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463节

买活 第463节(1 / 2)

内刊上对于机器船的讨论,都是基于他们能接触到的天界教材来说的,外行人看个热闹,只知道机器铁皮船也好,机器木船也罢,都存在船身应力传导问题,说白了就是木板容易断,而铁船更是只有模型,没有成船下水,除了海水锈蚀问题之外,再有就是铁板的焊接和铆接技术,也根本都跟不上。

目前买地最大的造船厂,鸡笼岛一厂,也就是造了一些半人高的小模型实验,主要的方向还是放在铁甲木船上,只是在重点部位加以铁甲防护,整个龙骨架构还是用木料打造,而且,这样的铁甲战船十分笨重,光靠风力,移动起来犹如龟爬,必须桨帆并用,如果上蒸汽机,不但自重雪上加霜,而且应力问题仍然是很大的关卡,在实验中多有损毁,甚至还闹出龙骨断裂的沉船事故,搞得上头的试航员跳水逃亡,狼狈不堪,险些没闹出人命来。

按照杂志上的说法,蒸汽船固然是船只的未来,但这未来什么时候能落地,还得看造船材料的发展,光是木头这肯定是不行的,木头受不住力,一般的铁也是不够,钢铁技术要再往前走个十几步,才有希望落地呢!甚至还有激进一些的议论家,打出了‘五十年内无法落地’的说法,认为恢复路条制度,或者对无路条者征收额外的通行费用,才是缓解运力紧张最现实的手段。

这些说法,在议论家或者是关心买地政商大事的人群中,是广为人知的,大家也都因此知道了鸡笼岛造船一厂在蒸汽船上的巨额支出以及屡战屡败。民间的造船小作坊,虽然造不出大船,但却也有造机器动力小船模的热情,毕竟造船这个东西,比的就是扔进去的真金白银,完全是‘规模经济’,小船厂就算想要出风头,也只能造船模,他们要有两三艘下不了水的船,就得亏到关门,当然对他们来说,能造出规格合理,被大船厂认为有参考价值的船模,也足够加分了的。

民间船厂,主要是制造近海、河运小船为主,而官营的船厂呢,除了鸡笼岛的三个船厂之外,广府道、福建道沿岸也都有底蕴雄厚的本土官营厂子,这些年来焕发新生,比如云县的船厂就很擅长造远洋福船,比较起来,武林船厂虽然也是官营,但风采就相对暗淡了,它存在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底子是武林私港的修造坊,在买地还没占据江南的年代,武林私港是江南规模最大的私港,很多船只在这里补给修葺,因而他们也积累了一批手巧的匠人,并且会造近海沙船,以及大运河内所用的快船,当然,乌篷船那更是拿手好戏了。不过,即便如此,它被整合成为船厂的时间也就两三年而已,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船厂居然不声不响,搞出了机器船来,并且还能出海试航!惹得整个码头的行人,都飞奔去看热闹了!

很显然,从百姓的热情来看,知道机器船意义的博学者,在百姓中的占比远比想得还要更广,甚至很多人也不是为了坐船做生意,就是为了看船才来的码头,牛均田几人,从他们的议论之中也知道,这机器船出海试航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很多人都是听说了风声,过来亲眼验证的。这不是,机器船刚才出了船坞,就有人来看,在码头上徘徊不散,也是等它开回来呢。这会儿,适合观看的码头前方,已经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人被挤得掉下海的,还好都会水性,赶忙的游到梯子边上,又爬上来了。码头的更士们赶紧过来维持秩序,喝令大家退后十步,又号召壮汉力工上前,和他们一起手挽手结成人墙,这才维持住了秩序,把人群限在了安全距离之内。

“瞧这些人,白挤了半天,这些汉子一来,全都挡住了,只好踮着脚尖从人家的臂弯里看!”

在码头内侧的行道树上,那小贩颇有几分自得地对牛均田笑道,“我们在树杈上看,一点遮挡也没有,看得不是清清楚楚的?”

的确,不懂行的人这时候都在码头那里挤,懂行的却已经是爬屋顶、上树,放眼望去,高处都是乌压压的一片人头,不过,这当口牛均田也顾不得去想会不会把屋顶踩破了,他决定先过个眼瘾,再去帮着同行维持秩序,再看陶珠儿,大概也是这般想的,两人都是翘首望着海边沐浴夕阳,缓缓而归的大船,先都是惊叹道,“好大!真是实用规格!”

