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228节

买活 第228节(1 / 2)

“说得好。”谢双瑶又开始吃饭了,她指了一下小吴,表达自己对这个观点的赞赏,“记一下,要体现在给林丹汗的信里,而且要记得向巴图尔普及这一点,林丹汗他们那边的人没完全接受扫盲教育以前,可能不容易接受这个观点。对了,最近这两年间,咱们领地上是不是出现了婚嫁潮了?我今天看到临城县皇榜旁边,那个婚介所的招贴栏,厚得都快贴不下了。”

要说谢双瑶不了解自己的领地,那肯定是假话,她巡视的脚步还算是勤快的,在个体视角上来说,和百姓们的知觉大致是能保持一致的,但是,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就只能仰仗数学了,小吴打开她电脑,查找了一下资料,“给你发送过去了。”

——她是谢双瑶发展的操作员班子里级别最高的那个人,毕竟是秘书,很多公文被录入员录入之后,就会发送到小吴的电脑里,谢双瑶有需要时,小吴查出来发给她,马脸小吴可说是这世界上电脑文件分类查找学的大师了。谢双瑶自己的电脑资料都是乱七八糟的,没她的硬盘整洁。

“哦,是的,今年开始都是婚配的大年了——”谢双瑶看了下资料,“算算也的确是,七年了,倒推回去,七年前十六岁的女孩子,没出嫁的也还有不少的,尤其是江浙那边,她们的女孩子容易通过纺织业赚钱,就比较流行晚婚,二十岁成亲本来也不晚的,差不多,十七八岁搬到这里来,做了几年活,也到婚龄了。”

至于可以结婚的男人,那不必讲的,什么时候都很多。婚配市场的繁荣,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女性人口到了成亲的年龄段,统计局自然也不可免俗,对于婚书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列表送了上来,为的就是谢双瑶关注到这个问题时,可以即时性地有一些数据能够看到——这种数据才是最好的答案,谢双瑶还是相信一点,身边科学家干不过数据科学家,虽然数据也有不准确的问题,但至少比‘我身边’的视野要开阔得多得多了。

“哦……哼!嗯。”谢双瑶一边看一边笑,“看来这abcd的问题也没啥改变嘛。”

小吴保持沉默,这话她接不了,听不懂。不过好在谢双瑶下一步就问她了,“你今年是不是也到年龄了快?”

马脸小吴比谢双瑶大一岁,转过年就23,可以结婚了,她说,“我没有结婚的想法——而且我哪怕谈对象都得和情报局汇报啊,这是纪律,你肯定知道的。”

确实如此,买活军这里,到达一定级别的吏目是没有隐私可言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对情报局交底,否则,不出事还好,出事了罪加三等。这么严格的规定自然也有原因在,虽然谢双瑶一开始制定规则的时候还只是简单照抄,但现在已经琢磨过来,懂者自懂了。她翻了翻情报局上次递来的月报表格,“说起来也的确是,男吏目这两年来结婚的不少,基本都是a男c女的组合,你们这些a女咋还个个都单着,是不愿找c男吗?”

身边即世界一下,男吏目的婚姻,谢双瑶是熟悉的,因为过去几年她的五个哥哥,除了谢二哥老出外勤还没计较这个之外,都陆续成婚了,他们的条件在如今的华夏来说当然妥妥的都是a男——别的不说,光靠和谢双瑶的血缘关系那都是稳稳的了,更不说她几个哥哥本身也都很优秀。而且,他们找的也都是条件明显不如的妻子。

就说谢大哥吧,谢大哥二十八岁成婚,找了个彬山流民出身的护士,婚书签得也很保守,三权肯定是都圈了的,忠贞罚款也平等,二百两,没有彩礼,不要嫁妆,双方家庭分别赠礼一百两、二十两。

住处当然是谢家提供,两层小楼这都是起步的了,此外冠姓权毫无疑问属于谢大哥,家务他不可能有时间做的,不过谢大哥一直有请帮工照顾家里人,谢大嫂也不必多做什么。她主要就是上班,然后回家照顾二老,谢大哥调动到哪里,如果时间短她就还在老家上班,时间长的话她就带着两个老人去谢大哥那里。

在买活军这里,衙门内一定级别的吏目军人、大商人、社会知名人士,这些可以说是妥妥的a级,衙门内普通级别的吏目军人,收入不错的商人、出色技工,可以说是b级,医院的护士,学校的教师,普通技工、小商户,这些算是c级,那农户和零工者,应该就算是婚配分级里的d级了。

一个c女嫁给a男,其实谢双瑶觉得忠贞罚款都是没必要的,就算谢大哥出轨,难道大嫂就离婚了吗?能管束他的只会是谢双瑶,而不是他的妻子。一般来说,跨越阶级的婚姻,肯定存在上级对下级的特权。马脸小吴明白了谢双瑶的分级后,也认可,“那我们这里大部分的a男都娶的是c女,b女相对都不多,a男a女结婚其实相当少见。”

理由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体制内的这些官员,哪个不是频繁调动,一去就是许久的?就像是黄小翠陆大红,八方征战,如果找个级别相当的文职吏目,我在南洋,你去东江,我回云县叙职,可你又去鞑靼开边市了,归期未定,甚至连通信都非常不方便,买地内的通信还算是好,但是大量官员是要离开买地去干活的,公事上可以用电台、对讲机来报平安,但私事呢?不可能为了官员的私事动用电台聊天吧?

