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198节

买活 第198节(1 / 2)

他们随口谈论的,都是千万里之外的事情,两个通译听得如痴如醉,庄子则因为于小月的一句‘南洋港口杨梅疮泛滥’而又陷于惴惴,于小月好奇地看了他几眼,身后已有土人侍卫取来了寨子的回礼——买活军送的盐和糖,对土人来说,是他们完全没见过的东西,他们偶尔能吃的是发黄,有杂质的蔗糖,还有冒着风险抢来的蜂蜜,但这些都不是容易得的东西,本地的土人不会养蜂采蜜,虽然在南洋这个四季开花的地方,这应该是一桩很有赚头的生意。

至于盐,那就不必说了,占城港常吃的是海盐,生活在海边的人是不太会缺盐的,这些腹地村寨的头人前去占城港朝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要过去换盐巴,不过南洋人晒盐的手法不好,盐粒发苦粗糙,买活军的雪花盐让土人们顶礼膜拜,这些东西都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头人们的世界里,这只能是神仙赐下来的东西。

而他们奉献给神仙的回礼是什么呢?答案已经出来了——是成对的象牙,看得出来,这是寨子里的较珍贵的收藏,而且已经收藏有年了,象牙的边角泛了黄色,但即便如此,这样完整成对的象牙,也是非常名贵的东西,不论是卖给西洋人还是敏朝的权贵,都能得到一个惊人的价钱。

这不过是五十斤盐、五十斤糖和一套最多卖个二三两银子的马口铁餐具!但它在南洋的丛林里就能换到一对象牙!

买活军的六个活死人都不是商户,但是,除了大喜大悲大焦虑的庄子之外,其余五个人也不由得因为这样的厚礼而稍微屏住了呼吸——这还不是全部,寨子里还送了一些色石,占城国这一带不产玉,但带颜色,质地不同的石头总是有的,不论名贵与否,它代表了寨子的诚意,这在村子里来说就是很好的东西了,通常只属于祖母、舅舅和受宠的外甥女、外甥,是身份的标识。

“听说,暹罗的翡翠,苏门答腊的蓝宝石,还有身毒的金刚石,都是非常出名的。”张宗子把眼神从象牙上收了回来,低声对徐侠客说,“我上船之后,沿途一直在想——条件这么艰苦,六姐的开拓南洋,真的能成功吗?”

“固然有人愿下南洋闯荡,但是,这和开拓南洋还是很不同,偌大的区域,想要开拓,这岂不是要上百万人,费上好几十年的功夫?我们华夏自己的日子逐渐好过,南洋又这般艰苦,真的有人愿意来吗?”

同样的想法,也曾是徐侠客的疑问,除了来南洋娶妻——从占城的情况来看,即便到了南洋,要娶妻也并不是那么简单——之外,徐侠客只能想到如宋家这样获罪南迁的闽南、广府宗族,可能是开拓南洋的人手来源。其余人,倘若买活军不强迫他们的话,徐侠客想不出他们为何要来这样天候不适,人文野蛮,未通教化的异域定居。

但现在,看着这对象牙,徐侠客便知道,自己还是浅薄了。六姐天人高见,如何能够没有料到这一步?

“如今再无疑问了吧,”他轻声对张宗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南洋固然荒凉野蛮,但……未开拓的丰饶之地,生意也是难以想象的好做,只要你我将文章一发——”

“不错,只要我们两人将文章一作,一发……”张宗子也有些出神了,怔怔地比划了起来,“这宝物,这些个宝物……这么长,这么大的象牙,就五十斤盐五十斤糖就换了出来——”

“啥子哟,真是个傻子。”

于船长又不失时机地‘管理’张囚犯了,她白了张宗子一眼,上前张罗着将象牙捆绑到了矮脚马上,两个土人姑娘跟在通译身后亦步亦趋,殷勤地帮忙,于小月一边忙活一边说,“这是用盐糖换的吗?这是冲着我们买活军的面子!冲着我们代表的宗教和势力!不信,你问问通译,他们拿盐糖来,能否换到象牙。”

答案是显然的,通译们尴尬的笑着,不想得罪了女将军,当然也不想得罪男贵客,只能含糊地表态,“这……我们的盐自然是换不到的,这个盐,在我们华商那里也是好东西呢!一斤能卖到一两银子!”

“再说了,光是这些象牙什么的,能打动得了六姐?”

于小月哼了一声,“这东西,对于敏朝权贵,还有那些白皮贵族或许算是举世难寻的珍宝了,可你知道六姐是怎么看待的吗?”