的确,虽然在远处看着都是一个小点,但只要和船头的人形做对比,就可以知道,这的确是一艘能乘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船。这就已经非常出乎意料了,再第一个感慨则是情真意切的,“居然真是机器船,蒸汽机都看得到!”

是不是蒸汽动力,就看一点,有没有冒水蒸气,这就完全一目了然了,此外,还有一点是刚才小贩指出的,那就是汽笛声是否洪亮,比如刚才大家听到的响亮笛鸣,那个音量就不是人力能发出的,一定是用蒸汽带动的气囊吹动,这都是使用蒸汽机的动力。

就这两点来说,武林船厂已经让人眼睛一亮了,远远超出了众人对于新厂的指望,但第三个感慨则不是那么正面了,“好慢!这速度怕是比手划也快不了多少!”

“速度……都是对比出来的,它那么远,你瞧着当然不快了!”

小贩立刻就为船厂辩解了起来,所秉持的自然是同乡的情谊,不过,他说的也不无道理,陶珠儿等人也不是故意贬低武林新船,便没有反驳。但无论如何他反驳不了这第四点评价了:

“居然是水车船!明外轮!”

这一次说话的是楚细柳,这姑娘一看从小也是淘气的,上树丝毫不慢,而她失望的语气,也显示出了她的学问是很广博的。因为她知道外轮船的弊端,“也就难怪这么慢了,外轮船的力损失很大,效率低下,而且用做海运吧,难以抵抗风浪,用作河运又对河况要求很高!”

她摇了摇头,下了一个小贩也无法反驳的结论。“虽然说可能是第一艘能真正下水长期使用的机器船,但……也是样子货,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武林船厂,真的要把它充当定都大典的献礼吗?不会反而引来上头的责难吧?”

第983章 肉松与一个全新的清晨

车船这个东西, 对北人来说,完全就是闻所未闻的产物,其他人还好, 鲁二站在树梢, 看着那缓缓靠近的蒸汽轮船, 目瞪口呆,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指着海面问道, “这, 这叫水车船?瞧着好怪!像是会吃人!”

这样的想法,是在情理之中的——别说是水车海船这样的庞然大物了, 便是蒸汽机本身,还有那蒸汽拖拉机之类的大机器, 对于初次见到的百姓来说,也多有一种会吃人的恐惧, 实在是太大了,人和它比起来相当的渺小,而且还会喷白气, 出巨响,活像是有生命一般,甚至于包括人力发电机,由于发电时会有嗡嗡的声响,很多愚民也始终坚持认为它是有灵性的,在鲁二供职的国公府,逢年过节,国公府家下有些老人,还会偷偷地去供奉发电机, 也有供奉水塔的——

如果被这些人看到了明轮船,估计他们也会找人绘图,偷偷地将它供奉起来呢!毕竟,这东西实在是太大了,别的不说,光是那水车本身,就是鲁二生平仅见,这么隔远了估量,这水车都有个七八人高,这样巨大的车轮,不知道是怎么造出来的,哪来这么大的木头呢!

车轮就这样大了,船身更不必说,从远处看到的甲板和船员的对比来估量,这是一艘不能入浅水港的大海船,大概站在船下去仰望的话,要把头抬得高高的,才能看到桅杆和风帆,不过,在那之前恐怕先要被水车轮给吓着了。这水车轮实在是大,中轴大概还是铁棍,桨片也反着寒光,转动起来声势极大,浪花滔天,感觉被卷进去的话,能把人顷刻间拍死。虽然速度很慢,但却也是实打实地行进着,叫人张大了嘴,直到它消失在远处武林船厂用做船坞的港湾之中,变成了一个小点,大家才慢慢地回过神来,又极为兴奋地议论了起来。

“是真的能开!大概也行动了有几里的!”

“那是,望山跑死马,在海面上是犹然的道理,海面上,你眼睛看出去那么一拃的距离,实则长着哩,这会儿还是逆风,遇到顺风的话,它大概是能有个七八公里一小时的速度!”

“载百把人该不是问题的!”

“要比原本的车船大多了!而且,是用的船侧明轮,倒不是之前报纸上所说遇到困难的尾轮船哩!”

