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585节

买活 第585节(1 / 2)

隔壁办公室的小常,手里端着搪瓷杯,杯口扣了一个大馒头,脚步轻快地从门口经过,探头问道,“我记得前些天,你还在说袋鼠地铁路的事,这又来新活了?啧啧啧,怪可怜见的!食堂那边放点心了,快去吃点吧,今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班呢!”

“小丫头,就数你卖乖,等着,有活我必定把你借来!”

崔秀英笑骂了一声,不过毕竟没有接着小常的话口抱怨——袋鼠地铁路的事情,密级不高,而且的确借用了隔壁办公室的人手去协调,说了也就说了。这远征欧罗巴之事,牵连如何,崔秀英还不清楚,因此虽然已经要开始征调外援队了,她也还是下意识地选择了低调。

“今儿吃的什么点心呢?”

她也是岔开了话题,伸长脖子往小常手上张望了一眼,“哟!馒头,这可是今年起,日子好起来了,这食堂里都三两年没见到馒头面包了吧?”

“可不的?今儿不止有馒头、还有花卷那,咸甜口都有,还有辣味的——那酱也给的足,我这脓包还没下去,不能吃辣,不然我也拿一个!”

小常掀开手里的馒头给崔秀英看,“还有豆浆——就是不多,崔主任你快去吧!晚了就端下去点豆腐了。”

诱人的豆香味,和馒头那股子朴素的甜香,也勾动了崔秀英的肚肠,她啯地咽了一口唾沫,“好久没吃馒头了!”

想着今晚必定是不能回家吃晚饭的,且一会如果要出门,能不能在食堂按点吃饭都不一定,她便轻易地原谅了自己,把控制饮食的念头,抛到一边去了。

抄起自己的搪瓷杯,崔秀英和小常招呼一声,下楼往食堂方向走去,一路陆续也能看到好些人,或者是打着呵欠,或者是揉着眼睛,在食堂大门口进来出去的:

食堂这里,每日供应六餐,比较丰盛的,当然是午餐和晚餐了,可其他几餐的份量也都很扎实,因为很多吏目是把自己能吃到的那一顿当正餐来吃的,其余正常用餐时间,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外奔波,以羊城港的炎热天气,也谈不上请人帮忙打好放着的做法。

就连豆浆,供应上一两个小时也要撤掉,就算还有剩的,也不敢再给喝了,宁可拿去点豆腐——因为实在是怕变质,喝出事情来,这就可见一斑了。吏目们或者通宵加班的,或者开会、出外勤等等,错过正餐是家常便饭,点心时分过来吃一顿,就算是他们自己的正餐了。

也因此,食堂这里,什么时候人都很多,宵夜供应时段,有时候还没位置坐!越是中枢衙门的食堂,就越是如此,几乎没有不加班的,前些年更甚,动不动就要在衙门里住,这几年,内政相关的要略好一些,至少急务没那么多了,再一个,人手陆续补充了进来,大家也做惯了,虽然还是难免要加班,但至少晚上八九点可以回家,这已经让很多习惯了前些年辛劳的吏目们感激涕零,认为是很好的变化。

也就是崔秀英所在的外交相关岗位,忙碌还是一如往常,甚至更增辛劳了。以如今买活军外拓的规模来看,事务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却迟迟不见补充,崔秀英一想到这就觉得心烦,每当此时,她就破罐子破摔一般,想着干脆转岗外调,去外地出差,一个攒资历,另一个,在外绝不会有在中枢这样辛苦。纵然也有难处,至少在她看来,加班也不会如此频繁。

自然,这念头也只是偶然想想,很难占到上风,除了舍不得羊城港的繁华之外,或许这中枢食堂也是个理由。崔秀英刚走进食堂,一股香味就扑面而来:有糖水的甜香、辣椒酱的咸香,还有炸油条的油香味儿,今天的下午点的确颇为丰盛。除了小常说到的几味点心之外,甚至还有一筐鸡蛋,摆在档口的大饼铛边上。

做鸡蛋灌饼、煎饼果子加蛋,甚至就是单纯地摊个荷包蛋都行,只要发话了,师傅都给做,一人一个,也谈不上什么凭券领取,来了就都能有,要能舍下脸,多排几次队,那多吃几颗蛋也行——中枢食堂,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蹭进来的地方,都是有名有姓的吏目,这要连鸡蛋的便宜都想占,那别人见了该怎么想?鸡蛋的便宜有了,前途也别想要了,被别人嚼几句舌根的话,就等着老大哥老大姐来谈话吧。

按说,一两枚鸡蛋,对于如今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他们从小如果是在买地长大,那是真算得上吃过见过的,也就是这几年来,日子稍微紧巴了点,才值当把面粉、鸡蛋什么的拿出来说。

要是从前,食堂一天六餐里,三四餐都能见到荤腥,什么炸鸡腿、炸鸡架,时不常的就有供应,也就是如今这些年,羊城港物资紧张了,才改为一周固定三次供应罐头——那几年,羊城港的人口又多,饲料价格上涨得还厉害,新鲜肉菜的价格,水涨船高,连食堂采购都感觉奢侈了!