作为被谢六姐亲自教导过的老牌活死人,于小月的底气自然是足足的,她翘着鼻子,很骄傲地复述着谢六姐在课堂上的讲述,“什么犀角、象牙的东西,不过都是坚硬的角质罢了,如果说宝石还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可以用做钻头,这种奢侈品对政权来说的确没什么意义,不必要投入太多精力——”

“对政权来说,宝贵的永远是耕地,是矿产,是林场——我们买活军下南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买卖,而是寻找适合开辟橡胶园的地盘。”

众人相继上马,陆续往村外走去,通译和土人们仰慕地望着来自北方的贵客,他们高大、白净,就像是天神一样威武,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对本地多神教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骑在队伍最中央的女天神双眸闪闪发光,她的行为举止充满了一种令土人们钦佩的魄力和野心,她的语调平静中又压抑着力量和兴奋,“在占城,我感觉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现在的问题,就只剩下开拓的方式了。”

看起来,于船长认定了这是一份别人无法攫取的功劳——占城适合开辟耕地,这一点大家都看出来了,这里各方面都要比会安更合适得多,但的确,开拓的政策还需要在调研后酝酿提议,六姐并未定下具体方针,而于小月已经先入为主地认定了张宗子和徐侠客等人没有这个脑子。

“哼!”

张宗子忍不住也放下了正在酝酿的长篇系列报道《我在南洋做驸马》,跟着徐侠客一起沉吟了起来: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就等于是题目的题干已经写了出来。

那么,针对这个题干,该如何来写出一份能取悦六姐的标准答案呢……

第396章 南洋来信

“占城国王对我们在占城港附近开荒的想法非常积极, 并且再三言明不会向华人征农税,本地的华商也向我们介绍了占城港这里的税收来源——主要来自于商户,渔税, 还有国王在港口自己的贸易,占城王室本身就是占城港最大的供给商。他们也不向城外的村寨征农税,国王的日用由自己的庄园提供……嗯, 黄小翠的视角在扩大。”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数百年来, 占城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安南人开始管理占城港外的税务, 但是最近几十年间, 安南二主争雄,没有余力再顾及这些深居腹地的村寨, 去向他们征税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村寨的主权主要看每年头人的朝觐对象, 朝觐时, 头人会献上一些礼物, 这就相当于是税收了,同时获取一些必需品,比如盐和瓷器, 这对于村寨土人都是非常贵重的东西……”

“现在, 占人想要乘着安南衰弱的机会重新崛起,能否获得华夏的支持也就至关重要了,再说,华人的勤劳、勇敢、聪慧,在占人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人雇佣的占人,也比本地的土人要会种田得多, 农耕技术经由华人而得到扩散, 增产的作物又引来了更多百姓, 让占城港在过去百年间还保持繁华,尽管不收农税,但占城港也能享受到城市重新繁华起来的好处……”

“占城港的确是华夏入局安南很好的跳板,我的建议是,在此地做种植园的布局,可以采用烧荒的方式种植橡胶林,五年后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橡胶,此外还可以种植甘蔗,布局蔗糖工厂,白糖是饱受所有人喜爱的贸易品,而且战略地位又不算太过重要,即便工厂受损,技术外流,对我们的经济战略也不会有过大的影响……张宗子什么时候对政治也这么有心得有兴趣了?受了谁的刺激?”

“此外,我建议对土著占人展开扫盲活动,发展汉语教育,这里大多数土人——甚至不该叫他们占人——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都毫无认可,他们只是生活在占城港附近,便自然地成为占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血缘从哪里来,也没有成型的文化,在村寨中流传的神话主要局限在统治家族之中,但是对指导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些居于内陆的土人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

“既然如此,他们会非常自然地被转变为华夏人,华夏人教他们说汉语,认汉字,教他们种田,并且教导他们种种规矩,只需要十余年便可以完成转变,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华夏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华夏的领土。当一个人年纪还小的时候,他接受到的教育,对他来说就是世界的真理,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的。”

“有一点是很有力的证明,那就是在下南洋的船队中,年纪小的水手,那些十一二岁还是文盲,在买活军手里得到了教育,看着报纸长大的新水手们,他们明显要更服从管理,而且对于杨梅疮的畏惧心要比老水手严重得多,那个南洋驸马庄长寿,甚至因为被绑架而得了‘疑病症’,总怀疑自己染上了杨梅疮,现在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不敢和别人靠近,害怕因为一个眼神接触就把自己身上可能有的苍白螺旋体给过到了对方身上……笑死人了!张采风使文笔可以啊!”

“对于上层来说,转化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但上层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买活军依靠的从来都不是权贵,而是劳苦的百姓们,只要土人们能够支持我们,那么,开拓工作的胜利就是一种必然。”

“我唯独的疑问就是,土人们是否愿意摆脱现在原始的生活,进入到文明之中,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艰苦而悲惨,但痛苦源于要求无法被满足,而要求是否又是被文明培养出来的呢?”