长期异地的婚姻,在古代要持续下去,比现代不容易得多了,也不是说就没有,但大部分人都会尽量避免。而且a级内部婚姻还会牵扯到一点,那就是买活军内部的纪律,以及谢双瑶本人的态度。

谢双瑶不鼓励官吏找同行,这个态度是非常显然的,而且她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态度也让很多聪明人意识到,传统的结姻式结盟法,在买活军这里并不适用,所以,各种利弊衡量下,a男的选择在大数据统计下惊人的集中——a男喜欢找貌美的c女,长得漂亮、性格好,有个在c级中相对体面的工作,教师、护士最受欢迎,因为可以帮着照顾家里,而且,因两边条件的差距,婚书中的冠姓权什么的都完全归属于自己。谁不喜欢在婚书中占尽主动呢?

……好吧,反正从数据来看,a女好像是不太喜欢的,谢双瑶用收入统计一栏做了筛选,收入在日一百五十文上的a女,婚配的并不多,而小吴也身边即世界的提供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还算是有点参考价值的,因为小吴毫无疑问是a女,她的朋友也几乎都是a女,算是很纯粹的a女圈。

“其实说白了,就是婚书想按a男的签,但对象又不愿往c男中去找。很多a女倾向中还是要找个比自己强的丈夫——或者至少不比自己差,签个平等的婚书。”小吴分析到这里也摇摇头,“其实不现实,问题也不在于婚书,且还论不到婚书博弈上。”

“主要是在于执行难度,两个a级人才,肯定都忙于事业,那就没人照顾家庭,生了孩子以后,就算六个月以后,都托儿所带吧,但总不能让孩子跟着自己调动,那这几年谁固定在原地好呢?为此错过的机会,谁愿意放弃呢?”

“ac问题,在a女这里几乎是无解的。优秀的男人,从各种角度都可以很自然地接受一个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女人,但是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女人,却似乎很难接受找个比自己差太多的男人。”

“不论是什么原因,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如此——a女难求偶,至少是难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对象。”谢双瑶也点了点头,“就算少部分人自己生吧,其实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说你找个a男借精能解决的,按买地民风,我猜a男在男女交际上都相当的谨慎。”

“那是当然了,”小吴一头雾水的说,“而且人家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和你生孩子啊?图什么?”

“再说,这也解决不了孩子谁带的问题啊。难道孩子生下来给爷爷奶奶带?可爷爷奶奶也得工作——其实这也并不只是a级男女需要面临的问题,那些要频繁迁徙的bcd级男女,在婚配上一样存在很大的困难。”

说到这里,小吴也叹了口气,“哎,又一个难题。这可怎么解决好呢?有办法吗?”

谢双瑶也盯着电脑,陷入了沉思,她碗里的饭已经凉了,电脑青白的光,在她脸上映出了浓浓淡淡的阴影,让这个年轻的统治者也显得有些疲倦和深沉。

“办法肯定是有的,还是那万能的四个字,移风易俗。”最后,她随口说,“言传身教、移风易俗,没别的——行吧,知道了,这件事我来处理——嗯,目前就只还有一个点不太好决定……”

第452章 求婚(下)

“这么说, 买活军那里的兵爷还都是香饽饽了?”

“可不是呢?别说年纪还没到,一满二十五岁,那媒婆能把门槛都踏破, 他们那现在可不兴什么彩礼、嫁妆的了,都是双方家亲长的赠礼——

这帮兵爷们,许多家里不太齐全,家里也没个赠礼, 就只能靠自己当兵这几年攒下的钱, 一成亲, 没准又要出门上战场——可您猜怎么着?多的是女方要赠礼数十两, 倒贴着嫁过来的!现在没点家底, 都不敢找买活军的兵爷说亲呢!”

“啧啧啧!”

卫太太拿起火钳,拨弄着煤灰,小心地夹出煤核来,放进一边的破笸箩里,“按这么说, 咱们京城这些兴兴头头想要嫁女的人家, 可不都是碰一鼻子灰了?自以为当兵的说亲不易,怎么也得和你家木头似的, 当个大汉将军那才是有出息的。

一般卫所的破兵,那些守城门的, 上辽东去的, 谁也不愿多看一眼,买活军的兵丁, 怎么不是兵么,大差不差的,谁家愿把自个儿歪瓜裂枣的女儿嫁过去, 都得爆竹放着,欢天喜地拿老丈人一家当自个儿亲爹娘敬着——

就这还摆架子呢,寻思着找人来递话,就坐屋里擎等着了,见了人就神神叨叨的,‘您老瞧好了吧,过几天咱们家准有喜事,到时候来家喝茶——’,怎么着,这几天装得没事人似的,重新出出入入起来了,见人脸上还挂笑呢,人一走,脸立马挂下来了,还往街角吐痰——活像谁欠他似的!”