那时候,什么小炒肉、芙蓉鸡片、京酱肉丝等等,要用鲜肉来做的菜,也只在一些有档次的餐馆供应,或者各殷实人家买回去打牙祭,一般些的百姓,要说吃肉,吃的都是外地供的肉菜罐头,那也是菜多肉少,用浓油赤酱来掩盖罢了。倒是鱼鲜价格还算平稳,食堂这里也就常常用咸鱼鲞来供应蛋白质。

现在,鸡蛋来了,费油的油条也重新出现在档口了,看来,过去几年屏牢的那口气,也算是慢慢地缓过来了——崔秀英本来因为骤然增加的棘手工作,而相当沉郁的心情,也稍微地轻快了起来:这些改变,虽然细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她自己多少也在这些变化中,占了微末的功劳,现在见到自己的工作有了效用,所得到的成就感,倒是比入口的那些吃食要更让人愉悦得多了。

“来个辣酱花卷吧——哟,还有点肉丁呢,这食堂可是发疯了,下半个月不过日子了?”

她不屑一顾地经过了发糕、米糕、红白糕、凉粉、米粉等等所有以米和糖为原料的点心:毕竟是中枢衙门的食堂,如果连这边的吏目都吃不到好的,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脸面和凝聚力?就算条件有限,也是要在有限的条件中,给吏目们供上最好的。

过去几年里,食堂的点心变着花样地就是这么供,因为这两样物资是买地唯独富裕的资源,所以他们也不吝惜。因此,要说食堂的饭菜不好,这是说不过去的,但说实话这么几年吃下来,也实在是吃得腻烦了。这就和豆浆大受欢迎,一边的什么甜豆花、绿豆海带糖水等常供的糖水,反而乏人问津一样,什么东西越是在本地稀罕少见,就仿佛越是增加了美味程度,一想到那滋味儿就让人想得慌呢。

要了一个辣酱花卷,一个鸡蛋灌饼,一根油条——还让师傅回了一下锅,再来一杯豆浆,往里加了些糖,搅拌搅拌,先喝上一大口,崔秀英惬意地叹息了一声,“这日子也是好起来了!看来,国宾馆的自助餐,没多久或许能再开了。”

“这两年收成是不错,主要是各地也安顿下来,没前些年那么兵荒马乱,交通压力就小多了。”

食堂里各处自然都是熟人,一句话都落不到地就被捡起来了,邻桌的郎主任端着盘子坐到崔秀英对面,“老崔,正好咱们在这遇上了——我和你商量个事——哎,别介,别介,哪有这样的,话都不听就走,保证不让你为难行不行?我就划掉一个名字,就一个名字——老崔,我们这几年的交情了——你也多少照顾照顾我啊,这人,我们三厂离不开!一离开,整个机修部趴窝,人家这也是托了好几层关系,这才求到我这里来的——”

崔秀英翻了个白眼,差点没噎着,刚才的那点好心情又飞到九霄云外去了,“郎姐,不是我驳你的面子,事没有这么办的,人人都来说情,都不想派骨干外援,那外援工作谁来干呢?

知道你们也难,这些年来骨干职工流动量很大——但你要从我这拿走一个,得给我补一个差不多的候选人啊!怎么,那什么三厂就一个机修师傅,再没第二个能提得起来的了?这要把他拿下去了,别的厂知道了,不得来找你闹啊?你这是卖了一个人情,却落得无穷埋怨,你给自己挖坑呢,郎姐?”

这话也算在情在理,郎姐一听,有点坐不住了,“你这话有理——合着他们坑我那?欺负我刚外援回来定岗,想占我的便宜?”

几句话把三厂和郎姐的关系就给挑拨了,崔秀英却也说不上多解气,还是给那什么三厂找补了几句,“也可能连厂长都是新来的,不熟悉程序,一时没有想到,当不是诚心坑你,他们也的确是有难处。

主要还是我们这工作确实不好做,每次抽调人才,人才自己是情愿的,可对厂子的确也是伤害,我们又没有权限去补偿他们。先天的这就形成了矛盾——这去袋鼠地的项目其实还算好了,抽的都不是稀缺人才,我这还有个活才叫人烦难呢。”

想到刚接下的‘远征欧罗巴’组局任务,崔秀英的眉头就不禁皱紧了,她喃喃说,“我连怎么找人都没想好,更不说别的了……我们想要的人才到底存不存在,该去哪里找,都还不知道呢。”

一想到这里,她就失去应酬郎主任的兴趣了,这个大姐年岁比她大些,家里原本是三姑六婆中的牙婆出身,因为能干会来事儿,又聪明能读书,后来考入吏目,一步步地也给她混到今天这个职务。人不能说没才干,但有点自幼年带来洗不掉的江湖气,崔秀英也认为她心计很深,脸上亲热,背地里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要说郎大姐完全不知道三厂是在坑她,崔秀英可不信。但这会儿她没心思和郎大姐周旋了,对她这样出身的吏目来说,办实事出成绩,永远是第一位,对于人事来往,单位内部倾轧,崔秀英兴趣很淡——她的出身就决定了她根本不需要通过倾轧来争取资源,仪仗队出身,六姐都是见过多次的,只要自己成绩硬,她还能被埋没了?