“譬如说,我们都觉得成年人只能活二十岁、三十岁是一件惨事,但真正身处其中的土人,会否认为这是生命自然的轮回,他们到底有没有被教化的需求?这是目前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会说汉话的土人翻译,而本地的华人通译非常看不起内陆的土人们,他们所熟悉的占人城民,倒是和华夏人没有太多的不同,也渴望长寿、富裕、饱足和安定。”

“只能说,希望可以被教化的土人百姓占据大多数,否则,他们对于我们的工作也会是很大的妨碍,但不论如何,在占城附近,没有什么能阻止买活军的势力,他们的武力几乎不值一提——占人打不过安南人,安南人要靠弗朗机人和红毛番的势力互相争斗,而弗朗机人、红毛番都打不过我们买活军。所以这里的强弱是很明显的,最次的选择,是对占城港附近的敌人进行□□消灭而不是转化,不过这是效率较低代价也较高的一条路,能够和平开拓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要说到和平开拓的手段了,在南洋之行中,我总结出的一个结论,是和指导精神相悖的,那就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南洋的文盲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具备非宗教扫盲的条件。宗教是开化南洋必须之物,对六姐的神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结合我在壕镜对洋番的采访来看,华夏百姓业已在数千年前就进入了南洋、西洋等住民尚无法理解的领域——自春秋战国时至今,宗教从来无法完全指导华夏百姓的生活,宗教只是百姓的一种参考与娱乐,民间遵循着自己的思考进行生活、学习与生产,这和别处的所有宗教都是截然不同的。”

“华夏百姓不会受到宗教的蒙骗,华夏一向就没有贯穿全国的统一信仰,如果要总结的话,华夏百姓自发地按宗族而生活,而除此以外的所有区域,似乎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在宗教的指导之下生活。

宗教代表了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政治立场,我们无法在百姓们没有离开这个阶段以前,推行无神教育,对土人的宗教占领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只有通过宗教让他们获取知识,进入了文明阶段之后,才能让他们离开宗教,否则,他们压根就无法理解我们的教育,不用一个宗教取代另一个宗教,那么他们就永远无法从上一个宗教愚昧的规矩中走出来。

这些规矩包括了血祭、杀俘、抢劫,宗教的一大意义是让这些行为充满正义性,我们只能用一个先进的宗教将这些落后的宗教挤压出去,再对下一代施以正确的无神教育……”

“郑地虎、黄小翠、张宗子、于小月、李国芝,嗯,还有连豪生、毛金花、郝大陆,甚至宋玉亭、徐地主,原私盐队的刘忠……”

壕镜新建成的海关衙门内,谢双瑶盘点着一叠叠的信件,在各人的信件上圈点着自己认为有灵气,有观点的话语,同时又取过了一旁统计信件观点的纪要表格看了起来,“都认为宗教是教化南洋绕不开的东西,也都认为占城是最理想的开局点,看来,占城的局势不是一般的好。本地的防护非常松弛,以至于所有人都在这附近开展田野调查了。”

“理由也都还是挺充分的,主要是当地的开化程度实在是太低了。”

马脸小吴还在忙碌地抄写着信件,边写边说,她身边放着剪刀、浆糊,和各种尺寸的排笔——谢双瑶现在每天收到的信件至少也是数以百计,这还不算公文,她要是一封封细看的话,一天就干不了别的了,因此秘书处这种对标翰林院、内阁的机构,规模也正在迅速扩张。

马脸小吴如今率领了二十多人的秘书班底,他们都是不会插手谢双瑶的起居内务的,除了安排会议,和各部门对接公文往返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谢双瑶的需要,对书信和公文的内容进行‘节略’,这其实也是敏朝内阁的职权,谢双瑶这里还多了一点,就是她会指定某一观点进行归纳统计。

譬如说,最近买活军的战略重点无疑是开拓南洋,最主要的目的是经由南洋前往南方大陆——那里的煤铁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土著人相当的少,是很好的矿产来源,此外,在东南亚种植橡胶和甘蔗,对耕地有限,还要承受天气变化的买活军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第一批南洋舰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南洋的情况进行调研,讨论、收集南洋民情,确定南洋的开拓政策,所以舰队中凡是自认为有一点本事的活死人,都非常积极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汇总成日记、公文和信件,向上反馈过来。而谢双瑶就指示小吴对信件进行归纳,总结出核心议题:靠战争征服当地,还是靠渗透逐渐演变,本地采取的开拓政策,团结和打击对象等等。小吴这里做好标注和简报之后,还要把谢双瑶标红的字段抄写粘贴,之后要录入电脑,以备后续查找——还好新一批打字员已经在培训上岗了,否则光是文书工作就令人头疼。

最新小说: 炼狱杏寿郎总受向无节操车 离婚前老公被穿了[ABO] FBI掰弯杀手后互,攻了 网游之倒行逆施 男友中二病又犯了 别有天 农家仙田 星河贵族 [排球少年同人] 非典型追求黑尾 踏月行(修稿中)