“唷,你还见过车船?我倒是没见过,只村里有人说起,从前是有这样的东西!”

“那你一定不是本地人了,我们武林是松朝的都城,你可知道建州人?建州的老祖宗女金,当时也是隔江而治,江防作战就靠这车船那,这东西在江里比在海里好用些,尤其是大江入海口这一带,水面宽阔,河床平整,风浪不大,水车船虽然行动慢,但能载的人数多,而且不怎么依靠风向,我们武林船厂,少不得在武林的造船作坊里招募工匠,这些老底子作坊,那都是几百年的传承了,哪有不会造这种‘车船舸’的?”

这一听就是自豪的本地人,立刻就对外来的新住户介绍起了武林的掌故,“依我说,船厂能在短时间内出了这个风头,也多亏了这些老匠人,如今虽然喜新厌旧,但老祖宗的智慧,哪是说丢就丢的呢?都知道蒸汽轮船大概是要从船侧轮开始造的,但连明轮船一次没造过的匠人,造这种船,不会有我们武林船厂这么麻利的!”

毕竟是码头讨生活的,几句话就把道理给说透了,关于蒸汽轮船,从仙界得到的模糊认识,大概也是从船侧轮开始发展的,船尾轮则是最终的方向,所知道的也只有这些而已了,具体该怎么造,各船厂也各自都在摸索。不过,力学角度来讲,大家都认为明轮这种方式,在人力轮船来说,已经是得到证明,就是楚细柳所说的做功效率极低,功耗损失大,很大的动力消耗在把海水上提下打这块了,却没有转化为向前的推力,比较起来的话,船尾螺旋桨暗轮,在力学上来说,设计得当然是要更合理更省力了。

从实验结果来说,也的确如此,只是无法解决材料应力这个关卡而已。木质船身承受不了来自尾部的巨大推力,在试航中多有损毁,反而是这缓慢的明轮船,看起来稳稳当当,似乎没有承受不住的样子,瞧着神气活现的,船身上那巨大的烟囱,都去了那么远,还在不断地喷吐着黑烟呢!

“受力点扩大了,速度慢,受力也少了。自然也就承受得住了。”

便连寡言少语的楚大爷,在晚饭时分都难得地开了金口,讨论起这艘明轮船献礼号来了——这会儿,他们已经洗过澡,同时匆匆地置办了不少路菜,登上海船了。在武林港这样繁忙的港口,以及前往羊城港如此紧俏的航线上,船是不等人的,靠港后上客上补给,一切都很快,人齐了立刻开走,不容任何耽搁,因为把人送到羊城港,它们还要紧着返回去载客那。

从武林港到羊城港,头尾大概十日的航程,船票和河运小船比,委实不算贵的,二等舱一人二两银子,还包餐,睡的是上下铺的四人间,分男女客。像是楚家买的等舱,大通铺,条件艰苦一些,票价就只要五百文了,同样也包餐,一等舱是双人间,一人四两银子,吃的就比较好了,可以送到房间进食,至于特等舱,这艘船没有,若有的话,同样的航程可能需要一二十两银子,用餐也会更加奢华。

吏目出差,一般都是二等舱的待遇,和等舱相比就是睡得宽绰一些,吃食上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吃食堂,食堂这里供应热茶和白米饭,一份份地都用干荷叶包好,米饭打开了里头是咸菜、小鱼干,还有一点辣酱,这是很南洋的做派,但因为干净方便,如今在各地都流行开来。到了饭点,个人凭餐票去拿饭包,食堂的长条凳子,愿意坐就坐,不怕风大也可以去甲板上吃。个人有路菜,便打开了多加一个配菜——穷家富路,这些客人普遍也都不小气,别看睡的是通铺,但个个打开路菜的油纸包,不是烧鸡、烧鸭,就是酱肉,全都是下饭的大荤,也可见武林这里民生有多么的富庶了。这些客人不是买不起二等舱,多是急于南下,不得不将就等舱。

更士不吃请,不过,大家都吃食堂,凑在一起吃饭倒无需避讳什么,鲁二还额外买了一包肉松,一包花生米,隔着荷叶把米饭捏在一起,做成饭团来吃,向大家介绍这种吃法,又打开肉松请大家夹,“都说五味神在买活军这里,当真不假,不知道加了什么,本地的肉松特别的香甜好吃!”

