偏偏不遂你的愿,惹不起,还躲不起。传下去,但凡有都察院的人来,一概不见。

……

胡百户你给巡按送钱,搞不好前脚送过去,后脚人家就是将这些礼物公布于大庭广众,以示自己是个一毫不取的清官。

朝廷每年都会派不少巡按巡视地方,言官们好不容易得了这么单干的机会,自然要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获取名声,小小一个百户军官,正好拿来开刀。若事情真这么发展下去,胡百户绝对会成为一个丑角,以后也没脸再活在世上了。

当然,这一切苏木并不知道。

他心中存了科举之心,又想就近向韶泰讨教学问,一时倒没急着离开胡家。

时间已经到了三月中旬,春雨淅沥落下,一直没有停,整个世界都被朦胧的水气笼罩了。

府试之期定在四月初一。学堂里的其他童生大多是今年在入学,也不需要参加这场考试。

韶泰一向看重苏木,也知道他对这场考试志在必得,对于苏木的督促比往日更严格了许多。

同时,保定城中的读书人好象一下子多了起来,一问,才知道是各县前来赴考的童生。

保定城下辖十六县,每届府试都有上千童生涌进府城。因为路途有远有近,最远的束鹿离保定有好几百里,光走都需要三四天。

若不提前到府邸城,路上若是耽搁了,就得再等上一年。再加上长途跋涉,身体和精神也需要调整,不少考生都会提前半个月抵达,温习功课或是于同道交流学问。

清苑县和保定府的治所同在保定老成,苏木也免得路途劳顿之虞,到考试那一天,只需不行三里地,十几分钟就能到保定府学衙门。

府试和县试一样,也需有一个廪生做保才能报名,不过,有韶先生在,苏木也免去了许多麻烦。

这几日胡百户和帐房老李又出了门,同时跟着去的还有胡进学得几个胡家子弟,说是又要去倒马关。行李颇多,满满地装了两辆牛车。

或许胡百户和老李听了自己的建议,去搞定巡按吧,胡百户这人虽然可恶,我却希望他能够平安度过这一关。苏木这么想。

毕竟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同胡进学他们也混熟了,在没有拿到秀才功名以上之前,这地方还是很不错的。

胡百户和老李走了,巡按政考的阴影又笼罩在胡家头上,胡家货栈的生意也停了下去,帐房里也没什么活儿,苏木也乐得清闲。

每天上午在帐房写两千字的《西游记》,在货栈混一顿午饭,下午照例去学堂读书,晚上回家再背上几千字《四书》《五经》,读几篇八股范文。

还别说,在韶先生座下读了一个多月书,苏木对即将开始的府试也有些概念。

同县试只两道八股小题不同,府试要复杂些。除了两道八股,还加入了贴经,要求通三经。

这已经是五经的范畴,所谓五经就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出题的三经中〈礼记〉和〈尚书〉是必选,其他三本中可选一题。

听到韶先生说到这事时,苏木还真有些紧张。这五经在后世自己可没怎么研究过,现代国学首推〈论语〉和〈孟子〉,然后是〈大学〉、〈中庸〉。而且,最近韶先生在课堂上也没怎么讲解五经义,就这么仓促上场,只怕要糟。

看到苏木有些紧张,韶泰冷哼一声:“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若你落榜,须怪不得别人。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乃是我辈读书人的基本功夫,丝毫取不得巧。依我看,你若能得这么一个教训,对你的将来也有好处。“

苏木听得一楞,突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倒背如流,恩师能不能详细说说这帖经题是怎么考的?”

韶泰见苏木不解,道:“考试时,考官会从五经中抽出一段,让你默写补全整个篇章,考的就是你的记性和书法。若是一字写错,或者考卷上有污迹,整张卷子就要作废。”

“啊,默写?”

韶泰:“子乔你的行书很好,卷面应该没有问题,但须注意,得用标准的三馆体,考场之中,由不得你挥霍才华。至于五经文若记不全,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苏木一笑:“恩师放心,学生定然不会给你丢脸的,不就是五经文而已,苏木早就背得溜熟了,要不你出个题目现场试上一试。”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