三言两语打发了郎主任,崔秀英把鸡蛋灌饼囫囵吃了,咬着油条,搪瓷杯口盖了个花卷,又从食堂提前转移回办公室,一路都是眉头紧锁在思忖吴小莲交办下来的棘手任务:“首先要找一个能把人带过中亚去到欧罗巴,而且会说女金话、鞑靼话、几门欧罗巴土话,中亚当地语言,罗刹语、哥萨克语,最好还要懂格斗、火铳有一定军事素养的向导……

不是,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就算存在,分级也必然非常高吧,抽调他,能通过局里的审核么?他个人会情愿去?”

“哎!”这下,就算是辣椒酱里的肥肉粒,也无法安慰叹息着的崔秀英了。“就算让吴局长去找,她能找得到吗?就会往下属头上丢难题……”

第1215章 崔秀英的难题

要说起崔秀英现在主要从事的工作, 的确是有些棘手的:她现在吴小莲手下,主要是做好对远外支援地区的专家小组的组建、对接和慰问、回收工作。说起来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于危险评级很高, 距离本土很远的地区, 张罗需要的人手。

把他们送去之后, 再在约定的时间把人给接回来, 把当时许诺的待遇给落实了,以及定期询问这些专家的需要,能满足的,都尽量地给协调满足,对于一些表现特别优异的专家, 也会申报表扬、奖励等等,为他们争取荣誉。

别看这工作和大管家似的, 好像随便一个心细会来事的人都能做, 但其实干进去了, 才能体会到期间的酸甜苦辣。崔秀英在仕途上, 不算是很想进步的,也就是借着这个仪仗队的平台, 起步要比别人高一些, 被提拔为主任之后, 这几年被折腾得也是头大:第一, 它要求的其实是通才,见闻和人脉都要广博。

就比如说现在, 别的部门提的计划, 六姐觉得可行, 点头了, 那么计划落实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他们是只管提诉求的,到底去哪里找人,谁也不会多想,需求传递过来,傻眼的就是执行的人。

你要知道去哪里能找到会这么多语言的人才,他们平时的待遇是怎样,在预算范围内,能提出怎样的奖励条件,让他们也感到衙门是讲理的,心甘情愿地为衙门卖命——

要说以衙门的威严,强行征用,那不是买地的作风,连六姐对地主,都是宽厚地以低价来赎买土地,而不是一杀了之,那底下人还能耍官威吗?当然,也可以强征,可强征来的人才,往往满是怨气,不会真心卖力,甚至各出招数来逃避征召,这点道理,买活军的吏目们还是都能明白的。因此,买地招人,往往是以利动之,除非逼不得已,不会扯下那层斯文的面皮。

既然要谈好处,那就要知道这些人才都想要什么,可人一过百,那就是形形色.色,什么幺蛾子都有,尤其是崔秀英这里,什么局都是她组,更是总觉得脑子不够用——要钱要官,那都简单了,组工业支援局的时候,要是有个专家羞答答地说,他不要钱,也不要官,只想要一个什么什么机器——你可千万不能顺嘴答应。

这答应下来,那就完了,最后这事儿非得局长出面协调不可:答应下来的事,不可能不试着去办,可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机器有多昂贵和稀少,很可能本来该给这个厂的,因为这边一个许诺,要给那个厂了,那本来的厂子能不闹吗?

许多纷争就是这样产生的,买地崛起至今,从一两家厂子作坊,到现在工坊遍地,从全国角度来看,大厂也是林立的场面,也不过就是二十多年,就这些年,已经让很多厂子之间产生了恩怨,甚至出现了互相较劲的‘宿敌’。

这些宿敌,彼此一般都相距千里之上,较劲的法子肯定不是斗殴了,主要比的就是产品、突破和新机械的分配,而这些毫无例外都要着落到工程师和熟练工身上。这也是崔秀英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她在组局发询函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薅羊毛的频率,羊毛不能可着一个厂来薅,凡是抽调,都要公平点,轮着出人,否则厂子那里意见肯定很大,就觉得上级部门在拉偏架了。

最新小说: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 离婚前老公被穿了[ABO] FBI掰弯杀手后互,攻了 网游之倒行逆施 男友中二病又犯了 别有天 农家仙田 星河贵族 [排球少年同人] 非典型追求黑尾 踏月行(修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