牛均田笑道,“这东西贵得很,你是当真舍得,我们就买也买些鱼松来吃。”

鲁二瞪大眼道,“什么,还有鱼松?!”

他们两人在这里说起‘荤松’这东西的做法,包括鱼松的来历——这是鞑靼货,如今市面上的肉松,多是鞑靼人贩来的牛羊肉松,算是北地特产的一种,因为荤香鲜美,而且还好送饭,颇为得到民间的喜爱,鞑靼货在北方更好得到,始终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鲁二心里,肉松就是牛肉松,猪肉松、鱼肉松这些因牛肉松启发制成的南货,他一点儿概念也没有。牛均田便向他介绍,他买到的实际上是猪肉松,尝着特别的鲜甜,也是因为它加了大量的白糖以及海带精,这都是南方特产,滋味自然比鞑靼的咸肉松要好得多。

同样制法还有一些鱼松,价格要比猪肉松便宜,牛均田说鱼松做得最好的是虾夷地和苦叶岛,那是他们的特色产业,因为那里产青鱼,从南洋进了白糖后,根据搬迁过去的鞑靼人传授和研究,依照肉松的做法,炒出来的鱼松,色泽金黄,绒毛很长,吃在嘴里鲜、甜、咸、香,送粥非常好,价格还比猪肉松便宜,“虾夷地目前主要靠矿产贸易,还有这些鱼松来换贸易份额。”

鲁二被他说得馋涎欲滴,恨不得跑去虾夷地尝尝的时候,楚细柳父女和陶珠儿还在谈明轮船的事情,食堂中别的旅客,立刻也热情地加入进来了,楚父认为,船侧明轮看似落后,但在如今有限的材料条件下,反而是成功的关键,而且他也认为这船并非完全无用,“但凡是机器能做的,都比人力要便宜,这东西虽然扛不了风浪,也不能做战船——没有空间摆炮,但在近海做短途摆渡,要比风帆船方便且稳定,一次载客还多!就算花费大,也不失为多一条路子的补充么!”

“正是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哪里一口就吃成胖子了?这不得一点一点来吗!光造实验船,那是个无底洞,一年能造几艘啊?数据都收集不了多少,先把蒸汽船造出来,运营起来,叫大家看到了好处,也能收集到了数据,后续自然多得是人去研究的。”

不少人也认同他的观点,其中有个高瘦汉子,颇有些激动地道,“就说这个电灯泡好了,没有造出来之前,大家都是听说,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虽然灯丝容易损毁,电费又贵,还要专门养驴、雇人去发电,花费高昂的要命,看似一点都不实用,还不如多点些蜡烛,室内也早就通明了,但电灯一上市,还不是卖光了?

多少人现在都在考电工,都想要琢磨出好用的灯丝——这不比六姐指定几间实验室去专门琢磨,来得快当?东西不论好坏,先造出来,先用上,后来都自然有俊才出来补完的!据我所知,如今已经有好些新灯丝在试验阶段了,实验表现要比如今通用的灯丝好得多哩!”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轰动起来,“此言当真?”

“是了,电工这是好活的!我们家二小子的弟媳妇就考了电工,专门换灯丝,一个月也有个一两银子多,很赚钱的!她们县里那几个灯泡都是她专门换的灯丝,我要赶紧写信告诉她一声,得闲自己也琢磨琢磨,没准也找到个好材料……”

和所有买地的新工种一样,自从发电机和灯泡开始流行,这就是一门让人极为艳羡的新工种,又因为它对于理科的高要求,让电工颇为拥有一些神秘的光环,比僧道更具备了修真之士的特征:学的都是大家看不懂的天书,还能摆弄出神通来,叫坏掉的灯泡发光!这不比什么‘上身’、‘观落阴’、‘扶乩’要神奇多了?

最新小说: 高冷顾少甜蜜宠妻 逍遥武神 一胎三宝:妈咪你别跑 暖婚蜜爱:天价老公霸道宠 甜宠总裁乖妻 心机女渣了高岭之花仙君后[穿书] 寒症缠身的表妹h Siblings (骨科高H,1V2) 一个Beta的爱情[ABO]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