木头媳妇听了,也不由一笑,手里两根竹针不停,上下编织着,很快又往前织了一小段,卫太太站在台阶下,把煤炉子倒腾干净,煤灰扫得了,又拿笤帚扫干净身上的灰,自个儿洗洗手,也坐到廊下来,眼瞅着木头媳妇手里的动作,“您慢点儿,我瞧瞧您的针法——到底是年轻人,学什么都快!这毛衣我到现在只会织平针,还慢,一冬天也能不能织出一身毛衣来不好说呢。”

她俩在这儿毫无芥蒂地谈论买活军说亲的事情,便是因为木头媳妇得了消息在先,听张兄弟这一说,便知道自己想给卫姑娘说亲,那是一厢情愿了。因此也不曾和卫家透露过自己的意思,因此卫太太纯然是隔岸观火——木头媳妇有消息,卫姑娘年岁也小,又知道买活军的规矩,也没动这个意思。

可巷子里长眼睛,有心思的,可不止一人,大家看着买活军的兵丁,气度昂然,用老观念一套,还以为这都是风尘英雄,少人赏识,亲事上恐怕艰难,这不是,多有托人露意思的,也有直接找了媒婆来说亲的。满以为没有不能成的,但到末了,碰得那是一个鼻青脸肿、灰头土脸,连着好几日不好意思出门见人,倒是惹来街坊的笑话。

木头媳妇这里,自觉欠了卫姑娘的情,要想个法子报偿,这不是眼看入冬了?她认字虽然不算太快,但手却很巧,京城的毛线已经有得卖了,便买了毛线回来,在家洗晒了,卷成团来找卫太太一起织毛衣:现成的毛衣比毛线可贵了不止一两成,巷子里的主妇,过日子就是这么一文两文往下抠的,她们学认字的热情绝没有学打毛衣高。

“我这儿这些毛线,给木头打一身,再给我爹娘各打一身,您先给卫夫子,你们家大少爷织,若我还有闲空儿,我来帮你们家姑娘、小少爷织一身。”

自然没有叫别人家女眷帮着自己家男丁做身上活计的道理,卫小弟今年才五六岁,倒不忌讳这个。卫太太听了,先满口谢过,又道,“我们家大姑娘这手艺随我,实在是提不起来,还好这认字的功夫随了她爹,否则,岂不是愁煞?这亲事满没法提!

主意又正,手上又潮,哪家想要这样的媳妇儿?说句诛心的话,就是我娘家嫂子,原也不吐口儿,死活说什么‘姑血回流’不好,都是报纸上说的,这我们能说什么呀?孩子还小呢,都没露意思,就这样拿话堵着了——

这不是,这几年买活军起来了,我们妮儿到底又有几分心气儿,她心里也不平呢,毕竟给她钻营到了些本事,这会儿班开起来了,一个月也能有些钱粮,她倒不提什么姑血回流了,前些日子我带孩子回娘家去,牵着妮儿的手,笑眯眯地说什么亲上加亲,没的恶心人么!”

木头媳妇想给卫姑娘说亲,便是因此,一条巷子里没几个人不等着看卫姑娘笑话的,他们家姑娘,确实是不好找,这都十三四岁了,也没人登门说过亲。这也久是卫太太的心病了,虽说卫姑娘在巷子里教人识字,对木头媳妇是有利的,但遇到机会她还是想把卫姑娘介绍到买活军那里去。

如今亲事是无望了,但听卫太太这一说,她不由得便说道,“婶子,该说不说的,今日也说了,你们家大姑娘的亲事,您是怎么想的?依我说,如今南边的景象,《周报》上也说得清清楚楚的,要不,还是让她往南边去?

她这个性刚强,正投合了买活军的性子。哪怕去买活军那里做个扫盲班老师呢,一日也有二十五文三十文的,越发说破了,你们家大少爷年纪也到了,这会儿和弟弟住一屋不妨事,说亲了可怎么着哇?难道真在院子里搭窝棚吗?”

这就是许多京城平民的困境了,此时平民中年过三十不能成婚的男丁很多,便是卡在了一个住处上,便是要在城外置办一套屋舍,花费也不是卫夫子这样勉强度日的人家能承担的,卫家房子能住人的就三间门,卫夫子夫妻一间门,卫姑娘早年和老太太一间门,如今老太太去了,独个儿一间门,大哥和小三儿一间门,哪有成亲的余地?

这种情况下,为了腾出一间门房来,那真是什么法子都要想的,卫太太手里竹针不由停了,望了隔壁院子一眼,苦笑一声道,“哪有我们做爹娘的把人往外赶的?她就是一辈子不嫁那也得好生养着呀。

最新小说: 高冷顾少甜蜜宠妻 逍遥武神 一胎三宝:妈咪你别跑 暖婚蜜爱:天价老公霸道宠 甜宠总裁乖妻 心机女渣了高岭之花仙君后[穿书] 寒症缠身的表妹h Siblings (骨科高H,1V2) 一个Beta的爱情[ABO]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